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用中医学重新认识现代医学所认识的血液循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05-1-24 21:33:49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能量交换与循环
(一)能量交换中的大循环和小循环
人体能量运行和能量交换基本上是由体循环和心肺循环构成的,心肺循环和体循环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所谓对立统一,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心肺循环和体循环,构成了人体生命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形式。
体循环和心肺循环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心肺循环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经络、静脉和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血管的有序的开合运动构成的;体循环是呼吸系统、体静脉与经络系统,右心房、左心室、动脉系统有序地开合收缩运动构成的。而整个人体能量的循环又是体循环和肺循环构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肺循环与体循环是个整体运动,是不能分割的,分开说本来只是便于理解,但这样做有可能搞得画蛇添足了,把本来容易描述的循环过程表述的不易理解了。
(二)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异同
肺循环和体循环运动原理相同,动脉血液依靠心脏和动脉血管地搏动运行。静脉毛细血依靠扩张纳入动脉血液,然后依靠静脉毛细血管地收缩推动静脉血液的运行。所不同的是,肺循环和体循环的作用不同,肺循环是小循环,它的作用主要是进行能量交换,但是小循环主要是加工提取能量和排泄废物,而体循环则是消耗能量并产生废物。
体循环也是进行能量交换的,但是它主要是把各种能量输送给人体各种细胞,使各种细胞得到能量,获得生命的动力;同时大循环还要将细胞消耗过的废物运输到排泄废物的器官中,依靠这些器官将废物排泄到体外。
1、小循环
小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肺中进行的能量交换换循环。小循环中,肺毛细血管通过扩张,接收右心室输送过来的携带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的静脉血液,然后通过呼气的机械运动,使肺毛细血管产生收缩和压力,排出二氧化碳;肺毛细血管收缩挤压排出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将血液挤压出了肺静脉毛细血管,输送到左心房,这就完成了小循环的使命。
 2、大循环
 体循环是大循环,血液出左心室、主动脉瓣、主动脉、分支动脉、毛细动脉、携带了消化系统消化后的能量,经过各种器官处理的血液,各种细胞在经络中消耗过的废物的结合成分进入毛细静脉、分支静脉、总静脉、右心房。这样,就完成了体循环。
 3、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形态上的区别
 肺循环过程中的起伏运动的幅度是很明显的,而体循环过程中的起伏运动幅度却是不明显的,或者是很微弱的,因为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血液运输量是相等的,呼吸的量也是相等的。因为它每次都要将吸入体内、经过消耗的气体全部都要经过肺呼出体外。
 以一个肺的肺泡地扩张量和整个人体的毛细血管的扩张量划等号,那么肺的扩张度肯定是很明显的,因此,也是比较容易被观察到的。
 血液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相等的,但是,体细胞数量要远远的大于肺细胞的数量的,所以,体呼吸地扩张幅度肯定是很微小的,也是不易观察到的。因为呼吸系统在体循环中的作用和运动形式不易被观察到,所以,呼吸系统在体循环中的作用就被现代医学完全忽略了,这正是现代医学的一种失误!
(三)血液是基础能量,而不是直接可用能量
血液是基础能量,其中包括各种营养和各种细胞的排泄物。血液是运输工具,它负责把各种营养和废物运输到一定的器官分解和排泄。关于这一点,中国传统医学应当早就有过解释,只是没有用现代语言解释的没有那么详细罢了。可是现代医学却把血液做为人体细胞直接消耗的能量来认识,这是极其错误的。如果血液是直接可用能量,胎儿在母体中的用的都是静脉血,这种被人体消耗过的静脉血如何可以给胎儿发育提供能量呢?
