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mydxyaf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6-3-18 00:26:42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6/03/17 00:21pm 发表的内容:
詳談不敢
就先淺說一下"推拿"吧
一,舒张压太高:舒张压太高为西医弱项中的弱项,舒张压太高型态的高血压成因为肺功能不正常,在肺部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交换不充分,使血液中含氧量太低,身体之自我补偿 ...
好文章!
122
发表于 2006-3-18 11:42:29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6/03/18 00:26am 发表的内容:
好文章!
其實主要是建立在王博士的經絡理論上
加上個人一點心得
123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1:59:46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6/03/18 11:42am 发表的内容:
其實主要是建立在王博士的經絡理論上
加上個人一點心得
先生多次提到王博士,在下不太了解其人。
能否介绍一下王博士的具体情况和学术思想?
谢谢!
124
发表于 2006-3-18 12:33:40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下面引用由dmydxyaf2006/03/18 11:59am 发表的内容:
先生多次提到王博士,在下不太了解其人。
能否介绍一下王博士的具体情况和学术思想?
谢谢!
王唯工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了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聘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任職,在中醫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台大醫院、榮總、中醫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多位中、西醫先進合作研究。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究,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
"氣的樂章"介紹
有一個理論,將同時解開血循環、演化與中醫的奧秘……
「為何我們的心臟僅1.7瓦就能將血液輸送全身?」
「為何心臟長在人體中間偏上方,而不長在頭頂?」
「為何我們的主昇動脈轉了一個大彎,血液仍能順利傳送?」……
本書作者開宗明義提出了七個問題,許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生理現象,以現代生物醫學的角度來看,卻完全無法說明。「水往低處流」的流量理論不足以解釋人體的血液循環原理,因循環問題導致的慢性病病因,也無法自現代西方醫學理論中找到答案。
失眠、偏頭痛、背痛、青春痘……等日常小毛病是循環病,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等重症亦是循環的問題。國人的十大死因,也幾乎都與「循環」有關。如果不能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理解我們的生理運作,就不可能真正了解這些威脅我們生命最鉅的慢性病的成因。
本書作者以彈簧實驗為例,深入淺出地說明「共振理論」才是血液循理最合理的解釋。不僅如此,共振理論也同時印證了中醫「氣」與「經絡」的說法,中醫看病時將人體視為一整體的思考方式,非常符合血液循環的原理。換句話說,「共振理論」為中醫找到了一個現代的、科學的出口,並為現代醫學束手無策的慢性病,自中醫理論中找到了治癒的關鍵。
人為什麼會高血壓?高血壓是因為身體某個部位缺氧,心臟必須加壓、多送些血液過去,因此產生高血壓。遇到這類患者,西醫的作法是直接開降血壓的藥,讓心臟不要那麼用力;但事實上身體中缺氧的地方仍然缺氧,心臟卻因為藥物的作用變得?鈍了,病人也可能因為吃了過多的藥而造成胃衰竭、脾衰竭。如果從中醫、從氣與經絡的角度來看,就會知道真正的病因。
人體的生理運作像一篇樂章,「氣」就是其中的旋律。我們有了這個以循環為主的概念之後再來看疾病,眼界會完全不同。
「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本書清楚地分析了中西醫各自的擅場,也解釋了許多現代病的病因和診治重點。此外,還有關於練內功、金鐘罩和所謂星象學、胎教等有趣的議題。欲瞭解中醫以及具科學背景的讀者,都可以在本書中獲得新的發現,一般讀者則可自本書得到更前瞻的養身觀念。
作者說,「人人應該都可活到一百二十歲,一百歲以前過世的都算夭壽。」
這將是新的開端,朝向一個自然老化而無病痛的未來。(文/大塊文化)
內容簡介:
「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
中醫擅長的是「治病不傷身」,重在尚未明顯生重病之前的治療。許多現代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病人,事實上都可以中醫的醫理概念得到更好的診治、更無病痛的對待。
但中醫長久以來遭受「不科學」的批評,被認為是落伍過時的醫學。自從西方掀起一般中醫熱、中藥熱的風潮之後,有許多科學投身於中醫科學法的研究,但來沒有人從血液循環的角度來解釋中醫,更遑論如本書作者將其公式化和數量化。
