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净面尊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卫生部,请不要切断百姓自医自救的生路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6-27 09:13: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卫生部,请不要切断百姓自医自救的生路

[这个贴子最后由wangmengyin在 2009/06/27 09:15am 第 1 次编辑]

以下是张学文老中医用电话指挥其学生进行临床抢救的报道,按卫生部的新规,是对还是错?临床实践已经作出了回答,不知各位大雅有何高见!
——————————————————-
--------------------------------------------------------------------------------

【ICXO.com编者按】名传三秦 急症高手——访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  

     今年6月10日已近午夜,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张学文还在灯下审阅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突然电话响了起来,寂静夜晚中电话铃声显得格外刺耳,来电人的焦灼语气也让人大吃一惊:请张学文教授马上拟方抢救一个垂危女病人。
    原来电话是某医院打来的,一位33岁的妇女遭遇车祸后多脏器损伤,并严重感染,虽进行了脾切除,但术后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已经50多天了,病情十分危重。医院请了著名西医专家,病情仍不见明显好转,医生只好再报病危。正在家属悲痛失望时,有人提议去找中医看一看,但也有人说:“西医看不好,中医也没门,这时候就是神仙也不行了。”病人家属万般无奈中,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托人找到了张学文教授。张教授听后十分着急,但因病人在西安,自己在咸阳,深更半夜不可能亲自见到病人,于是赶紧联系到在该医院工作的他的研究生,嘱学生去详细了解病情、察舌按脉,学生将病人情况电话告诉老师后,张教授判断这个多脏器衰竭、严重感染的病人为热毒深入营血,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之义加减治之。因病人痰多,再用上牛黄蛇胆川贝滴丸。拟好方药后已是凌晨2点多了,电话告诉病人家属,让立即给药1剂,天亮后再给2剂,可以用鼻饲和保留灌肠的方法及时给药。这一夜,张教授没睡多长时间,天亮后心中也时刻挂念着,但病人一直没有消息。12日晨,病人的丈夫专门来到咸阳,一见面老远就拱手喊着:“神仙!神仙啊!”,原来病人用药3剂后,体温很快从39.5℃降到37.9℃,眼睛能睁了,神志也逐渐清楚了。张教授说:“我不是神仙,中医是神仙”。
    当日他来到医院,见到病人有手足震颤等肝风内动表现,就在原方中加重平肝熄风药,加服安宫牛黄丸。2天后病人病情稳定。随后诊病4次,随证加减共用10余剂。到了7月2日下午,病人家属来电告知,病人与以前判若两人,病情大为好转。病人因气管切开尚未缝合不能说话,但死而复生的她心里高兴,时常点头微笑。后来病人的丈夫告诉张教授,病人在切除脾脏后的近60天内,花了57万元病情都控制不住,而中药仅仅吃了10余剂就起死回生,他说:“中医太神奇了”,而张教授坦言道,这里面西医也有很大的功劳。张教授将此事讲给在北京某医院急诊科当大夫的儿子、儿媳说:“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使我深知中医在急症治疗上是有一定优势的,希望你们不断继承发扬祖国医学这份宝贵遗产。”
    以上这个故事是张学文教授的博士生向记者讲述的。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毕业仪式上,记者见到了作为博士生导师的张学文教授。张学文1935年出生于陕西汉中一个世医之家,自幼聪敏嗜学,经其父言传身教,15岁即悬壶汉中,后考入陕西中医进修学校(陕西中医学院前身)深造,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学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陕西省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和中医急症分会主任委员。曾任陕西中医学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评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组长,陕西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1990年被定为首批全国继承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张学文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50余年生涯中,为人谦和,治学严谨,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和学术心得,特别在温病、急症以及血瘀证、中风、中医脑病等疑难杂症方面造诣颇深,赢得了同行的赞誉,声名远扬。1978年起招收温病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又增招中医内科学中风、脑病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年招收中医内科博士研究生。20余年来,先后共培养两个专业70余名研究生,他们现已成为各级中医单位的骨干。
    记者久闻张学文教授在治疗急症中的名气,于是就中医急症问题采访了张教授。
    一、中医在急症治疗中可大显身手