关于现代医学对血液的错误认识,在这里我就暂时不做剖析了,在《新生命学概论》另有交待。
 三、经络浅说

(一)经络的解剖属性
经络是生物电在细胞、系统的膜上的特定的汇聚循行路线,因此,它应是实质性器官,它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认识的结缔组织和各种器官、细胞的内外膜,如肌肉外膜,肌肉内膜,肌束内膜,腱和皮肤等。经络是个生物电循行的能量网络,是个给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提供动力的系统。人体的元神(指精神的心,包括心脏)就是依靠经络和神经传导信息,组织生命运动的。
(二)经络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凡是有血液循环的地方,就有经络在其中伴随,或者更应该说,凡是有经络存在的地方,就有血管和血液伴随,因为经络是能量交换系统,而血液则是清理细胞交换后的废物的。经络系统的广泛程度最少与血液循环系统相等,或者应当说比血液循环系统更广大,更复杂。没有经络系统,能量交换后就不能产生生物电,没有生物电的支持,整个人体的运动也就停止了。
可燃能量在细胞中交换后变成电能,汇集(细胞纳税活动)到穴位向经络运行。交换后的废物随着毛细血管地扩张,和动脉血液一齐进入静脉毛细血管,然后向微静脉、分支静脉、总静脉、心脏方向运动。红细胞具有携带废物和营养的能力,血红蛋白具有和二氧化碳结合的能力,当经络中消耗过废物进入静脉毛细血管后,很快和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结合起来,经过静脉毛细血管的收缩,把静脉血和经络中消耗过的能量挤压入分支静脉毛细血管,然后再进入总静脉,入右心房、入肺进行能量交换。
(三)传统中医对经络在解剖属性上的认识
关于经络的解剖属性,传统的中国医学早就有过解释,只是后人没有理解到罢了。传统的中国医学对经络的解释是比较全面的,如有经络、经脉、经穴、经筋、经隧、浮络、孙络等多种称谓。以上不同称谓,在解剖上的位置都是不同的,都是有区别的。如经络就泛指上面所说的所有现象,而经脉、经隧却指的是能量通道,经穴是指经络上的穴位。经筋不入内脏,却联络体表和四肢百骸,浮络可能指体表的能量通道,孙络是指所有人体的细胞膜。
以上只是粗略的分类,是不准确的,望大方之家不要见凉。

 四、三焦
(一)三焦是肌体组织的膜
说经络不能不提到三焦,三焦在解剖上是各种组织系统、组织器官、细胞的包膜。三焦是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勾通的能量通道。三焦的解剖属性,是指胸腹和小腹三腔的包膜,其中也包括个个脏腑层次之间的包膜系膜。中医把三焦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焦为心肺,中焦为脾胃,下焦为肝肾,又按五脏分为五个层次,按十二经分为十二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是按系膜及其构成的能量通道区分的。三焦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从皮肤到肌肉、细胞、骨骼也都是按这种层次格式表达的。三焦在胸腹腔是三个大的层次,在四肢百骸上也是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为皮肤,第二层为肌肉,第三层为骨骼。细分起来,四肢百骸也是十二个层次,它和胸腹腔是对应的关系。
在解剖上,三焦是可以看出来的,凡是白的和膜大体上都是三焦,其中多有气体存在。凡是肌肉组织,血管,骨骼都是与三焦对等存在的肌体组织,三焦主要是和这些肌体组织进行能量交换的。
(二)三焦的功能
三焦的功能主要是行生物电、行气、行水,与血液进行能量转换。对三焦进的研究可 以知道人体能量运行的方向,掌握能量运行的规律。三焦中的气不是普通的气,而是经过肌体加工带有能量或废物的气体,有宗气、卫气、浊气、病气之分。如肺包膜中的气为肺气,脾包膜中的为脾气,肝为肝气,肾为肾气,心为心气,经络中行的则是真气(生物电)。除了五脏有气之外,六腑也是有气和水气,如大肠膜中就有很多臭气(浊气),这都是细胞的排泄物循经排到大肠中,最后从直肠和肛门中排出的。屁的生成过程很复杂,它涉及生命整个能量交换过程的全部,明白了屁的生成和排泄过程,就明白了整个生命过程的许多机理。三焦其膜之间行气行水,膜本身行生物电,通过神经与经络,传导植物神经中枢发布的信息,促进器官执行生理功能。三焦是各种器官的膜,穴位是一个系统的膜上生物电的聚散之地。通过调整刺激穴位,可以改变生物电的流量,促进生理功能的改变,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与目的。弄清三焦和经络解剖上的属性及生理功能,对于揭示生命现象,解释疾病形成的机理,确定中医的科学地位,驳斥扼杀中医的谬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三焦是能量通道
三焦、经络是肺和人体各种细胞直接相连的通道。吸气时大量的氧气通过肺部,将血液中的营养过虑提取出来,并与氧气混合成可燃气体。这种气体经冲脉、肾经(腰骶骨下的尾骨上的8个小孔上的膜)的过滤混合雾化,再被吸入丹田二次加压,入三焦到细胞的外围,给各种细胞提供能量。能量入细胞燃烧后产生生物电,先入穴位变压,进行能量转换,再向经络运行。能量燃烧后产生的废物,排入静脉毛细血管,由静脉血液运输到排废系统,由排废细胞分解后沿排废器官排到体外。氧气通过肺部时,被血液中的红细胞俘获,使血液中各种细胞获得一部分氧气?