前台大教務長李嗣涔便說,在他看來,王教授的成就是"beyond the Nobel Prize"。 本書提出的「共振理論」,不僅與中醫傳統的「氣」、「經絡」……等概念完全契合,也突破了人體血液循環理論長久以來的困境,許多現代醫學無法說明的現象和病因,都得到了解答。
「為何心臟不和腦的位置對調,如此輸送血液不是較方便?」「為何我們的心臟僅1.7瓦就能將血液輸送全身?」(一般日光燈是20瓦。人工心臟已做到30幾瓦,還是無法取代真正的心臟。)人體的生理運作就像一篇樂章,可以諧波分析,「氣」就是其中的旋律。
本書提出許多有意思的觀點,深入淺出地說明了人體的循環原理,也解釋了許多現代病的病因和診治重點。此外,還有關於練內功、金鐘罩和所謂星象學、胎教等有趣的議題。欲瞭解中醫以及具科學背景的讀者,都可以在本書中獲得新的發現,一般讀者則可自本書得到更前瞻的養身觀念。
作者說,「人人應該都可活到一百二十歲,一百歲以前過世的都算夭壽。」
這將是新的開端,朝向一個自然老化而無病痛的未來。
中國脈學超時代的進步   89歲老中醫 馬光亞   
    中醫脈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舊的社會多數人重視中醫,認為中醫看病,病人不必
開口講病,三指一按,便知道病在哪裡,提起筆來開方,可以藥到病除。其實,沒有這麼 
神祕,今日社會一切從新,醫學進步,更不會落後。中醫的脈學,將露出新的曙光。   
   我臨床五十年以上,沒有幾天不為人看病,看病第一要辨明病證,病證有陰陽虛實、
表裡、寒熱之不同,臨床觀色問證,得到患者病情之後,要以脈象來作最後的決斷。然後
才有把握為病人開方、故看脈確實極為重要,我當年學醫,最初讀李中梓醫宗必讀的『四
言脈訣』,後來讀李時珍的『瀕湖脈學』,還覺不夠,再去讀張石頑的『診宗三昧』及陳修
園醫書的脈訣,張石頑的『診宗三昧』,比較淺顯而深入,易讀易知,他以色脈合為最可靠
的診法,將色脈、脈位、脈象、經絡諸論,說得十分透徹,我認定『診宗三昧』,是一部研
究脈學的好書。
  最近,我得見一部研究脈學的新書,是研究物理學高深而大有成就的學者王唯工所著,
這一書出現,是中國脈學超時代的進步,他有很好的科學研究的素養,先精通了現代醫學的生理、病理。因發現中國醫學是最佳而能救人的學問,乃特意取中醫的脈學來著實研究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寫成此一部書。
    我數十年臨床,雖對許多疑難病證,能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時代進步‧我不能以此為
足,要開步向前求進,才能有登蜂造極的一日,王唯工的表現,是值得我欽佩而取法的。
我要從他的新著中,求取脈學的進步。
    王著脈學是研究脈的原理,不是在脈的形象上多費功夫。古人言脈,大部是著形象的
考究,八脈、二十八胍、三十脈,不外是在形象上兜圈子,王研究脈的原理,認定「氣
是脈的原動力,李時珍、張石頑等雖曾說過脈是候五臟六腑之氣,但王唯工貝體說出「共
振」的道理,是更上一層樓了。氣為血帥,血液循環發生共振的現象,從現象可看出五臟
六腑之間相互關係及影響,而認識不同的脈。從古中醫用三個指頭把脈,王唯工發明了脈
診儀,只要用一個小片電極片碰觸脈搏,病人身上的十二經脈全部顯示在螢幕上,並可列
印診斷書,這是中國醫學在脈學上,進步登上最高的境界了。
    我對王唯工的脈學新著出版,證實中醫進步,表示祝賀之忱,持為之序。
    2002年8月15日

125
发表于 2006-3-18 13:48:59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6/03/18 11:42am 发表的内容:
其實主要是建立在王博士的經絡理論上
加上個人一點心得
哈哈,心得最重要.
126
 楼主| 发表于 2006-3-19 23:51:24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6/03/18 00:33pm 发表的内容:
王唯工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了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聘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 ...
感谢先生提供了这么详细的介绍。王博士能弃理从医确不容易,能取得如此大成绩,与其奋力拚搏分不开,望先生还能多提供一些新的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
127
发表于 2006-3-20 08:58:36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下面引用由dmydxyaf2006/03/19 11:51pm 发表的内容:
感谢先生提供了这么详细的介绍。王博士能弃理从医确不容易,能取得如此大成绩,与其奋力拚搏分不开,望先生还能多提供一些新的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
這正是劉力紅博士所謂"第二種人"
128
发表于 2006-3-20 13:43:51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3/20 06:59pm 第 1 次编辑]

不错..
129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22:25:03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实际上历史上就有许多老中医是半路出家,但却成绩显著,关键是看对中医是什么态度。只要热爱中医,愿意为中医而献身,那么他肯定能成为中医大家。
 研究高血压也是这样,只要我们精诚团结,深入钻研,高血压的问题我们中医是能够解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0:21 , Processed in 0.12592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