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OPE=南京陈斌|常娥|威望由 0 增加至 1|鼓励原创。|1197948036][watermark]文字文字[color=#006400]文字[hide] [/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常娥 在 2007年12月17日 00:18am 时添加 -=-=-=-=-
关键词:戊肝 重症黄疸 异位治疗 黄涝
目的:介绍异位治疗方法,开拓临床思维,挽救重症黄疸病人
戊型肝炎是由于戊肝病毒(HEV)经口感染由肠道侵入肝脏发病。具有甲型肝炎流行特点。多为自限性,多数人发病较轻,在1-3个月内自愈。个别孕妇易在妊娠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导致流产或死胎,孕妇本人死亡率达(10-30%)。
临床症状: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半数人有发热,伴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约1/3的人有关节痛,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多数人肝肿大,脾肿大较少见。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
HBsAg阳性者重叠感染HEV病,病情加重,易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确诊依据是血清病原检出抗HEV阳性。
戊型肝炎临床多以散发为主,一般不会暴发流行。因此临床易漏诊,多数人都在经历一个复杂过程后才得以确诊,有的因使用大量对肝损害的药而致重症黄疸,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肝腹水,少数恶化为继发性肝癌,患者易丢掉性命。
下面介绍一例重症黄疸型戊肝治愈经过。
临床资料:某男,42岁,江西省靖安香田乡渔桥村农民,2005年12月13 日入院,病历号06003032。主诉:全身黄染进行性加深30余天,伴上腹疼痛,呕吐。现病史:病发前在广州市内开烟酒店,有饮酒史。2005年10月17日因饮酒后受寒出现恶寒高热,体温持续在39.5℃以上,就地抗炎,对症治疗2天,症状未缓解,自感全身无力,纳呆,急乘飞机返回故乡,入住奉新县人民医院内科治疗,使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炎对症治疗。一周后出现全身皮肤黄染、目黄、尿黄、精神差,呆纳,渐至卧床不起,二周后热退,检查乙肝两对半无异常,肝功能TBIL352.24umol/L、DBIL325.91umol/L、ALT451U/L、AST67U/L、ALB27g/L、AFP>400ng/ml,做肝胆CT示肝胆有异常,转往南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胆MRI检查示:胆囊炎性改变。因患者进行性消瘦,体重由140斤下至96斤,脐以上腹部疼痛不适,纳呆,精神极差,经医师会诊后诊断“继发性肝癌”。医生通知家属病危,并预计患者生存期不超过半月,委婉劝其回家服草药一试。患者无奈自动出院。家人寻乡间专治肝炎草药郎中挖草药,服3-4日,患者频繁呕吐,米水不进,且上腹部持续疼痛加剧,精神更差,黄疸继续加深,郎中拒绝治疗,患者亲人纷纷从外地赶回家为其送终.兄弟姐妹相聚,悲恸不已,不忍骨肉分离,遂凑钱过万,决定送患者去省城医治。于是其姐找我商量,遂得以阅其出院病历及MRI资料,随后到患者家中诊看后,直接将其收入我院内科治疗。入院时症状:全身皮肤黄如烟薰,目深黄如栀染,尿黄如浓茶,脐以上腹部疼痛不适,频繁呕吐,极度消瘦,精神萎靡,无发热,双目有神,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应答灵活,腹部检查:腹凹如舟,可触及腹主动脉搏动,肝脾不大,无明显按压痛,未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辅助检查:血分析:WBC5.0×109/L、RBC4.58×1012/L、HGB133g/L、W-SCR0.22、W-LCR0.78。