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状态论——陈语思教授评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24 12:2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语思教授评点:
在系统科学中,“状态和过程”是再熟悉不过的术语了,任何一个微分方程,任何一个系统模型,都是在刻画系统的“状态和过程” 。一个大家如此熟悉的术语,其中还包含有新东西吗?正如在阳光下,还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我们能够对于系统的状态进行精确描述,能够对于系统的过程进行精确的预测,那么,在阳光下面,的确没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了。然而,遗憾的是,在复杂系统“状态和过程”的刻画方面,系统科学研究遇到了困惑。人们不知道系统演化是否有普适判据、非线性微分方程是否能够求解、系统演化是否有规律、整体为什么大于部分之和、信息是什么、两个世界怎样统一、两个演化方向怎样统一、两种科学怎样沟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量问题如何解决。既然存在如此多的困惑,那么,对于复杂系统的“状态和过程”,我们就不能说“在阳光下,再也没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了”。
既然在阳光下,复杂系统“状态和过程”方面还存在许多科学“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哲学就必然要出来帮忙。
其实,在哲学上,关于过程的探讨由来已久。在国外,早就形成了过程哲学学派。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不仅提出了“有机体”哲学,还提出了“过程哲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过程哲学”在美国大行其道,盛极一时,出版有专门的刊物《过程研究》(“Process Studies”)。在中国,有杨超、刘茂才、罗嘉昌、张光鉴等人从唯物辩证法出发对过程论进行研究。与过程问题紧密相关,中国学者还提出了中介论、相似论等。他们认为,过程论是研究任何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中介论是研究任何事物变化、发展的中间联系环节或中间过渡状态的性质、意义和作用的科学。相似论是研究任何事物变化、发展中相似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不过,关于“状态”,我个人还没有看到过专门的哲学意义上的研究。
洪昆辉提出了这样的状态定义:“状态就是事物或系统保持其质的相对稳定不变时的存在总合,是事物共时态与历时态相干统一体,是组成过程的最小单位”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到,它主要强调了三点:
1 质的相对稳定不变;
2共时态与历时态的统一;
3过程的最小单位。
根据这三点,可以在哲学术语中找到与之接近的一些词,如 “存在”、“此在”、“定在”、“阶段”、“事件”或者“关系有机体”等等。
拿“定在”来说,它是黑格尔哲学中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又译为“限有”、“实有”。就德文字义说,是指存在在那里,在某一地方的“有”;在黑格尔逻辑学里指特定的存在或有限的存在。
定在是有规定性的存在,它不像纯有那样毫无规定性。定在的规定性单独地、直接地就其本身来看就是质。质是使定在是此而非彼的规定性。所以,质或定在就其是此(“作为存在着的规定性”)而言,是现实性,就其为非彼而言则是否定性。现实性和否定性是包含于质或定在中的两个因素。定在具有两重特性:第一它是有限的,有终极的;第二它是变化的,是要超出自己的极限而变为他物的。因此定在要过渡为自为存在,即纯有与定在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定在是逻辑上有而哲学史上却没有的范畴。
再拿“事件”或者“关系有机体”来说,过程哲学认为,经验世界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运动的、暂时的、相对性的“事件”,即在无限绵延的宇宙过程的某一片段上,结合了与其他经验片段的相互关系而具有特殊规定性的“关系有机体”,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事件”运动过程的绵延,强调“事件”、“时间”和“空间”三位一体,否认存在与时空彼此外在的“物质”和不依“事件”运动为转移的绝对的、独立实在的时间和空间,反对用“物质+时间+空间=宇宙”这样的观点解释世界的构成。
从上述观点出发,过程哲学强调现实经验事物彼此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反对用孤立的、绝对的观点理解事物。