经络是行气的(应当说明行的是真气即生物电,它是很高层次的真气),中国传统医学早就有过解释。人体各种细胞通过三焦、经络与肺相联系,毛细血管扩张时,大量的氧气通过肺的过滤,并将能量提取出来,经过冲脉、肾的加工,入丹田,入三焦,到达系统和器官和细胞外围,准备给细胞提供能量,能量交换后被排入毛细血管和微静脉。但是我们要明白,人体中的真气,是通过毛细血管产生负压吸入的,有些真气却是依靠丹田产生的压力送入细胞外围的。一般来说,在细胞的外围时受的是丹田的压力,而细胞本身又会产生吸力,能量交换就是这样一推一拉构成的。阴路线是依靠吸气时直接到达毛细血管的,而阳路却是依靠丹田的压力到达微循环系统,然后通过第二次吸气冲程才到达静脉毛细血管的。从严格意义上说:任何混合气都是通过阳路线的输送,第二个冲程才能到处人体的阴经的。
在广义上说,人体的任何系统都是开放的,能与外界勾通的。如果细胞不通过三焦经络和外界勾通,就不能获得能量,进行能量交换;毛细血管也不能够扩张,产生负压,将消耗过的能量和动脉血液吸收到静脉毛细血管。静脉毛细血管不能够扩张,也就不能够收缩,当然也就不能够将静脉血液向分支静脉、总静脉和右心运行。如果出现静脉毛细血管不能够扩张的情况,人体血液循环就被破坏了。
(四) 观察病态的三焦
生命出现病态,在解剖上观察三焦就可以获得比较可靠的资料(是我自己的一种推理,不一定正确,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留意观察)。哪个脏腑有疾病,它的三焦膜系就会反映出来,一般都会有滞气的现象,这个膜系统中的气可能非常饱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导致气滞血淤。同时,在身体的相应部位也会反映出来。如肺有疾病,在皮肤上会反映出来,肾有病,在骨上反映出来。人脏器有了疾病,从颜色上也能观察出来。
吃东西不当出现腹涨,它的反映就在三焦上,更应当说在三焦内。有很多的腹胸涨满(不是积液)都是反应在三焦上。如果检测的手段好,就可以看出是在那个脏腑的膜中积气了,也就可以断定什么系统出现疾病了。
(五)正确区分真气、宗气与个种混合气
还需要说明的是,真气行,宗气、各脏腑气则行,气行则血行,真气,混合气,血液 的运行是三位一体的。当真气不能行时,宗气与各种混合气也就不能运行了,这时就会出现憋气,肿涨、疼痛的感觉。如果真气不行,血液也就淤滞了,很可是梗死态。一般说心肌梗死,就是生物电不运行了,气血交换停止了,当然血液也就不运行了。在解剖上,我们一般只能看到血液淤积,如果他有我的生理学的知识,也可能会发现气滞,但解剖时必须仔细才行,不仔细就会把淤积的气放掉。要想在解剖上发现经络中的生物电,就目前的科学手段,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以后能否利用科学的手段发现生物电的存在,找到它的踪迹就很难说了。
 五、气血循环
(一)体循环
体动脉血液是由心脏和所有的动脉血管共同搏动时产生的压力的推动、向静脉毛细血管运行的;体静脉血液是依靠体呼吸时,静脉毛细血管产生的扩张和收缩力的推动向右心房回流的。体静脉毛细血管与肺部相通,(它的通道是三焦,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可以获得可燃气,可以扩张,可以收缩。吸气时,静脉毛细血管扩张,并产生负压,将动脉毛细血管输送过来的血液吸入,如果毛细血管不产生负压,就无法接受动脉毛细血管输送过来的血液,或者说,微动脉无法将血液挤压入静脉毛细血管。
呼气时,静脉毛细血管收缩,将血液挤入分支静脉,分支静脉由于毛细血管输送过来的血液注入,压力增大,并向总静脉和右心房运行。静脉血向右心回流,还有赖于静脉血管瓣膜防止逆流的作用。

(二)、心肺循环总说

心肺循环和体循环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它的全部运动过程如下:
