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清和医案4--呃逆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23:1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41 史男 60岁。2008.6.6日初诊。呃逆4个月,在当地服用中药以及输液治疗不瘥来诊。观病人形体肥盛,面色红润,闻其呃声连连不能自止。伴有气短胸闷,舌质红苔薄黄,脉虚滑。观前医用方旋复代赭辈半夏泻心辈丁香柿蒂辈,似也对证,何以不效。观病人形体肥盛,胖人多痰湿,胖人多虚,故脉见虚滑,面色红润舌苔薄黄,内兼有热。虚寒湿热互见于中焦,清浊不分,升降失常,小其制以斡旋之,重剂则不当病。
人参3丁香3吴茱萸5黄连3
代赭石15半夏10甘草6生姜3片
3剂后来诊,言一剂药后呃逆即嘎然而止,把方于本地中医视之,甚为不解,云所用方药皆曾遣用,何以前所不效,代言请问。病人虚实寒热互见于中焦,升降失常则呃逆频作,虚为本,实为标,大剂降逆化湿则正气虚馁无力助药,大剂扶正则湿浊更张,唯小其制和解之。中医不传之谜在一量上!药物用量,中病即其制。病重药轻,病轻药重皆非其制也。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9-9-18 11:16: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清和医案4--呃逆案

学习了。谢谢您的贡献。希望前辈广收门徒,为我中医之振兴多做贡献。
3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17:4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清和医案4--呃逆案

前辈之谓实不敢当!不过一中医匠人。中医者,熟能生巧,勤能补掘,多读书,多临证,如此而已。愿与各位同仁交流。
中医之振兴的确颇值担忧,中医之功在医外,俗话说“秀才学医,笼中抓鸡”,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实难成就中医之大家。现在之中医,急功近利,读书不求甚解,或由于社会现实使然,虚假论文,虚假成果,结果中医界多了很多知名的教授,却少了很多真正的中医。中医之威信也因此受损。此可惜可悲可叹也!
4
发表于 2009-9-19 09:39: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清和医案4--呃逆案

能救中医的不是政府,不是政策,只有中医自己。要现在所为的中医熟读经典,多读医案,自己先相信中医,而后疗效才能提高。只有好的疗效才是硬道理,才是中医存在的理由。中医有自己的世界观,有自己的方法论,上了大学在学中医就显得有些晚了,所以我希望前辈广收门徒,尤其是十四五岁的。让他们经过数年的学徒再去上医学院,则大有益处。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9 22:17: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清和医案4--呃逆案

先生所言的是!但是现在能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人却也 不多了!
虽然说能救中医的不是政府不是政策,可是政府不让你开业你就要关门,政策不让你吃饱老婆就要郁闷!唉,难哪!
故个人认为为医者,踏踏实实克己行医而已!至于政府和政策,唉,不能干等啊,有限的时间,咱耗不起呀!呵呵,见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6 18:47 , Processed in 0.0511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