如果把洪昆辉的状态定义与上述概念比较,可以看到,洪昆辉的状态定义包含有定在、“事件”或者“关系有机体”等概念的一些内容。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洪昆辉的状态概念与系统科学的状态概念有明显区别,系统科学的状态概念是系统在任意时刻的“状态”,而不管这些“状态”是否“相对稳定不变”、是否是“共时态与历时态相干统一体”、是否是“组成过程的最小单位”。
与洪昆辉的状态概念相似的似乎应该是系统科学的“定态”概念,因为系统的“定态” 概念基本满足洪昆辉状态概念的三个要求,即“相对稳定不变”、 “共时态与历时态相干统一体”、 “组成过程的最小单位”(如果把定态转移看成过程的话)。
虽然在哲学和系统科学中都有与洪昆辉的状态概念相似的概念,但是,这些概念都不能与过程一起构成一对范畴,从哲学上讲,就是缺乏一个描述“过程局部或片断”的范畴,从而导致过程描述中的范畴缺失。洪昆辉的状态概念恰好补充了这个范畴缺失,因而在哲学上是很有意义的。
然而,把状态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哲学想象,从而导致新的思想和见解的产生吗?应该说是可以的。因为状态概念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以为人们提供广泛的哲学想象空间。如果我们现在像王阳明“格竹子”一样把状态概念来“格”上一番,就可以发现,它的确可以激发我们的哲学想象。例如,它可以在状态与结构、状态与功能、状态与存在、状态与过程、状态与时空、状态与层次、状态与相互作用、状态与量、状态与质、状态与运动、状态与静止、状态与有限、状态与无限、状态与绝对、状态与相对、状态与物质、状态与能量、状态与信息、状态与系统、状态与认识等等方面激发我们的哲学想象。
拿状态与过程的关系来讲,一切过程都是由一系列状态组成的,状态组成阶段,阶段又组成过程,过程的性质取决于状态的历时态结构,由此可以研究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突变与渐变、稳定与分叉,以及进行过程的分类等等。
不过,由此想象下去,我们又会发现状态概念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哲学问题和科学问题,而这样一来,它似乎就成了一个“泛”问题。“泛”问题往往不成为问题,因为对它的研究是漫无边际的。洪昆辉是怎样处理这一点呢?它通过在状态概念中强调三点来对状态进行限定,即强调质相对稳定不变的,共时态与历时态相统一的,以及体现过程最小单位的状态, 而对其他状态加以约化,这样,就突出了主要的状态,并且使“泛”问题成为有边界的、可以具体深入的问题。从而解决了“不成为问题”的问题。
另外,虽然人们可以面对洪昆辉的状态概念充分展开哲学想象,但是,作为系统科学研究者,我们更关心的是,在哲学上建立状态概念和状态论对于解决系统科学的困惑能够提供什么帮助?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没有完全确定的。虽然洪昆辉已经指出,以状态概念为核心区分了二种维度的三种复杂性,但是以我目前的认识,还不能断定状态论究竟能够对于系统科学困惑的解决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不过,洪昆辉的这样一些意见值得注意:
“对大多数过程来说,历时态串行存在状态间是线性的。从状态间关系入手,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理论的长处,通过状态去描述过程,去解开过程复杂性问题,这是可能的,是较明智的选择。在这个理论框架内对状态进行粗粒化,符号化处理,将其看成过程空间中的一个点(而已),由点加合成过程。状态过程论有二个基本公式:其一,状态存在程度公式;其二,状态间相互作用公式。二个公式足已完成各种层次或对象的过程表达,复杂的自然过程,思维过程,社会过程是它的用武之地。”
而且,洪昆辉不是仅仅随便说一说而已,他有具体的研究,他的《思维过程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一书可以为证。
综上所述,由于状态问题充满着复杂和不确定性,因而使它成为哲学研究的合适对象。
状态总是与过程相关的。虽然在哲学上对过程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还缺乏一个描述“过程局部或片断”的范畴,从而导致过程描述中的范畴缺失。洪昆辉的状态概念恰好补充了这个范畴缺失,因而在哲学上是很有意义的。
洪昆辉提出的状态概念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而又有边界的、可以具体深入的概念。它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哲学想象,从而导致新的思想和见解的产生,而且可以对系统科学困惑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另外,洪昆辉应用状态论来研究思维过程,取得了许多成果,形成《思维过程论》一书,说明了状态论有具体的应用价值。
由此可见,“状态”是可以成“论”的。洪昆辉的状态论是可以与过程论、中介论、相似论等相提并论的科学哲学新学科。它的发展前景应该是广阔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 17:38 , Processed in 0.0771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