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g5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存在的事实]经络学说基础理论的构建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7-28 16:57:52 | 只看该作者

[经络存在的事实]经络学说基础理论的构建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

      探求经络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寻求经络在人体的物质基础。
      能够支持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只有针灸,因为针灸能够治疗一些疾病,而且有规律可循,具有可重复性。针刺足三里能够治疗腹痛,具有可重复性!
      所以,研究经络的本质,只要能够充分解释针刺一个穴位,能够治疗相应器官的疾病,就足够了!针刺足三里为什么能够治疗腹痛?针刺内关为什么能够治疗牙痛?研究重点应当集中到解释临床上的基本医疗事实!至于经络的全部现象以及全部通路的复现,可以等待开学的进一步发展予以解决。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07月28日 05:39pm 时添加 -=-=-=-=-
可以等待【开学】的进一步发展予以解决。
改错:
可以等待【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予以解决。
12
发表于 2009-7-28 17:17:53 | 只看该作者

[经络存在的事实]经络学说基础理论的构建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

[这个贴子最后由root在 2009/07/28 11:48pm 第 2 次编辑]

对内能以数倍(提高人体内压力)的增加各组织机能的活动强度和产生抗打(如硬气功)、促进体能代谢、血液循环、调理疾病和提高免疫力,对外可发连续的较大强度的力(如我运气至手指能单手二指到立<二指禅>),是一种远远高于传统健康概念的生命存在,它将深化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有可能导致一场生物学革命。
[/quote]

在先生的这般功夫水平面前,我“中指伏卧撑”功夫水平显得暗然无色了。祝贺先生今生能获得如此水平的功夫!

在经络学的学术上,我不敢恭维先生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13
发表于 2009-7-28 18:05:09 | 只看该作者

[经络存在的事实]经络学说基础理论的构建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

赞同!
14
发表于 2009-7-29 14:47:23 | 只看该作者

[经络存在的事实]经络学说基础理论的构建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

老调重弹,混沌学术,请拿出点真凭实据,开开我的眼界。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6:21:38 | 只看该作者

[经络存在的事实]经络学说基础理论的构建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

很无奈。
目前还不知道针刺经络可以止痛的朋友,我无语了。 见“附件”韩济生与针刺镇痛原理的发现。  如果懒得看,我可以一句话告诉你:针刺经络可以在大脑中产生类似吗啡的物质,因此阵痛。对于常人的有效率是30% 明显, 60% 一般,30% 无效。
对于 xxx19320415  这位朋友,事实都摆在你眼前了,不知道你认为正文的哪句话是杜撰出来的?以你的逻辑,是不是也可以说:“太阳出来了,所以中医是谬论?”
16
发表于 2009-7-29 21:18:41 | 只看该作者

[经络存在的事实]经络学说基础理论的构建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

下面引用由sg5522009/07/28 08:11am 发表的内容:
学术背景
中医药学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它以其增强人体自身固有的自我调整、免疫—修复系统的功能,并辅以药物等手段的辨证论治原则,及其对众多疾病特别是疑难杂症的独特疗效,较小的毒副作用,以及 ...
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希望先生进行下去。
17
发表于 2009-8-3 13:03:15 | 只看该作者

[经络存在的事实]经络学说基础理论的构建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

    对经络本质的假说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张柳青确认,起源于循经感传导。循经感传导是"经气"运动的反映,没有经络的循经感传导,就没有经络学说。SG552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到点上。
18
发表于 2009-8-3 13:12:09 | 只看该作者

[经络存在的事实]经络学说基础理论的构建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

陆鑫剑说:“不论任何人,把经络的十二皮部解说成“按经分配皮部而来”    都是不对的。难道能把经络的十二经筋解说成“按经分配筋部而来”吗?道理是一样的。!”
我的回答,请读下文,再读林中鸟袁文德——评说14经脉。    中鸟袁文德说:皮部是古书概念的表达,它确实表达了针剌落点和气感循行经过的皮肤面积,这个面积用什么确定,我认为是用络穴确定,,用无数次的“络穴”事例明确皮肤上经络有明确确切证据是古书强调的概念分界告知后人“错穴不错经”,,络穴是分界的界桩,界桩之内是此经的皮部,因此,按经分配皮部面积没有错,皮部是林用络穴界桩发现的。任、督两经同样也有皮部,针灸任、督两经,引出的气感,起步与循行线路与任、督经脉一至,督脉的界桩在脊柱中线外5——6公分,任脉融合在在两侧锁骨中线之内。躯体有29对皮节,一分为三,左右合计共为六条带,定名为前、侧、背皮节带,每条带包涵有29个皮节,六条皮节带内总计包涵了14经;14经无能说清指天、指地,一方说引出气感指天,另一方说引出气感指地,争鸣的穴位在曲垣穴的上下,已达两千年;用皮节带认识,一指捅破,已能明白说清,是操作者针灸落点无意识的偏移,甲方针在曲垣穴之上颈4神经节段,气感循行手阳明经,称为气感指天,乙方针在曲垣穴之下,引出气感气感下循,进而行在手太阳和足少阳胆经上,气感指地,两针之间仅仅相距不到一公分,但从神经节段认识,两针之间相距了七个神经节段,相当于七条肋间距离,其中五条神经节段因胚胎发育转移到上肢,于是颈-6与胸-2在胚胎发育中超节段融合,针剌落点毫米之差跨越了七个神经节段。皮部和皮节带中包涵了皮节,解剖中定名的皮节是指感觉神经末梢的解剖分布,猴实验结果,得出皮节与大脑感受点对应,在人身上截断(麻醉或外伤)感觉神经通路不能引出气感,证明针剌信息必须经感觉神经传送人脑对应点,才能引出气感;针剌落点无意识的跨越皮肤上的皮节(感觉神经末梢),从生理学认识,是跨越了脑中的皮节,针剌皮肤颈-6侧线皮节带(曲垣穴之上),引气感起循于脑中的颈-6,相当于循行在手阳明经,针剌皮肤胸-2侧线皮节带(曲垣穴之下),引出气感起循于脑中的胸-2,引出气感下循,再分支去手太阳和足少阳胆。通过指天指地的争鸣,标明了皮节带的价值,皮肤的皮节带,与脑中的皮节带对应,这是它的特色,12皮部是古人的贡献,由12皮部发展为14皮部和皮节带是创见,也附合现阶段现代生理学原理,明确解开了两千年前的指天与指地的争鸣焦点,这是林中鸟袁文德贡献。简述到此,谢谢读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9:35 , Processed in 0.05391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