第一次运动是心房的扩张,它将总静脉输送过来的血液纳入;与此同时,动脉瓣和肺动脉扩张,在接收右心室输送过来的血液的同时,依靠扩张时产生的负压,使血液向肺静脉毛细血管方向运行;与心房、动脉瓣、动脉扩张同时运动的是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与此同时,肺微动脉的末端收缩关闭,造成真空态,以便使动脉血管扩张时产生负压,使肺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前移动。
心肺循环中动脉血液的第二个运动是:三尖瓣开启,右心室扩张,右心房内的血液射入右心室;与此同时,肺动脉瓣关闭,血液不能够逆流到右心室,动脉血管收缩,动脉毛细血管的末端扩张,在动脉血管的压力下,因为血液不能逆流,所以就冲出动脉毛细血管,射向静脉毛细血管。
1、与心房扩张同时产生的各种运动
(1)心房扩张时,三尖瓣关闭,心室收缩,动脉瓣和肺动脉开启,心室将血液射入动脉。
(2)心房扩张时,整个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在动脉血管产生负压的情况下,向动脉毛细血管方向运动,出主动脉瓣膜的血管的空余部分由心室射出的血液予以补充。
(3)心房扩张,将人体总静脉中的血液吸入。
 (4)心房扩张时,动脉也在同时扩张。
 (5)心房扩张时,动脉毛细血管末端的瓣膜关闭,使整个动脉毛细血管产生负压,以利于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向动脉毛细血管的末端运行。
1、与心房收缩同时产生的各种运动
(1)心房收缩,三尖瓣开启,心房射血运动开始。
(2)心室扩张,产生负压,吸入接受心房射入的血液。
(3)主动脉瓣关闭,以防止动脉血的回流。
 (4)、心房收缩时,肺动脉血管收缩,产生压力,使动脉血管中的血液产生压力并产生血流运动,向微动脉方向运行,以补充射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造成的不足。
(5)、心房收缩时,微动脉毛细血管末端的瓣膜(括约肌)开启,由于主动脉瓣膜和肺动脉瓣膜此时在关闭状态,血液不能够逆流,于是血液就射入了静脉毛细血管。
(6)在心室收缩,血液通过肺动脉瓣进入动脉的同时,整个动脉血管扩张,截面积增大,并产生负压,动脉血管中的血液通过分支静脉向毛细血管方向运动,血液向毛细血管方向压缩,体积和容量增大。
3、动脉血管中的血液运动
(1)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向动脉毛细血管方向运动,好象是爬着的虫子一样,一节一节的向静脉毛细血管运动。先头部队最终在动脉收缩产生的压力下,四散射入静脉毛细血管中去了。后面的空余部分由心室输送过来的血液予以补充。
(2)为什么动脉中的血液会向动脉毛细血管中的末端运行呢?这是因为动脉血管在扩张时,动脉毛细血管的末端是在关闭状态,而心室却在收缩、射血,主动脉瓣的一端却是开启的,并且有心室为之输送血液,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动脉毛细血管扩张时产生负压,截面积变大,使整个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向毛细血管方向做收缩性运行。
(3)动脉血管中的血液运行,是依靠两种力量作为动力的。一是心室的射血产生的压力,二是肺动脉血管扩张产生的负压的吸引力。
上述情况,可以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如果做一个能够扩张的管道,里面乘上液体,把一端密封起来,不使进空气。如果能够使整个管道均匀扩张,后面再供以液体,液体就会向密封一端运行,截面积变大。
4、心脏和动脉血管的运动协调
心脏和动脉血管的运动是一种有节奏的,整体的协调运动,它们之间配合的紧凑密切,已经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如果你不仔细去体会,就会被这种天衣无缝的运动所迷惑,从而忽略了心脏和动脉血管之间的关系。
(1)动脉血管同心房的搏动同步
动脉血管和心房的运动是同步的,当心房扩张时,整个动脉血管就会扩张,当心房收缩时,动脉血管也就随之收缩。
(2)和心室的运动相反
动脉血管同心室的运动是相反的,这就是说: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管扩张;当心室扩张时,动脉血管就会收缩。
