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阴虚-阳虚:能量产生-储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16 20:5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约伯在 2004/09/18 05:38pm 第 2 次编辑]

中医的‘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有人却定义了它——身体中的能量流——电子。
这就是《生命整合论》揭示的奇妙原理。
我们在‘医政在线’发了《光明日报》记者写的一个内参。在这里我们将阴虚、阳虚的讨论发布出来,以求同仁的指正。
赵老师:
  还有一个问题,根据生命整合论理论,既然阳虚是“能量储备不足”,外周电子向中心补充,从而造成外周电子分布出现问题,因此,脉象表现是“沉”。相反,阴虚既然是能量产生出了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手心、脚心热,脑袋里面痛”呢?脉象为什么会表现为“浮”呢?                  (华中科技大学梨园医院)樊玲
从‘生命整合论’看,阳虚是细胞或器官表面分布的电荷少了——能量储备不足。
为了补足不足的电荷,身体的外围(四肢等)的电子通过经络向脏器平衡。补充的方式有局部溃疡、打寒战、发热(非常规的氧化还原反应)等。这时病人自己觉得上火,或发冷。
阴虚是细胞的能量代谢出了障碍——产生电子的机制出了问题,同时,神经系统在调整能量中也出问题了,不能进入负反馈调节。
显然阴虚的问题比较严重。阴虚,是能量调动出问题,调动不起来了,会生大病。阴虚的病人在初期,会感觉手心、脚心热,如果是头疼就是脑仁疼。持续的阴虚必然导致阳虚,肝脏的阴虚会导致肾脏的阴虚。血压病、糖尿病无不由阴虚而来。(待发有关血压病、糖尿病的专贴。)
关于为什么阳虚脉象是‘沉’?阴虚的脉象是‘浮’?
生命整合论认为,生命体的结构特点是由里到外,由浅入深,层层包裹的。最深层的神经网络也是最靠里面的神经网络。‘沉’的脉象说明深层还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表面(表层的脉动弱);‘浮’的脉象则说明深层有问题了(深层脉动弱)。
同理,手心、脚心反应的是内脏深层,甚至反应骨髓的工作状况,手心、脚心发热也就是内脏深层基础代谢不好。所以,手掌纹也反映的是内脏的健康状况。手、脚与距离很远的内脏有呼应关系,这反映了生命体的一种基本结构特征——端向分布。这种端向分布的结构特征也反映在迷走神经分布上。
从人体解剖学上看,迷走神经(副神经)分布在两端:从三焦往上经过脊髓到了延髓的时候出现了迷走神经;往下3、4、5尾椎也有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回馈性的、抑制能量的神经,它是自控的,内脏给出的多余的电量在这里就被送回去了。迷走神经的“端向分布”刚好满足生命体电场自我调整的需要——形成自洽电场。
‘生命整合论’创始人牛世盛先生的观点:‘阴阳’问题必须要物质化,要从电学、化学,包括量子化学的角度思考阴阳的意义。否则,还是经验式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2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10:56:01 | 只看该作者

[原]阴虚-阳虚:能量产生-储备

中华医学能不能与现代基础科学接轨?从哪里接轨?是每一个关心中医存亡的仁人志士必须回答的问题。为此,有多少勇于探索的炎黄子孙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即便在岁月峥嵘的年代,一位身处逆境的名人之后,已经发现了奔向生命奥秘的起跑线。下面的链接就是他多年研究的部分结晶。
我们的联系方式:jobzhao@vip.sina.com
生命整合论——古典中医的数理化诠释,牛世盛老先生在北京“三味书屋”、东城行政学院的讲座文字录入稿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802&show=850
《生命整合论——生命现象探索》摘录,作者 牛世盛
序言——作者对现代西医的质询,对古典中医精华的评述: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282&show=575
第一章,三种典型细胞的理化分析 第三节  肝细胞的放电功能——对于大脑能量来源,生命真气的本源的剖析: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285&show=575
第三章,中枢神经生理规律与功能分析 第三节 信息形式的转换 §39“不通则痛”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318&show=500
第五章,本脏的病理生理起因 第二节从药理学分析认识射电现象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924&show=25
牛世盛先生答网友说经络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560&show=200  

与武汉梨园医院樊玲大夫(亦是本论坛网友)就中医理论:寒热、气虚、一息制等问题的笔谈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910&show=350
[原]阴虚-阳虚:能量产生-储备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833&show=850
整合论答:癫痫与射电流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929&show=0
【寒极生热】【重寒则热】病例分析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043&show=750
整合论对:'气''阴''阳'的回答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072&show=675
约伯与“中国生命科学论坛”谷友迟阿鲁关于激素治疗的对话: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204&show=6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07:18 , Processed in 0.2930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