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肖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3-11-29 16:35:3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如,中医有抗疟、抗痢疾杆菌等特效药,但还是要辨证论治。所用方药,可以没有抗微生物作用,却可治好病。”
     既然是这样,中医还有什么可求西医的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才是啊。
     其实西医也不是完全忽略了正气,毕竟自身免疫力还是西医的常用语。其实西医真正忽略的是邪气,即天时外界加诸人体的六淫邪气,这从西医对寒气致病毫无认识可见一斑。六淫之气中可以包括微生物的因素,微生物却无法包括六气。从因果角度看,六淫为因,微生物为果。再从治病求本的角度分析,微生物的因素是可以忽略不记的。如米中生虫,本于湿热之气,如果改变环境,将米晒于燥处,不必杀虫,虫自溃散,因为米中之气已经不适合小虫生存了。如果用杀虫剂杀虫,即使杀死了虫子,米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污染,不能再食用了。
     同理观察中西医截然不同的方法,中医改变环境,西医用杀虫剂。参照农业的经验,究竟哪种方法更适合人类身体内环境的需求呢?
12
发表于 2003-11-29 16:55:5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再问一句,明明是风寒伤营的麻黄汤证,中国西医却与青霉素消炎是何道理?
     “今年四月十五日开始,我就开始在发热门诊工作。总共诊治了二千余例病人。我用的都是西医的方法。除了几例用青霉素无效,其他都还可以。特别是我用扑热息痛0.75,用于年轻人,效果挺好的,不像你们说的如何如何热后复起连绵。但是西医的弊端也是很常见的,我治的这么多感冒病人,多半开始发热时也不咳嗽,到了热退就开始咳嗽,多半咽痒,无痰或少痰,我用西医的消炎及非那根,效果很不明显,也用过养阴清肺口服液,效果不佳。不知如何辩证。
     本贴由llb1979于2003年8月09日22:06:10在乐趣园〖中医之魂-病案讨论〗发表.”
     “我治的这么多感冒病人,多半开始发热时也不咳嗽,到了热退就开始咳嗽”,明明是敛邪入里了,虚人是可以导致要命的少阴证的。难道在西医消炎无效的基础上再加上中医养阴清热就算中西医结合了吗?
     当然,这会被说成是辨证失误,成为个别医生的责任。但事实上,这不正是西医理论对寒气致病的因素缺乏认识造成的后果吗?明明是对病因毫无认识的极低层次的理论,怎么居然会以肯定的语气得出“西医辨病的终极目的主要是病因”的结论呢?
     余甚不解,还望肖前辈有以教之。
13
发表于 2003-11-29 17:55:4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如米中生虫,本于湿热之气,如果改变环境,将米晒于燥处,不必杀虫,虫自溃散,因为米中之气已经不适合小虫生存了。如果用杀虫剂杀虫,即使杀死了虫子,米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污染,不能再食用了。”
——很贴切:)
            小虫以为这才叫“宏观”与“微观”。
    这样的探讨其实就是双方在自说自话,谁也说不服谁的。因为各自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看问题。
    仅管很多事实是明摆着的,但对这些事实的认识,还是受主观的视角、立场的约束。
    所以,这种讨论的最大意义应该是提供了各自的论据,让看到的人自己去分析。
    所以,小虫觉得好象不是懂不懂的问题,各执己见,才是争鸣。
    所以,小虫恭请斑竹大人不要太那个了。
    另:大人所谓“脊梁”,叫中医“学”的脊梁,好象还能说得通。因为从理论到理论地搞学问,总得有个支撑的东西,就叫“脊梁”吧。但是中医,在这个“脊梁”出现前的几千年就有了,故知此“脊梁”非脊梁也。
    所以,小虫还 恭请 诸 前辈 尤其是 斑竹大人,万勿动感情。否则晚辈看到的就不全是论据了:)
                                            此 致
                                                       顺致 崇高的革命敬礼!
                           祝 多发帖
   
14
发表于 2003-11-29 22:45:3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另:大人所谓“脊梁”,叫中医“学”的脊梁,好象还能说得通。因为从理论到理论地搞学问,总得有个支撑的东西,就叫“脊梁”吧。但是中医,在这个“脊梁”出现前的几千年就有了,故知此“脊梁”非脊梁也。
***************************************************************************
    回小虫:按此推理,物理学早就有了,牛顿、爱因斯坦也算不上物理学的脊梁。诗歌早就有了,李白、杜甫也算不上诗歌的脊梁。
    真正能够看到中医长处的人,才能真正看到中医的短处。中医有必要扬长避短。
    我也希望中医十全十美,不过,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肖红先生的这篇文章,是真正看到了中医的长处,如果它不能成为现代中医手中的一件利器,中医的发展,可能会盲目,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不是喜欢争辩,我之所以在这里争辩,是因为我热爱中医;是因为我热爱真理。
15
发表于 2003-11-29 23:44:1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也不是不可以结合的
不要偏执
16
发表于 2004-9-17 11:37:1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下面引用由肖红2003/11/25 02:28pm 发表的内容: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 一论“证”概念的误区
    按:本文是“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来要单独发表的,因为“证”研究反思热似乎过去了,就放下了。现在贴在这里是因为一 ...
失去了对整体和全盘了解的苛求,中医“证”辨论和治疗是没有意义的,但中医治疗的实施却又是从单一的“因”而入手的,这样有一矛盾:即“证”仅与治疗的方向和“法”的制定具有了联系,而治疗的实施则是索因循治、因循之时入手之机则可晓见,这需要的则是医者对变化的敏感和机会的的捕捉能力,它恰与静态的“证”的辩论和判断是相对而矛盾的过程,因此“解病”和治病应是处在两种不同的行为中的,如同西医中治疗医师和诊断医师的分工一样,
其中“统一”怕是并不满意于如此解释的
17
匿名  发表于 2004-9-17 13:28:02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肖红 先生曰:  辨病也好,辨证也好,都是诊断过程。  
肖红 先生 定义,辨证论治,表述如下:
   辨证论治是按照中医理论,靠望闻问切所得的信息,做出诊断并定出治则、方药的思维过程。其中包括辨病,但此所谓病,属于类概念,不能据以施治。故其核心步骤或目的是辨出“证”,“证”才是中医具体施治的对象。
德容曰:症即病,症与病实无二体,病之生也,必形于症!病之不存,症亦随之休完!           肖红 先生以为然否? 愿与肖红 先生等共同探讨~~~~[DISABLELBCODE]
18
发表于 2006-2-15 19:42:4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证”与“病”的区别有必要费那么多的时间去争论吗?
说白了,中医也是看病。
只是两者的角度不同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8 17:55 , Processed in 0.0524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