(3)心房通过神经反射向脑传导动脉血管搏动的信息
动脉血管的扩张运动是由心房发出的信息主导的,心房将搏动的信息传导反射给脑,再由脑传导给整个动脉血管。
动脉血管的搏动的信息,也可能是由心室发出的信息主导的,当心室收缩时,就向脑发出动脉血管扩张的信息,当心室扩张时,就将血管收缩的信息传导给脑,再由脑传导给所有的动脉血管。

 六、静脉血液的运行原理
(一)概述
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的运动配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从左心室,经过体的能量交换到右心房的完整的血液循环过程。没有静脉主动的配合,动脉血液也就无法运行了,因为动脉血管是一个死胡同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推一拉的关系,亦即中医上说的一阴一阳的关系。那么静脉血管又是如何推动血液向总静脉运行的呢?下面我就做一个简单的叙述。
(二)呼吸运动产生的运输血液的动力
微动脉血管不停地向毛细血管和微静脉供应血液,静脉毛细血管通过吸气和经络电传导的作用进行扩张,使容量增大,将动脉毛细血管输送来的血液容纳接收,同时将细胞消耗过的废物(毛细血管壁上)吸收到毛细血管内。然后又通呼气,使静脉及毛细血管收缩,产生压力,将血液挤压到分支静脉,总静脉,到达右心房。
呼吸是一种接力式的运动形式,它和心脏、动脉血管有节奏地运输血液的道理是相同的。当呼气时,毛细血管和微静脉血管、分支静脉收缩,整个静脉血管容量减小,血液向总静脉和右心房运动,对右心房呈射血状。吸气时,毛细血管、微静脉血管、分支静脉扩张,容积增大,产生负压,这时微动脉后段的括约肌打开,动脉血涌入毛细血管,借着静脉血管的负压力,将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顺势推入微静脉,促成静脉血向仍向总静脉和右心房方向运行。由于右心房对于总静脉总保持负压,静脉血管扩张时,微动脉又是在供血阶段,即推动静脉血向前运行,所以,静脉血只会向总静脉右心房的方向移动。由上述可知,静脉血的运行,也是一推一拉的关系,即动脉推,静脉拉,这样就促成了由动脉血液到静脉血液的循环。呼气时,毛细血管是有压力,这种压力恰好促成微动脉末端的括约肌关闭,所以,在微静脉及毛细血管收缩的情况下,血液是不会逆流回微动脉的。
 在这段最后要说明的是,除了静脉毛细血管具有扩张、收缩产生压力,推动 血液向左心房运行的功能之外,体血管的分支静脉,总静脉有都有一定的扩张和收缩 能力,这也是推动静脉血液向右心房运行的一种动力。但是分支静脉和总静脉 的扩张、收缩幅度是较小的,所以,它们的扩张收缩是不易观察出来的,也是 不易感觉到的。

(三)供气路线与产生新的生物电机制
吸气时,由于静脉毛细血管扩张,产生负压,在负压力的情况下,混合气沿冲脉入肾到丹田、由此进入三焦,最后在细胞外围(细胞间隙)为能量交换做好了最后的准备。能量交换是在静脉毛细血管产生负压的情况下,可燃气快速地通过细胞壁,也就是通过细胞膜时产生压力的情况下燃烧的。也可能是由于由心和肺经传导过来的生物电点燃才燃烧的,这也是产生新的生物电机制。生物电就是能量,就是力量,也是信息系统和组织系统。
可燃气是一种能量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所以稍微给一些压力或依靠生物电的点燃就能够燃烧。人体混合气地燃烧过程和汽车混合气地燃烧、做功过程很相似,都要经过过滤能量,混合、雾化、进气、加压、点火、做功、排泄等一系列程序。
(四)通过细胞外围的能量交换后排入静脉毛细血管
能量在毛细血管壁上交换后,被吸入毛细血管内和微静脉,因为真气燃烧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所以当二氧化碳排入血液后,原来?斓难?壕捅涞梅⒑诹恕R蛭?扇计?怯??脱跗?慕岷衔铮??运?忌蘸蟛??氖嵌?趸?己退?骸5倍?趸?寂湃刖猜鲅?汉螅?梢院芸斓谋谎?喝芙猓?缓煅?蛐???嫜?旱脑诵械椒巍⑸觥⒏巍⑵⒌绕鞴俳?信欧洗?怼?
