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代肖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洪钧对决刘力红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9-11-3 15:26:19 | 只看该作者

赵洪钧对决刘力红

看了半天,看不出对决什么了?
是理论论战呢,还是临床比拼呢?
调门很高,声势很大,风声遍地,可是看不见下雨啊!?
72
发表于 2009-11-3 15:33:20 | 只看该作者

赵洪钧对决刘力红

高血壓的帖子
有過之
無不及
73
发表于 2009-11-3 15:50:56 | 只看该作者

赵洪钧对决刘力红

"赵洪钧对决刘力红(一)
2009年9月26~27日,中国科协委托中国中医药学会召开“第36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赵洪钧与刘力红在沙龙狭路相逢
建议
;赵刘二位医生在"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方面进一步探讨,把学术沙龙上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也是可以的.
74
发表于 2009-11-6 13:13:21 | 只看该作者

赵洪钧对决刘力红

  看不出什么对决,只看到一滩口水!
75
发表于 2009-11-12 03:11:27 | 只看该作者

赵洪钧对决刘力红

下面引用由中医老不死2009/11/06 01:13pm 发表的内容:
看不出什么对决,只看到一滩口水!
    佩服“中医老不死”的眼力!!
        这不是对决,这是在自欺欺人!
76
发表于 2009-11-25 17:47:33 | 只看该作者

赵洪钧对决刘力红

李可的医案我看过,都是亲身体验,很有参考价值。他和刘立红不一样。
刘立红医术不知如何。咬文嚼字很有水平,从文字深层解释中医,也是对中医的贡献。不能说是糟蹋中医。
77
发表于 2009-11-28 16:31:12 | 只看该作者

赵洪钧对决刘力红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已经》、《道德》、《内径》。刘博士认为:中医理论建构基于两点:第一点是理性思考;第二点是内证实验。显然是受到现代科学氛围的不自觉的感染。中医理论分不出几点几点,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刘力红与赵洪钧对决无意义,科学与中医对决没有意义和基础。牛和鱼对决,什么也对决不出来。所以刘力红说:“你可以不赞同,但是不要反驳。”
《黄帝内径》曰:“黄帝坐名堂,召雷公问之曰:子知医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不能别,…… 帝曰:善!……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素问•著至教论篇第十五)。
   可见中医是道,是医道。
   何谓道?《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阴阳是中医的基础。“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
   何谓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二十五章)。还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岐伯曰:针石,道也。……。”(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明确针灸也是道。“夫九针者,……,恍惚无穷,流于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化。”(灵枢•外揣第四十五)。《内径》还说:“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道无鬼神,独来独往。”(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可见,道之为物,是恍恍惚惚,恍惚中有像、有物。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道”字拆成两部分可为“首”和“辶”,首,即人的头脑,人的头脑随物、像的恍惚变化而走动,“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事物时刻在变化着,“至道而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恍惚之数,生于毫氂。”(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医道也然,“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变化无穷”。
78
发表于 2009-11-28 20:34:46 | 只看该作者

赵洪钧对决刘力红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
浮躁是做中医的大敌!
79
发表于 2009-12-5 15:18:57 | 只看该作者

赵洪钧对决刘力红

下面引用由清和堂主2009/11/28 08:34pm 发表的内容: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
浮躁是做中医的大敌!
      极----------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0:33 , Processed in 0.0539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