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xx193204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ongyanccc在 2009/09/10 11:27am 第 7 次编辑],胡诌不见了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6:57:03 | 只看该作者

dongyanccc在 2009/09/10 11:27am 第 7 次编辑],胡诌不见了

新浪网友:
2009-03-03 15:56:50
张东炎思路低劣,下述论点没有一点科学概念,这里有一点气感循行的实验记录吗?张维波的实验,用与气感循行无关的现象,充当经络,说试验结果体现了经络?能体现吗?
网上抄录:张东炎说:"循经感传导"现象是客观存在,这是无可否认的;张维波使用了物理模型法,如上述。结果表明,盐水通道可表现出低流阻特性;盐水通道和溶胶通道都可表现出低电阻抗的特性,而前者的低电阻更为明显;盐水通道有较好的声传导,而溶胶通道未显示出特异的声传导。
请问盐水通道就是经络吗?这是典型的不着边的胡诌。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06:44:28 | 只看该作者

dongyanccc在 2009/09/10 11:27am 第 7 次编辑],胡诌不见了

张东炎博主回复: 2009-03-03 23:23:04
张维波等,曾经在传统经脉线上发现多种生物物理特异性,为研究其机制,使用了物理模型法,是证明传在经络的实验依据。
林中鸟评说:这样的实验,不是经络的特殊组织结构,只是个幻想,只是个幻想中的模型,把模型混淆为经络,证明经络在体表,这是自欺欺人的胡诌。
2009-09-25 11:02添加
回答张东炎先生:没有混淆黑白,林中鸟袁文德明说,经络是古书上的名词,有实据,针灸穴位,引出气感,由感受者说出:酸、麻、胀、沉、热等,还说出感受双向伴循,到躯体后分离分道循行,可由甲乙经古书作证。
23
发表于 2009-9-28 23:31:27 | 只看该作者

dongyanccc在 2009/09/10 11:27am 第 7 次编辑],胡诌不见了

下面引用由xxx193204152009/09/27 04:57pm 发表的内容:
新浪网友:
2009-03-03 1550
张东炎思路低劣,下述论点没有一点科学概念,这里有一点气感循行的实验记录吗?张维波的实验,用与气感循行无关的现象,充当经络,说试验结果体现了经络?能体现吗?
网上抄录:张 ...
跟你讨论,一点价值都没有.如果认为张维波的实验结果是错误的,你可以用实验来加于证明.如果你没有本事做实验,就请不胡言乱语.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14:09:49 | 只看该作者

dongyanccc在 2009/09/10 11:27am 第 7 次编辑],胡诌不见了

               张东炎与林中鸟袁文德的辩论“传在经络,感在大脑”
张东炎(dongyanccc@163.com )运用现代系统论思想分析,结论:经络是人体已知的形态结构组织,未知的大脑信息控制系统。大脑是控制中心,经络通道是传递“能量信息”的通道;穴位是感受装置;“经气”是“能量信息流”。
经络调节是通过“能量信息流”传递通达全身、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组织器官。它的功能非常广泛,能协调、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张东炎博主回复: 2009-03-03 11:39:34
     张维波等,为研究“传在经络”,使用了物理模型法。在一个用琼脂制成的凝胶模型上用电阻丝加热制造一个溶胶通道,在凝胶中包埋多股金属丝,待凝固后抽出,再注入生理盐水,制成盐水通道。使用双压力传感器流阻仪对两种通道的流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盐水通道可表现出低流阻特性,而溶胶通道没有低流阻特性;盐水通道和溶胶通道都可表现出低电阻抗的特性,而前者的低电阻更为明显;盐水通道有较好的声传导,而溶胶通道未显示出特异的声传导。
林中鸟袁文德问:上述研究,能证明“传在经络,感在大脑吗”?
2009-03-03 15:56:50 论点没有科学概念,张维波的实验与气感循行无关,不能充当经络,说试验结果体现了经络?能体现吗?这是典型的不着边的胡诌。林中鸟评说:这样的实验,不是经络的特殊组织结构,只是个幻想,只是个幻想中的模型,把模型混淆为经络,证明经络在体表,这是自欺欺人的胡诌。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0:46:47 | 只看该作者