肝功能:ALT102U/L、GGT74U/L、ALP64U/L、TP59g/L、ALB27.5g/L、IBIL391.8umol/L、DBIL107.02umol/L、TBIL498.79umol/L。彩超:①肝内钙化斑;②胆囊壁毛糙增厚约5mm,略呈“双边征”,囊内显声好,肝内胆道系统未见明显扩张,诊为胆囊壁水肿;③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拟诊“重症黄疸型肝炎(原因待查)”。治疗计划:1、完善相关各项检查,明确诊断;2、西药以简便少为主,以止呕、护胃、能量合剂对症支持治疗为要;3、主用中草药化瘀退黄治疗。治法:以异位辨证、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清热利湿退黄疸。方药:少腹逐瘀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桃仁12g 红花10g 赤芍10g 当归10g
生蒲黄10g 五灵脂10g 干姜10g 小茴香10g
玄胡索15g 枳实10g 柴胡10g 炙甘草10g
茵陈10g 栀子10g 生大黄10g ×4剂
煎药机水蒸取药汁8包,每包300ml,每日2包,下午和晚上各服1包。
入院当日下午开始服药,第二天查房时,患者述自感放下千斤重担,浑身舒坦轻松,自感有救,对治疗信心大增,腹饥欲食,但仍呕吐,脐上腹痛。继服药,4剂后复查肝功能,IBIL由391.8umol/L下降至272.3umol/L,再服上药4剂,复查IBIL又下降至164.6umol/L。此时是住院第八天,肝炎标志物血清检查结果回报:甲、乙、丙、丁均阴性,戊肝病毒抗体阳性,TSGP69U/mol、AFP119.20mg/L。彩超复查胆囊壁仍水肿。至此患者确诊为“重症黄疸性戊肝”。
分析肝功能DBIL不仅没降,反而从107.02上升至110.01umol/L,增加治疗部位,从上焦肺部及皮肤、肌肉来清瘀利湿退黄。故守原方药加桔梗10g、川牛膝15g、麻黄10g、连翘15g、赤小豆30g 连服8剂,服药后,患者日日见好,精神、体力恢复正常,食欲旺盛,嘱少食多餐,以清淡素食为主。复查肝功能示:ALT72U/L、TP57g/L、ALB26.9g/L、IBIL13.0umol/L、DBIL43.62umol/L、TBIL56.41umol/L,彩超复查胆囊壁水肿消失,于2006年1月9日患者好转出院。继服中药调理1月,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至今,一直健康,正常上班.
小结
临床体会:治愈本例重症黄疸性戊肝关键在于大胆采用异位治疗新方法。传统治疗黄疸(阳黄)主要以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为主,本次我依据中医基本理论,从整体出发,以脏腑功能,经络联系为辨证焦点,分析患者黄疸形成主要是肝细胞大量急性坏死,肝失输泄功能而致胆汁逆流进入血液,渗入组织细胞间液而导致人体全身水液严重污染,泛滥肌肤而成黄涝所致。故治黄疸必治水,肾主水,位处下焦;肺为水上之源,位处上焦,外合皮毛;吾以少腹逐瘀汤温肾通络开下焦闸门,活血化瘀通泄黄涝。以血府逐瘀汤理气通络宣达上焦气机,活血化瘀澄清上源;以麻黄连翘赤小豆宣肺利水开毛窍,清热解毒退皮黄;这种肝病不治肝,而治肝外他脏的方法,就是本人所说的异位治疗,其结果如槌击鼓,一敲即响,取得了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理想效果。
对于某些危重疑难杂症病人,临床医生不应只具有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本领,还应开拓思维,大胆创新,积极寻求异位治疗,即病在高者治其下;病在下者治其上;病在中者治其上、下;病在内者治其外;病在外者治其内。只要思路正确,选药精当,其效定能势如破竹,事半功倍。当然,异位治疗千万不能毫无根据胡乱搭位,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而应谨守病机,辨证施治。
教训:①本例戊肝终致重症黄疸,很显然与发病初期使用左氧氟沙星损害肝肾功能有关,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原因不明的高热病人应慎用该类药物。②医生不要过早判定和预测危重病人的生死,自己无能为力时,应建议患者转上级医院求治,不要好心劝患者去找郎中挖草药撞病,以免误人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