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住在一个群山环抱,山大沟深的小山村。地方的正名叫“西沟”,还有两个副名因武家人多取名为“武家沟”,还有一个因干旱少雨交通闭塞又取名为“火烧沟”-----“火烧沟”留下祖祖辈辈生活的足迹,此解放以来我们村就由七个社组成,人们吃的主食是小麦、红糜子,还有副食高梁、谷子、乔麦等。蔬菜有土豆、旱白菜、芥菜、萝卜、韭菜、葱等。野菜有:苦苣菜,黄花菜(公英)沙葱、等,水果有:香水梨,大枣、萍果,杏子,榆夹饼,桑杏等。肉食主要以当地的土猪肉、羊肉、鸡肉等为主。就在这样的饮食构结下养育着“火烧沟”成千上万的儿女建康成长。家乡十年九旱,交通闭塞,村民过着非常艰苦的日子,一年的粮食接不到第二年新粮下来,靠土豆和野菜来完成的新旧交接。但有一点是家乡人只得高兴的,遇上风条雨顺的一年,产下的粮食可存放十几年,每年夏天只要晒一次,粮食始终保持完好。家乡人吃的地窑水(天上下的雨贮存到地窑)虽放许久还是干净卫生,口渴了只接喝地窑水还是香甜可口。家乡的交通极为不便,经济条件落后,地里根本上不了化肥,仅靠家肥和山上的草皮来保证农作物的营养供应,勤劳而主重农家肥的家庭一般都生活的比较幸福。母亲是赤脚医生,从一九七零年开始,母亲和保健站的其他三人一直承担着家乡的卫生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受母亲的影响,我也走上了从医的道路,不时也关心着家乡的卫生状况,昨天早晨我问母亲一个问题:我说,妈,我觉得咱们老家很少听到患有癌症的病人,妈妈回答说,是阿,在他行医的三十多年里,当时条件差,没有见到过真正确诊的癌症患者,现在也很少听到。我说是呀,我现在也行医十几年了,很少听到,见到,诊到家乡人患癌症的,这道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带着疑问和母亲交谈着,母亲说这可能与饮食结构有关系,我说对阿,这几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和咱们只有一线之隔的水川区,近几十年癌症患者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的局势,每年都能听到,见到,诊到数十例这样的患者,这是多么的可怕呀。从实行包产到户以来,一线之隔的水川区就开始吃黄河水,浇黄河水,上化肥,打农药,更新农作物种籽,发展到今天的种温棚,用催生剂,催熟剂等,名目繁多,并且逐年增多,发展到今天地里不用化肥、农药庄稼颗粒不收的地步,并且每年产的粮食容易起虫、发霉,根本无发贮藏。喂养的家畜也用饲料添加剂,以前一年多能养成的猪、鸡现在三个月就上市了,吃起来和家乡的肉食是无法对比的,这一切让水川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川区的人和我们穷山沟的人在解放前饮食构结是一样的,喝着干净的窑水,吃着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也过着没有被癌症困扰的生活,如今发生的变化只得令人深思,就我个人看来,党和国家重视人民的饮食结构是从根源解决癌症的办法,靠实验室研究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的。希望有不同观点的朋友对我以上所说的多加评论指导!
http://blog.sina.com.cn/hnz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