由于吸气时静脉和毛细血管是在扩张状态,容量大幅度地增加,所以就产生了一定的负压。因此,在静脉毛细血管吸入了燃烧过的能量之后,又能够接纳动脉毛细血管输送过来的血液。
(五)静脉瓣膜的作用
由于静脉血管中有静脉瓣膜,在吸气时,它具有关闭静脉血管的功能,所以就有效地防止了静脉毛细血管扩张时,分支静脉和总静脉血管中的血液逆流。当第二次呼气时,静脉毛细血管收缩,产生压力,将血液第二次压缩到分支静脉,使分支静脉中的血液向右心房前进了一个呼吸行程。除了分支静脉有瓣膜之外,静脉毛细血管的顶端和末端也是应当有瓣膜或括约肌的?总静脉是否有瓣膜呢?这还是我所不了解的。如果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没有瓣膜与括约肌,它的防逆回机制就是毛细血管壁关闭实现的。
(六)静脉血液膨胀力的作用
 静脉血管中的血液由于排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这种血液是带有压力的血液,具有扩张和膨胀能力。由于这种带有压力的血液的膨胀力的作用,它具有向宽阔地区运动的自然动力。这也是静脉血液向右心室运行的一个重要动力。
(七)体静脉毛细血管是如何扩张的

 1、混合气的通道是多层次构成的通道
体静脉血管之所以能够扩张,首先是它接受肺脏沿经络传导过来的生物电信息;其次是因为它有与外界相通的气道,这种气道就是经络(三焦经)。能够得到气的补充,毛细血管自然就能够扩张,因为气有来源。我们要明白,体静脉得到的气绝对不是普通的气,而是经过多次加工、过滤提 成出来的可燃的混合气体,细胞绝对不是从血液中直 接获得这种气体的。
2、混合气的运行路线
体细胞的气体是从那里来得来的呢?它是在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呼吸系统的动力支配下,整个呼吸系统,包括整个人体细胞和毛细血管扩张,这是大量 的气体通过气管,经过肺细胞和血液地过滤,将能量提成出来,过气道、冲脉、经过肾的过滤,入三焦、胆经传输到达体细胞的。如果没有三焦这个能量通道,细胞是无法得到真气的。得不到能量的供应,无法扩张和收缩,当然也就不能吸收动脉毛细血管输送来的血液,挤压血液向分支静脉、总静脉运行了。
3、静脉随呼吸运动扩张收缩是整个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呼吸扩张收缩是静脉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为什么体静脉会随着呼吸运动开合呢?
它的信息传导来自于哪里呢?原来,体静脉与毛细血管的扩张与收缩接收的是肺发布的信息。肺首先接受由中枢神经传导(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神经)过来的信息,整个肺细胞扩张,与此同时,肺细胞产生生物电,沿手太阴肺经传导给体呼吸系统和静脉及毛细血管,这种传导绝对是准确无误的。可以说,肺的活动加强,它向体呼吸系统和静脉及毛细血管也就加强,它的活动减弱,向体呼吸系统和静脉及毛细血管传导的信息也减弱,也就是说,肺运动与体细胞运动是绝对相等的(除过病态)。
心血管系统推动的动脉血与呼吸系统推动的静脉血是一阴一阳的关系,心血管系统主 导在心脏,它主导动脉在内为阴,呼吸系统主导在脑,它主导的静脉血在外为阳。心为阴脑为阳,中医说脑为六阳之首,心为五阴之首的道理就在于此。心脑主导的器官与自身的性质是对等的,这说明中医的理论是正确的。
呼吸系统主导下的静脉血与心血管有节奏的博动构成了整个生命体血液运行机制。 如果人体细胞不能够随呼吸扩张收缩,静脉毛细血也就不能接纳由动脉输送过来的血液的,心血管输送来的血液没有接纳的机制,整个生命体的血液循环当然也就停止了。因为扩张和收缩是静脉毛细血管纳血排血的基本功能,是静脉毛细血管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

(八)小结
 静脉毛细血管就是一次次地周而复始的随着吸气、呼气,不断地扩张收缩,产生吸收血液,挤压血液的运动,并一次次、一步步地推动静脉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向分支静脉、总静脉、右心房运行着。
分支静脉和总静脉推动血液向右心室运行的道理,和动脉血管推动血液向静脉毛细血管运行的道理是同样的。当吸气时,分支静脉和总静脉扩张,静脉血管的瓣膜却是关闭的,并产生负压。由于静脉血液有较强的膨胀力,使静脉血管保持一定的压力,因此,静脉血液不至倒流。当呼气时,静脉毛细血管产生压力,(可能分支静脉、总静脉也产生一定的压力)将血液通过分支静脉和总静脉输送到心房。至此,静脉血管就完成了它运输血液的任务。