    谈起中医治疗急症这个话题,张教授感触颇深。针对许多人认为中医是慢郎中,在急症治疗上没有优势的看法,擅长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并成功抢救许多急危重证和疑难顽疾的张学文教授说,不论是内经时代,还是张仲景或是明清时期,中医都非常重视急症,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许多内容都是针对急症的。古时传染病多,死亡率高,中医在急、危、重、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纵观我国古今疾病的防治,中医在急症上的优势功不可没。张学文教授认为,中医搞不搞急症,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和存亡。中医急症水平的提高,是进一步发展中医事业,充实中医学术内涵,加强中医队伍建设,解决乏人乏术的一个重大工程。为此,30多年来,他身体力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别在中风、高热、昏迷、中毒等病证的机理探讨和治法方药研究中,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如将中风病分为四期(先兆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六证(肝热血瘀、痰瘀闭窍、气虚血虚、颅脑水瘀、肾虚血瘀、瘀热腑实),总结出相应的治法方药,并研制出通脉舒络液、脑窍通治疗各种急性脑病。
    对于高热的治疗,他举了最近的一个病例,同事的73岁老母亲,高烧30多天,各种检查都找不到病因,激素用后体温暂降后又复升。张学文从病人年事已高,发热、脉虚大无力、舌淡暗苔厚白、气短乏力等症状,诊为气虚发热,遂用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加生石膏、胡黄连,因其发热下午重、热退时稍有恶寒,又加用复方柴胡注射液。另嘱咐病人将药煎熬两次后,勿弃药渣,再添水加热后泡脚,以通经透络,可助药力。病人5剂汤药服了2天半后,体温已至正常。药渣泡脚,这也是张学文独特的治疗习惯。张教授说,只要辨证用药准确,中医在急症治疗中确可大显身手。
    二、中医治疗急症贵在有特色
    多年来,张学文在内科急症上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出颇有特色的“四个结合”。一是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如治疗中风,以王清任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的治法为底蕴,融汇自己的用药经验,灵活化裁运用。其研制的中药复方静脉用液体—通脉舒络液,1986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先后有数万人使用,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获得了广泛好评,现已被用到脑血管病之外属于气虚血瘀的冠心病、肾病、肝硬化、高脂血症等病中。二是他主张医疗和护理相结合。对于急症准确用药固然重要,但精心护理亦不可忽视,应该发挥中医辨证施护的个体化优势,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更为合理的生命支持。三是强调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中药、针灸、推拿、按摩、药浴等综合疗法在多层次、多途径治疗中的作用,优势互补。四是防病与治病相结合,重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记者向张教授讨教中医抢救中毒的方法时,张教授追忆起了上世纪60年代的一件事。文革期间,两位中年马车夫捡吃了外形像萝卜的中药商陆后,很快出现恶心呕吐,神志不清等症状,被人送到城郊镇卫生院后,没人知道此物中毒如何抢救,只好用阿托品,药量已用至阿托品化仍不效。张教授夜半12点多得知后匆忙赶去,只见病人瞳孔散大,神识昏迷,脉象疾数无力,舌红干少苔,唇黯红而干,旁边的呕吐物中有鸡蛋花样的胃黏膜。他想,既是中毒,就用上自拟的绿豆甘草解毒汤吧,夜晚1剂,第2天服2剂。病人服第2剂后病情已有起色,再服1剂后,精神好转,已能坐起。共服4剂后,改用养阴益气健脾之剂,7天后痊愈。张学文说,从这件事后,我治急症胆子就更大了,凡见到中毒者,除洗胃、西药外,中药还可开绿豆甘草解毒汤:绿豆120g,生甘草15~30g,草石斛30g,白茅根30g,大黄15~30g,丹参30g,连翘30g。若有高热、汗出、黄疸等症可加味。药要急煎频服、多服,一昼夜服2~3剂,待病人清醒后改用调理脾胃、益气养阴之方调理,这种方法我的学生都会用。尤其在农村,中毒病人较多,医疗条件也差,用此法了救治不少病人。当然,有条件的话,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好,但中医的疗法必须要有特色。
    三、治疗急症要有胆有谋
    张教授在谈到目前制约中医急症发展的问题时指出三点:一是西医看急症,不用中药是正常的,而中医不用西药抢救则不正常,出了事故,难逃责任,这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制订政策予以解决。二是中医给药途径要改进,但研制中药不能完全按西药路子走,那样会失去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和中药四气五味的优势,使疗效打折扣。三是因为经济效益等因素使中医许多简便有效的疗法被弃之不用,这很可惜。如对腹泻患者,一般人都认为应立即输液,补充水分,其实我在临床,常用糖、盐、醋、茶、葱、姜、枣煮成浓汤,让病人多喝,可止呕、止痛、杀菌、补液、去毒、敛津,经济安全、方便效好,但许多人不以为然。
    鉴于以上情况,张教授谈了自己多年治疗急症的体会。首先要胆大心细,敢于用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摸索经验。急症变化快,症状复杂,只有心细才能把握时机。二是中医急症一定要辨证论治,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不能丢。三是效必更方。因为急症变化多端,某方初服见效,病机有转,应灵活机动,随时更方。
    听了张学文教授一席话,想到他在治疗急症时气定神闲的样子,感觉眼前这位宽厚慈祥的中医老专家真像一个搏击疆场的大将军。
http://hospital.icxo.com/htmlnews/2003/12/15/48890.htm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7日 09:21am 时添加 -=-=-=-=-
“。。。。。。后来病人的丈夫告诉张教授,病人在切除脾脏后的近60天内,花了57万元病情都控制不住,而中药仅仅吃了10余剂就起死回生,他说:“中医太神奇了”,  。。。。。。”
病人花了57万————如果该患者是农民,哪么不找中医名家治疗,只能等死了,但现在中医名家一般群众能找到吗?如果找不到————该怎么办?有现成答案吗?
22
发表于 2009-6-27 09:3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卫生部,请不要切断百姓自医自救的生路

