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泌尿系感染之症,在中医大致都归属淋证范畴,自古到仿今都有用补法治之之理,如近代盐山名医张锡纯先生在<治淋浊方>一篇中就有多个方剂,其中的劳淋汤更是以补虚为主,内有生山药,生芡实,真阿胶,生杭芍,知母等药,皆以补虚及收敛为主.下面是两个医案其中也是以补为主的:
病案1:慢性前列腺炎案选自<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张某,男,57岁.慢性前列腺炎反复发作3年.开始仅尿频,睾丸不适.服中药清热利尿剂数付,即告缓解.其后屡犯屡重,不仅尿频尿急,尿路灼痛,并常感生殖器冰冷麻木.曾用中西医各种方法治疗,服清热解素利湿等中药150多剂,自觉症状有增无减,并发展致阳痿,全身瘫软,步履艰难,被迫全休.刻诊:恶寒蜷卧,肢体萎软,神靡,头晕失眠,食欲大减.睾丸坠胀及腹,常感凉麻疼痛,小便浑浊频数,阳萎.面色萎黄暗黑,舌质淡白,白苔密布,根部苔淡黄厚腻,脉沉微细.此为少阴阳衰,阴寒内盛,法宜补阳温肾,散寒止痛,以四逆汤加上肉桂主之:川附片120克(久煎),干姜120克,炙甘草60克,上肉桂15克(研末冲服).连服三付,少服和睾丸附胀疼痛减轻,小便色转清,尿频也好转,阳气渐复,前方附子,干姜减至60克;再加茯苓,炒白术以健脾除湿,继服30剂.头晕,失眠,恶寒,乏力,少腹及睾丸坠胀均减轻.舌质稍显红润,黄白厚腻之苔已减.继服温补肾阳,兼顾其阴,再佐以温中健脾,以四逆并理中加味主之:川附片60克(久煎),干姜60克,党参30克,上肉桂10克(研末冲服),冬虫夏草15克,宁枸杞3克,菟丝子30克,云苓20克.服药10余剂,诸症继续好转,前列腺炎基本痊愈.同时,多年之低血压,头昏,失眠等症,亦均消失,3个月后恢复工作.
病案2:淋证(重度前列腺肥大切除术后长期尿滴沥)
杨某某,74岁,研究员,1999年平3月15日初诊.
患者于1990年春被某省级医院泌尿科确诊为重度前列腺肥大,经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末见效果;相反出现尿潴留.93年秋去该院住院治疗,给以高频物理手术治疗,治疗后短期症状好转,2个月后症状复发,改用口服多种进口药,仍不见效.98年2月第三次去该院提出手术切除要求,手术非常成功.但手术后在站立,行走时出现小便不能自控滴漏现象,再次服用中西药物,末能控制尿滴沥,为此患者靠系带80毫升尿兜,每天更换4~5次,给患者生活,工作,外出诸方面带来不便,精神负担很重,导致失眠.99年平3月15日来我科要求针炙治疗.
治疗经过:患者年逾古稀,形体稍瘐,肤白颧红,小腹胀,腰腿酸软,查体时尿兜垫巾呈黄色,臊味重,膝关节以下皮肤湿疹多处,色暗奇痒,脉象细数,舌红苔腻,饮纳正常,余无所苦.诊为一年前手术后气阴两伤尚未复元,加之肾阴不足,膀胱失约,导致小便滴沥不尽,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肾与膀胱脏腑表里同病,并损及腰以下诸经脉之病.治法;拟先治其标,用清利下焦湿热法;继而标本同治用调理气机,滋养肾阴法;最后固其本,用升阳益气,温肾补养精法以冀巩固治疗效果.方取气海,关元,委阳,太溪,三阴交,阴陵泉诸穴,每诊选腹部1~2个穴,足部2穴,用轻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针治3次后,尿色淡,臊气减,下肢湿疹痒轻,尿滴沥次数减少,守前法继续治疗6次后,腹胀腰酸已蠲,尿滴大为减少,晚间已无滴沥,仅白天换用两次尿兜,夜眠安宁,精神振奋气色如常.遂于第10次复诊时改用气海,关元,隔姜灸每穴各灸3壮,下肢穴改用平补平泻法.继治到第15次后,小便滴漏已止仅上下班骑车后偶有轻微滴漏.为巩固疗效,用<景岳全书>"归肾丸方药(生熟地,党参,黄芪,当归,山药,山茱萸,茯苓,枸杞子,菟丝子)佐之.服用两周以固其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