 六、肺静脉血液的运行原理

 (一)动脉血液的运行必须依靠静脉血液的配合
肺静脉和肺动脉配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从右心室,经过肺的能量交换机制交换后到左心房完整的肺血液循环过程。没有肺静脉的配合,肺动脉血液也就无法运行了,因为肺动脉血管是一个死胡同了。那么静脉血管又是如何推动血液向总静脉运行的呢?下面我就做一个简单的叙述。
 肺动脉随着心跳的搏动,不停地向肺毛细血管供应血液,毛细血管在经络神经的支配下,通过吸气进行扩张,使容量增大,将微动脉血管输送来的血液、脾胃系统输送过来的能量。由脾胃直接吸收的精化的能量,依靠三焦系统的传输并通过2型细胞直接进入肺泡,通过吸气入冲脉下丹田进行能量转化,成为可燃的混合气。然后又通呼气,使毛细血管收缩、挤压,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量及水分到挤压到肺泡。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支气管、气管、鼻腔出体外。肺泡中的能量和水分在吸气时,与能量和水分混合初步雾化,通过1型细胞入冲脉(过程另有交代),入肾、丹田、三焦,最后到细胞外围,即细胞间隙,为细胞的能量交换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当毛细血管收缩到一定的程度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分、能量都被有效的提成出来了,再继续加大收缩的压力,血液就被挤压到到了极点,就产生了物极必反的效应,吸气开始,毛细血管、微静脉、分支静脉,总静脉扩张产生负压,微动脉中的血液又一次进入毛细血管,推动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向微静脉运行。而这是的静脉也正在扩张产生负压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很容易就被送入到微静脉,并向分支静脉、总静脉运行,最后到达左心房。这就是一个能量交换周期的完结。
肺毛细血管扩张时,它的壁上的与外界(与肺泡)的通道是关闭的,在这种情况下, 它是不能吸入氧气的,这就是说,肺毛细血管壁具有防逆的作用。它只能向肺泡输送二氧化碳、水分既能量,而不能从肺泡中得到什么,当然也就不能从肺泡中获得氧气了。与此同时,从肺微动脉输送过来的带有压力和大量二氧化碳静脉血就涌进了毛细血管中,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肺毛细血管与肺泡的相通的,由于毛细血管压力的作用,氧也不能进入毛细血管。再者,如果此时的肺毛细血管是开放的,它扩张时就不能对肺动脉产生负压,这样,肺微动脉末端的括约肌就不能打开,因为它的一推一拉的合作关系遭到了破坏。通过以上论述,读者应当看出,笔者不主张肺中的血液是携氧的理论。我认为氧不是由肺血液获得的,而是由肺泡上的1型细胞为通道入冲脉的。这是我与现代医学观点的一个根本的不同点。

(二)体毛细血管的能量交换
体毛细血管中的能量交换也是这种格式进行的,但体毛细血管一般由3-4-5组毛细 血管构成的,所以它们的开放是轮番开放和关闭的,一般是毛细血管壁上代谢物完全堵塞,它才在负压的情况下扩张。毛细血管扩张,微动脉血液涌进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更家扩张,将毛细血管壁上堵塞的代谢物吸入到毛细血管内,并向微静脉方向运行。毛细血管壁上堵塞的代谢物被清除了,毛细血管的能量交换又开始了,它又获得了产生生物电的功能,继续为整个人体生命系统提供能能量。毛细血管的作功过程,就象汽车或柴油的几个缸体一样,是轮流作功,也就是按程序轮流进压暴排作功的。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微动脉括约肌的状态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不同的阶段的状态是多式多样的,有的在全开状态,有的则是在全闭状态,有的则在半开状态,有的还可能在四分之一状态等等。
(三)为什么动脉血的氧含量不静脉的含氧量高?
