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专门转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医“气”本质的探讨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8-11 14:12:2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气”本质的探讨

文中许多内容是正确的
12
发表于 2008-8-11 14:33:5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气”本质的探讨

比管线说,神经说液体说更正确,但不是真相,我自认为知道真相但能说清却拿不出来
13
发表于 2008-8-11 14:41:0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气”本质的探讨

从“气”论中医与文化现象
重庆   刘世峰  
“气”极具中医和中国文化特色,在中医和现实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当今社会人们对科学几乎达到崇拜程度,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国人向来信奉“不偏不倚”,恪守“中庸之道”,也不无道理。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即是,真理再前进一步就是谬误,没有绝对的真理。现代有的人,言必称科学,说科学就与结构联系起来,认为中医必须走自然科学之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玄学。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医有很多概念本来就很“模糊”,但他又客观存在,能为我们所感知,其中包含着科学真理,渗透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大量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
以中医“气”为例。气在中医学中运用最为广泛,计有元气,宗气,胃气,五脏六腑之气,经络之气,营气、卫气六淫、七情之气、水谷之气、大自然清气等等。同时气还与国人生活密切相关,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为人们所熟知。研讨它们,于我们认识中医,诊治疾病,了解中国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气的客观存在,并能为我们所感知,具有明显的文化特质,含有合理科学内核,他将伴随中医药事业和中国文化永远存在,并且发扬光大。
1.先说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是人体人命的原动力,能推动五脏六腑之气强盛和人的生长发育。元气在人体或社会生活各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某人身患重病,就叫“伤了元气”,或“元气大伤”,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就叫“复元”。在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军事、各方面凡是受到重创都叫“伤了元气”。与之相关的还有“正气”。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实生活中说某人清正廉洁,敢仗义执言,与邪恶作斗争,叫,一身正气。又如“骨气”。中医认为:肾主骨,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肾气充足,则骨骼健壮。在中国文化中,某人性格刚毅,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被认为有“骨气”。福气,一生平安,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叫有福气或福气好。
2. 中医七情方面,主要表现在肝、心、脾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
2.1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肝气不舒,气郁化热(火)可引起烦躁易怒。在现实生活中某人情绪激动,脾气暴躁称为怒气冲天。人们对某种不公平的待遇或对某人不满,或心态不平,牢骚满腹,心情不愉快称之为有“怨气”。小孩不听大人(家长)的话,调皮捣蛋,惹事生非叫“淘气”。
2.2  心主神明,在志为喜。心情舒畅,人逢喜事,笑意写在脸上,叫喜气洋洋;与此相反,遇到倒霉事,叫“晦气”。有的人心理素质差,心胸狭窄,容易受到“伤害”,称为“小气”;宽宏大度,面对别人“伤害”能泰然处之,叫“大气”。自视清高,目中无人称为“傲气”。被人羞辱,叫“受气”;以牙还牙,报复别人叫“出气”。因受气而心情不爽,情志抑郁,叫,怄气。
2.3   脾气,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在志为思(忧)。脾气的盛衰关系到身体的强弱。与之有关的是现实生活中对人是否有修养、教养、涵养用脾气好坏来形容。如果这人修养好、有教养,遇事沉稳,温文尔雅,不易发火动怒,就认为是脾气好,反之则脾气坏。当然脾气的好坏除了先天禀赋和教养外,应该与脾虚肝旺和境遇心情有关。年轻人活力四射,叫,充满朝气或朝气蓬勃。反之,如果年龄不大却缺乏活力,少言寡语,叫,“老气”或老气横秋。
3.在六淫方面。中医认为,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热气候,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称为六气,六气太过或不及损伤人体成为致病因素称为六淫。以中医痹证为例,中医认为病因与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临床表现特征为:风气胜者为行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寒气胜者为痛痹。西医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按中医辨证用药治疗常能收到较好疗效。在现实生活中,某地潮湿或阴雨绵绵,人们常说,湿气太重,如果气温低,非常冷,就说,寒气逼人。
此外尚有天气、地气、人气,阴气、阳气,精气、神气,中气,香气、臭气,和气,生气,娇气、霸气,手气,运气,才气,财气,洋气、土气,空气,豪气,大气,小气,气候,气象,节气,力气,口气,社会风气等等,不一而足,好一个“气”字了得。她既是中国文化现象,也是中医特色。
通过以上举例,笔者认为,中医学源于中国文化,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犹其是关于“气”的学说,不仅是中医的精髓而且有很多熟语、成语均由此演化而来,世代相传。它们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形(现象)可证,能被人感知,我们不能因为拿不出来“实验室”检测依据,“看不见,摸不着”就认为不科学,是玄学,简单予以否定。由此可见,中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她源于中国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还将伴随着中国文化延绵不断,发扬光大,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14
发表于 2008-8-11 14:49:4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气”本质的探讨

关于经络的文字比管线说,体液说,神经说都接近真相。我自认为知道真相但说得清拿不出来
15
发表于 2008-9-1 18:49:3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气”本质的探讨

泽熙的论点完全是错误的,就因为气功界出了几个骗子,就全盘否定整个气功,那科学界的骗子还少吗,是否也应该否定整个科学呢。荒谬的理论,不值一驳。
    有些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就拿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况来说,人参补气,如果你多吃点人参,就会胸腹胀满难平的气滞现象,而且四肢肌肉也紧绷绷的胀起,这时你吃点理气药,就会打嗝放屁,胸腹胀满立即消除,四肢肌肉松弛下来,难道吃人参后胃肠里就产生了多余的气体,那肌肉胀满又作何解释,乃是理气药把人体内多余的气从胃肠、皮肤排除去,所以胃肠的气一多就会打嗝放屁,至于皮肤排气一般人感觉不到,有体感功能的人可以感觉到。你或者会问,中医的气就是空气吗,事情并没那么简单,你练了气功就会知道,那气可不是虚的,功夫高的还能治病,打人呢。举一个现时中的,中华浑圆功王安平的外气你可尝过其滋味,不信你可到南昌湾里去试一下,找不到师傅,找他徒弟也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21 22:31 , Processed in 0.06233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