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苓桂术甘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1 11:3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方主治脾虚水停之痰饮证,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为主症。病机为中阳不足,痰饮内停。方中茯苓健脾利水,桂枝通阳化气,白术健脾燥湿,炙草补气和中,用治中阳虚弱,水饮内停诸证。如脾虚无制,水气凌心之心悸等循环系疾病;痰饮犯肺之喘咳等呼吸系疾病;脾虚水停之肿满等泌尿系疾病;痰饮上逆、蒙蔽清阳之眩晕,目疾等。
余泽润医案——痰饮眩晕:
患者,程某,男,46岁,2008年12月1日诊。
因脑出血在本县医院住院1月,回家后继续巩固治疗,所在村医给输液一周未补钾,致低血钾而出现浑身酸软,心悸胸闷,急到本所就诊。查血钾3.1mmol/L,经输液补钾3天,血钾升至5.1mmol/L,身酸软消失,能下床行走而回家休息将养。隔天其弟急邀余出诊,言患者回家后,自觉有气上冲胸部,随即胸闷气短,心悸,眩晕,卧则减轻,坐起加重。刻诊:患者述症如前,兼睡眠不安,诊脉沉而迟紧,两寸弱甚,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而水滑。余辩为脾虚水停,痰饮上逆兼胸中大气下陷。治宜健脾利水,补气升陷。方用桂苓术甘汤合升陷汤。
桂枝15g,茯苓30g,白术15g,甘草10g,黄芪30g,柴胡6g,升麻10g,桔梗8g,知母10g,龙骨30g,牡蛎30g。水煎服。2剂。
二诊:患者诉当天服中药1剂,夜间即感胸闷气短减轻,能坐起而眩晕未发,二剂服完,病若失,自己步行来本所就诊。复诊继用上方2剂巩固治疗。
按:《伤寒论》67条说:“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本例患者见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胸闷(即心下逆满),脉沉迟而紧,为脾虚水停,饮邪上逆;胸闷气短,少气不足以息,脉两寸弱甚,为心肺气虚,胸中大气下陷。治用桂苓术甘健脾化饮以平饮邪之上逆,升陷汤益气升阳,以理大气之下陷,龙牡敛神固脱。由于药合病机,故收桴鼓之效。
2
发表于 2007-12-21 15:13:00 | 只看该作者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证为误用吐下后所致,呕吐、腹泻使胃肠液大量丢失,除失水外,还引起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失调,在这样的病列中失钾甚为常见。当呕吐腹泻引起中度失盐性脱水时血容量下降,血压降至13.5KPa~10.5KPa时,则会出现疲乏无力及体位性低血压,即“起则头眩”。当低血钠发展到血钠低于125mmol/L时,会出现恶心、腹部不适的感觉,即“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当血钠低于115~120mmol/L时,则出现头痛乏力及感觉迟钝。“脉沉紧”也是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之一。这是苓桂术甘汤的适应证。在这种低血容量及低血钠的情况下更发汗,必然导致血容量的进一步减少及低血钠症加剧,并可使低血钾及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表现显现出来,这就成为真武汤证。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7年12月21日 03:15pm 时添加 -=-=-=-=-
来源:<伤寒论现代解读>67条
3
发表于 2008-1-23 19:52:54 | 只看该作者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苓桂术甘汤

汤证也环环相扣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7 00:05 , Processed in 0.0880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