有人说:如果通过肺部的血液不接收氧气,为什么动脉血为什颜色?欤?猜鲅?缘?发黑?静脉血发黑是因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没有排出,动脉血发红是因为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去了。
再问:如果通过肺部的血液不接收氧气,为什么动脉血的含氧量高?
回答:其实,静脉血与动脉血相比,动脉血只是比静脉血中的含氧量相对高一些,而 不是高出很多。这是因为经过肺毛细血管排出二氧化碳,提出水分和营养,动脉血相对减少,但氧没有减少,这可能就是动脉血中的含氧量相对高的原因。
 (四)从左心衰竭的症状看呼吸对血液运行的作用
 如果左心衰竭,不能接纳肺静脉输送过来的血液,肺部血液的压力肯定就会增大,在压力的情况下,血液就会渗出肺组织,到肺泡与支气管中。所以,左心衰竭的人,一般都有咳粉红液体的症状。其实,这是肺部血液压力过大,左心室不能有效接纳的缘故,其中包括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两种压力。
(五)呼吸产生的扩张和收缩压力就是静脉血液运行的动力
 呼吸是一种接力式的运动形式,它和心脏、动脉血管有节奏地运输血液的道理是相同的。吸气时,由于静脉毛细血管扩张,产生负压,在负压力的情况下,混合气通过肺、冲脉、肾(混合气的过滤机制)、丹田、三焦入细胞外围,进行能量交换,给各种细胞提供能量。能量交换后,(可燃气压摩擦造成的燃烧)被吸入静脉毛细血管。因为真气是营养和氧气的结合物,所以它燃烧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排入静脉血液后,可以很快的被血液溶解,被红血球携带,随血液的运行到脾、肾、肝等器官进行排废处理。
由于吸气时静脉毛细血管是在扩张状态,容量大幅度的增加,所以就产生了一定的负压。因此,在静脉毛细血管吸入了燃烧过的能量之后,又能够接纳动脉毛细血管输送过来的血液。
由于静脉血管中有静脉瓣膜,在吸气时,它具有关闭静脉血管的功能,所以就有效的防止了吸气时,静脉毛细血管扩张时静脉血管中的血液逆流。当第气二次呼气时,静脉毛细血管收缩,产生压力,将血液第二次压缩到分支静脉,使分支静脉中的血液向右心房前进了一个呼吸行程。肺静脉毛细血管就是这样 一次次的周而复始的随着吸气、呼气,不断的扩张收缩,产生吸收血液,挤压血液的运动,并一次次、一步步地推动肺静脉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向分支静脉、总静脉、左心房运行着。

(六)肺静脉毛细血管扩张通道的
肺静脉血管之所以能够扩张,是因为它有与外界相通的气道,这种气道除了经络,就是由右心室输送过来的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的血液中的气体,因为这中血液中有大量的带有膨胀力的二氧化碳。能够得到这样气体地补充,毛细血管自然就能够扩张。
肺细胞还能够得到一种气体,这就是由人体能量生化系统产生出来的混合气。肺细胞得到的气体是从那里来的呢?它是肺泡扩张,大量的气体通过气管,经过肺细胞的过滤,将能量提成出来,过冲脉、经过肾地过滤,入三焦和任督二脉,通过任脉才到达肺泡的。如果肺细胞没有经络这个能量通道,肺泡是无法得到混合气的,得不到能量的供应,肺细胞就无法工作,就不能够有效的过滤混合气,甚至失去过滤混合气和排泄废物的能力。
同时,我们要明白,如果没有冲脉、肾、三焦这个真气通道,肺细胞是不能够扩张的,当然也不能够收缩。不能够扩张收缩,肺静脉也就不能接纳由肺动脉输送过来的血液,如果肺细胞失去了上述功能,当然也就失去了推动血液循环的能力。因为扩张和收缩是静脉毛细血管纳血排血的基本功能,是静脉毛细血管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4 17:09 , Processed in 0.0519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