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箫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走出辩证用药的误区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5-2-17 16:24: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走出辩证用药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志一2005/02/16 07:04pm 发表的内容:
杏林先生此处所言实为临证可贵的心得,于先生之言在下有如是陋见:
   严格说来,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坐标而非辨证方法,真正的辨证方法是脏腑六经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从属之);辨证的实质是要存患者之“小宇宙”于心,以脏腑六经视之,何者不平、为何不平,既有不平,其间必有寒热虚实、太过不及、痰饮瘀滞之情,明了此情即可“知犯何逆,随症治之”,“以平为期”。处方用药必要有的放矢,明了此的,则矢不妄发。
   背冰冷恶寒病患,其的为留饮,以一味甘遂下之而愈,此甘遂中于留饮之的,是为攻邪即为扶正,此为用奇;“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为扶正即为攻邪,所用为正。该治验或可谓出奇制胜者,而用兵之道仍不出“以正合,以奇胜”。
   此患若仅辨阴阳则是的未确明,而其治不免遍地撒网之嫌。
非精于此道者不能有此言论。
42
发表于 2005-2-17 16:28: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走出辩证用药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志一2005/02/17 10:01am 发表的内容:
先生指出的是。坐标的说法有误,愈喻愈晦。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而非辨证的方法。
八纲是什么?是纲领,可以把它当作哲学的认识方法论看。
病症的具体诊治还需依赖于具体的辨证体系。如内伤杂病之脏腑辨证体系;伤寒之六经辨证体系;温热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43
发表于 2005-2-17 20:4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走出辩证用药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02/17 04:21pm 发表的内容:
此段话可作为经典流传。
在下学识少,不知本是经典,还是三七先生之原创?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弱胜强,柔胜刚。
以上两句出自《老子》,其余属于演绎。
44
发表于 2005-2-26 15:4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走出辩证用药的误区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45
发表于 2009-11-5 21:47: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走出辩证用药的误区

俗论,,,安你这样说桂枝加附子或加人参是多余的方剂了? 治病不辩阴阳气血虚弱,怎能救人于危倾,伤寒论只是救治已病的书,治未病的没有写出,病好后的调理只有竹叶石膏汤(该方剂是清余邪)和薯蓣丸,只在书中走,不懂整体观,看病就永远不知道如何看现代的糖尿病、白血病、癌症等,到时只会说这是疑难病,或是慢性病,对症下药的药,喝下去2个小时就会起作用,都是一贴见效的,中医是靠悟性,在我看来,从古至今,也只有张仲景和王清任才真正悟透中医
46
发表于 2009-11-6 17:4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走出辩证用药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杏林箫客2005/02/14 04:44pm 发表的内容:
走出辩证用药的误区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之中,阴阳为总纲,故习医者辩证论治,多从阴阳入手.如此,每易偏执,常常陷入"论证非阴即阳,用药非寒既热"的误区.
     人的体质,犹其是成年之人,皆有所 ...
先生对 [[某患者,背部冰冷恶寒.医者根据《金匮要略》"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之论,以一味甘遂下之即愈.此患者,若从阴阳论治,则当温之;医者从虚实论治,则当泻之]]的用药理解有误,甘遂的药性,本身就是热的,他正好具备了当温之,当泻之的作用,且八刚之阴阳为总纲是万万不可改。不理解阴阳为八纲的统领作用是对中医的认识没到位。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11月06日 05:46pm 时添加 -=-=-=-=-
八纲的阴阳,不仅具备哲学意义的辨证思想,而且具有实质内涵,八纲的阴阳是人体一切生理功能的起点,其他都是支流和下游。把握了起点,才可以向下捋顺,把五行推理下去。否则,五行的推理,就成了推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3:14 , Processed in 0.07261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