dongyanccc在 2009/09/10 11:27am 第 7 次编辑],胡诌不见了

新浪网友:2009-03-03 18:13:06
     回答张东炎先生经络在何处?人体上没有经络,只有气感,气感是人脑感觉,证明气感循行在何处才能说清经络是什么。
   止血带高压力必须通过神传送人脑,在脑中阻滞气感循行,气感循行在人脑中枢。
   作者:林中鸟袁文德2009年1月21日
   胡翔龙;吴宝华;许金森;张福强的实验:目的: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模拟感传时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I)功能活动的变化,探讨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资料在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网上可查)
   方法:观察对象为26名健康的成年无感传志愿者,以脑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自颅外记录SI的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以柔软的画笔沿胆经的路线轻轻刷动,模拟循经感传。以脑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自颅外记录SI的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
诱发 结果:对11名无感传健康志愿者进行模拟胆经感传的观察,在SI的下肢和面部代表区出现了反应,与循经感传过程中SI的诱发反应的分布一致;对15名受试者进行了模拟胆经感传并绕行上肢的观察,发现除了在SI的下肢和面部代表区以外,上肢代表区也出现了诱发反应,形成了一条与模拟感传路线经过的体区一致的高电位反应带。
结论:沿经脉路线施与的外加刺激可以改变刺激穴位时SI诱发反应的分布,为“外周动因激发”是产生循经感传的决定因素的设想,,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根据。
         林中鸟评说这样的操作[1],用画笔轻轻刷动,实质代表无数个针剌落点作用在皮肤上,在脑中引出无数个针灸对应点,这与针灸一点,由此引出气感循行14经中的任何一条不能相比。但由此可以得出针灸信悉必须进入人脑才能诱导出气感。证明外周动因(即针灸一点)才能诱导出脑中(气感)兴奋灶,沿着脑中的线路(皮节带)循行。
          林中鸟评说这样的操作[2],第一、模拟现用足少阳胆经图谱,用画笔轻轻刷动皮肤,特点为不刷上肢;第二、刷动范围同上,加刷上肢,目的是证明足少阳胆经气感不经上肢直去头面;结果得出;这两种刷动均有脑中枢反映,没刷上肢,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无反映。这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态度公布了事实。林中鸟袁文德在1980年在烟台经络脏腑座谈会上公布了气感循行全身的规律,1982年在中医杂志遭到胡翔龙指责,“许多单位观察到感传线路和古典的经络路线一致”,用足少阳胆经气感不经上肢直去头面,否定气感沿着神经节段依次循行的论述;林中鸟也查古书,找到足少阳胆经先后针灸两点,引出两条气感拼接组成足少阳胆经线路,因而出现经络图谱气感不经上肢直去头面,背离气感循行全身的规律,引起林中鸟袁文德针对此事与胡翔龙发生争鸣。胡翔龙等四人能把探索事实公之于众,是热爱科学,尊重事实,诚信为人,道德高尚的团队,证明刷动不能产生“传在体表,感在中枢”。
   胡翔龙和其他三人的另一项实验报导,用机械压迫阻滞感传时,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林中鸟袁文德在35年前用高压止血带对气感循行全身过程中阻滞气感循行;结论也明确:在有感觉的上肢高压力短暂影响了气感循行,在无感觉的截瘫下肢,虽有高压力作用,不影响气感循行。读了许金森;吴宝华;杨广印;胡翔龙的实验报导,证明止血带的高压力信悉,必须通过神经传送人脑,在脑中阻滞气感循行,从而简接证明气感循行在人脑中枢,证明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经络是古书上的名词,人体上没有经络。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21:12:34 | 只看该作者

