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之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5 15:1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医之道
    行医之道,学问甚博,洁身自好,任重道远啊,特对行医做“五戒十要”简概之,望大家赐莅:
一戒: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观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机时不往,不为平易。药金毋论轻重有无,当尽量一例施与,自然阴骘日增,无伤方寸。
    二戒:凡视妇人及孀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后入房诊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睹,虽对内人不可谈,此因闺阃故也。
    三戒:不得出脱病家珠珀珍贵等送家合药,以虚存假换,如果该用,令彼自制入之。倘服不效,自无疑谤,亦不得称赞彼家物色之好,凡此等非君子也。
    四戒:凡救世者,不可行乐登山,携酒游玩,又不可非时离去家中。凡有抱病至者,必当亲视用意发药,又要依经写出药帖,必不可杜撰药方,受人驳问。
    五戒: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已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贫窘者药金可璧,看回只可与药,不可再去,以希邪淫之报。
    十 要
    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或内或外,勤读先古明医确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慧之于目,凡临证时自无差谬矣。
    二要:选买药品,必遵雷公炮炙,药有依方修合者,又有因病随时加减者,汤散宜近备,丸丹须预制,常药愈久愈灵,线药越陈越异,药不吝珍,终久必济。
    三要: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帅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
    四要:治家与治病同,人之不惜元气,斫丧太过,百病生焉,轻则支离身体,重则丧命。治家若固根本而奢华,费用太过,轻则无积,重则贫窘。
    五要:人之受命于天,不可负天之命。凡欲进取,当知彼心顺否,体认天道顺逆,凡顺取,人缘相庆,逆取,子孙不吉。为人何不轻利远害,以防还报之业也?
    六要:里中亲友人情,除婚丧疾病庆贺外,其余家务,至于馈送往来之礼,不可求奇好胜。凡飧只可一鱼一菜,一则省费,二则惜禄,谓广求不如俭用。
    七要:贫穷之家及游食僧道衙门差役人等,凡来看病,不可要他药钱,只当奉药。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
    八要:凡有所蓄,随其大小,便当置买产业以为根本,不可收买玩器及不紧物件,浪费钱财。又不可做银会酒会,有妨生意,必当一例禁之,自绝谤怨。
    九要:凡室中所用各样物具,俱要精备齐整,不得临时缺少。又古今前贤书籍,及近时明公新刊医理词说,必寻参看以资学问,此诚为医家之本务也。
    十要:凡奉官衙所请,必要速去,无得怠缓,要诚意恭敬,告明病源,开具方药。病愈之后,不得图求扁礼,亦不得言说民情,至生罪戾。闲不近公,自当守法。
2
发表于 2009-3-7 02:41:19 | 只看该作者

医之道

胡蕙芝十二戒条
1、        为医师者,其事业之本旨乃系“人”而非“已”,不思安逸,不顾名利,而唯望救人,保全人之性命,治疗人之疾患,解除病者之痛苦,舍此而外非所求。
2、        对于患者唯诊视其疾病,不问其贵贱贫富,富贵者酬以千金,较之贫贱者之感激涕零,其所得人心如何?可深思之。
3、        行医之时,须以患者为鹄的,切勿无的放矢,不固执乖僻,母盲加尝试,务须精密考虑及谨慎。
4、        于精研医术之外,尚须注意言行,以得病者信任,然如用时髦之服节,诡谲荒诞之言论以求闻达,可耻之事也。
5、        每日夜间,熟忆日间诊治之病症,详细笔记之,若持之以恒,积久已成书,则于自己,对患者,均有莫大裨益也。
6、        访诊病者,与其粗率诊疗,徒然多次奔走,母宁细密诊察一次。然妄自尊大,不愿复诊,此也不良习惯,宜戒之。
7、        虽为不治之症,而仍寻求宽解其痛苦,保全其生命之术,此乃医师之职责,弃而不顾,有违人道与医师仁术。为病纵不可救,仍善为抚慰之,延其片刻之生命,决不可告以将不起,言语态度,皆须留心,以免被其察觉。
8、        病人之费用,务须设法使尽量减少,不然,则夺其维持生命之金钱,纵治愈其病,夫复何益?对于贫民,尤不可不以斟酌。
9、        于社会上,须得众人好感,否则虽学术精巧,言行优良,难施展所学也。又医师须通晓人情风俗,再则医师人托之以生命,赤身裸体呈显其前,不得不白最秘密之秘密,诉最耻辱之忏悔,故须笃实温厚,不多言,守沉默,更不可有赌博喝酒贪利好色之行为。
10、        对于同业之人,须敬之爱之,纵然不值得也须忍耐,决勿议论他医。论人之短,圣人所戒,扬人之过,小人所为也!彼一时之过失,被人之议论,损及一生德行,其损失如何重大耶。各医师有擅长及得意之方法,切勿妄加批评。尤须敬重医界先辈,爱护后进。人若询及前医之得失,婉词谓其不错,若问治疗之适当与否?答以时间不同,难以并论。
11、        医疗会议以少为妙,且与会者最多勿超过三人,对于人选尤须妥为选择。会议时,应以患者安全为重,勿涉及他事,更勿争执。
12、        患者有迳抛弃其前所求治医师,而窃自请教其他医师者,此勿轻率参预其谋,在未告知以前医师,聆其意见之前,勿即施治疗。然明知其治疗错误,而视若无睹,此也不当,尤其对危急之证候不可迟疑。
摘抄自[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p208-2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13:47 , Processed in 0.0537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