dongyanccc在 2009/09/10 11:27am 第 7 次编辑],胡诌不见了

                     探索气感循行在人体何处?
     经络是古书记录下的现象,探索经络第一步,必须用针灸引出气感,人脑才能感到气感循行,才能复制14经和奇经八脉,这是气感循行轨迹,有了轨迹(现象)才能追索经络本质。探索经络第二步,追索气感循行在何处,首先追索那些组织参与针灸引出气感,用局部麻醉药麻醉神经或选择脊髓横断后患者,追究针灸皮肤能否引出气感,用来追索针灸信息沿着那一条线路进入人脑(以引出气感为准绳),结果证明针灸信息沿着神经进入人脑。第三步,追究针灸信息到达人脑,气感循行在脑中,形成气感感受,感受沿着针灸落点处对应的脑中皮节带起步,按节段循行,气感起步与针灸落点之间有对应关系,林中鸟袁文德已作了大量记录和描述,明确指出针灸会阴穴引出六条气感的原因,是一针剌了腰、骶多个神经节段和两条皮节带接缝之间;争呜指天指地的原因,均由针剌落点落在曲垣穴偏上或偏下引发,即针剌在颈-6、胸-2接缝之上或之下造成。第四步,追索针灸信息到达人脑的证据,林中鸟已重复了几百人次,实测气感沿着脑中的皮节带循行,还用幻肢感传证明气感循行在人脑。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证明针灸信息到达了人脑,在脑诱发电位地形上S1区显示出气感循行次序。第五步批驳混淆视听,胡诌能量信息流流淌在体表的经络之中,现知能量载体是ATP,生物信息的传递是神经,针灸信息经神经输送人脑,参与者有神经末稍、神经经干、神经交接点、脑细胞,有信息的交接必有ATP的消耗和补充(由血液供给糖),但不能空穴来风,跳开气感循行,胡诌能量信息流流淌在经络之中,传递信息,调控全身为一体;经络是什么?古书明说:医者听取患者主诉,记录为气感感受的循行轨迹,定名为14经和奇经八脉,因此,经络是古书上的名词,是记录。能量信息流流淌在经络之中(即古书之中)是无知者的谎言。
     上文是作者林中鸟袁文德针对张东炎的胡诌进行的批驳。在百度填入blog.sina.com.cn/yyy19320415点后出窗,有可读资料参考。内容众多:
一、古书原话经络的真实涵义。
二、经络学说的核心是针灸引出气感,气感循行线路记录到古书,定名为经络。
三、皮节带的概念从那里来的!
四、杨上善、焦顺发、林中鸟袁文德沿着科学发展道路推动中医学前进!
五、幻肢上气感循行的存在,并不能否定经络的存在。
六、勘查历史走现代人的路探索经络。
七、经络是中医学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日----09年6月13日)。
八、“针灸穴位没有特异性”吗?
九、“经络”一词是古人编造的,哲医,你没有说错,不要否定自己。
十、随着事实的发现,经络是气感感觉的循行轨迹。
十一、评说14经、、、(古书处处说用气感循行描述14经)。
十二、刺激皮肤上创伤性神经纤维瘤诱发的气感循行。
十三、气感循行全身的规律
十四、发现气感循行全身。
十五、讨论循经感传线路与穴位。
十六、气感循行线路是验证针灸落点在何处的判断指标。
抄录网页: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 (Elizabeth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新京报2009-10-6日版:揭开衰老与癌症之迷           正常人有23对染色体,在染色体的末端部份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这就是端粒,而端粒酶的作用是帮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长度等结构得以隐定。而且还涉及细胞的寿命、衰老与死亡等等。并将促使我们开发出潜能、开展新疗法。(附加)某些人也可随势宣布开发出脑炎、禽流感、煞思、爱滋病、癌症等等辩证治疗高着。可贺!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06:26:30 | 只看该作者

dongyanccc在 2009/09/10 11:27am 第 7 次编辑],胡诌不见了

在百度填入blog.sina.com.cn/yyy19320415点后出窗,有可读资料参考。内容众多,先生读后已有所想,请在网上谈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6:26 , Processed in 0.30356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