陈苏生老中医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年龄不过四十出头,就在中医研究院作对海外华人“求医问药”的来信的答复工作————这比起网诊速度更慢,但为了扩大我党的统一战线影响,陈老中医一作就是几年————按卫生部老爷的新规————这也是“错误”的!————但人民的来信需要“老爷们”阻挡得了吗?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7日 09:37am 时添加 -=-=-=-=-
现在对海外的中医“求医问药”工作还存在不存在,笔者不知道,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能办到的事,现在反而禁止————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除了限制中医的影响之外,还有其它“潜目的”吗?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09:44: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卫生部,请不要切断百姓自医自救的生路

本文已被著名的博客中国网站首页置顶推荐  http://www.blogchina.com/20090626743113.html  希望大家能够广为传布,为生民呐喊!
24
发表于 2009-6-27 09:54: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卫生部,请不要切断百姓自医自救的生路

“。。。。。。 记者向张教授讨教中医抢救中毒的方法时,张教授追忆起了上世纪60年代的一件事。文革期间,两位中年马车夫捡吃了外形像萝卜的中药商陆后,很快出现恶心呕吐,神志不清等症状,被人送到城郊镇卫生院后,没人知道此物中毒如何抢救,只好用阿托品,药量已用至阿托品化仍不效。张教授夜半12点多得知后匆忙赶去,只见病人瞳孔散大,神识昏迷,脉象疾数无力,舌红干少苔,唇黯红而干,旁边的呕吐物中有鸡蛋花样的胃黏膜。他想,既是中毒,就用上自拟的绿豆甘草解毒汤吧,夜晚1剂,第2天服2剂。病人服第2剂后病情已有起色,再服1剂后,精神好转,已能坐起。共服4剂后,改用养阴益气健脾之剂,7天后痊愈。张学文说,从这件事后,我治急症胆子就更大了,凡见到中毒者,除洗胃、西药外,中药还可开绿豆甘草解毒汤:绿豆120g,生甘草15~30g,草石斛30g,白茅根30g,大黄15~30g,丹参30g,连翘30g。若有高热、汗出、黄疸等症可加味。药要急煎频服、多服,一昼夜服2~3剂,待病人清醒后改用调理脾胃、益气养阴之方调理,这种方法我的学生都会用。尤其在农村,中毒病人较多,医疗条件也差,用此法了救治不少病人。当然,有条件的话,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好,但中医的疗法必须要有特色。 。。。。。。”
绿豆甘草解毒汤这张验方在张学文编著的(疑难病证治)一书有收载,笔者最近还在应用于慢性煤气中毒患者的治疗,疗效可靠——但有所加减(大黄仅用10克,另加麦芽30克,谷芽30克,淮山15克,而白茅根则用鲜的-虽然麻烦-因必须托人到乡下去采挖-但效果更好)。
25
发表于 2009-6-27 15:56: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卫生部,请不要切断百姓自医自救的生路

[这个贴子最后由炎黄子孙在 2009/06/27 03:5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净面尊者2009/06/27 09:39am 发表的内容:
谢谢各位仁人志士的支持!
我们需要联名抗议,阻止这部法规的正式实施,保留生民自救的生路!


我们需要的,不是联名抗议,而是联名要求,
我们联名要求有关卫生部门应该懂得,医学是治病救人的,而不是嘴巴科学,或试验科学或权威专家,
正因为医学是治病救人的,所以,我们联名要求:
无论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才是好猫,不抓鼠的猫,用大锅饭,用法律养着,用法律保护着,要有何用?
我们联名强烈要求:无论中医、西医、民间郎中,本着对人民对全人类健康负责的精神,及早举行中西医医学检验擂台赛,以疗效为依据,重新排位主流的医,次流的医,不入流的医,现代社会是科学性的社会,决不能允许滥竽充数的医,冒着科学之名,继续干着害人致残致废的勾当,干着害人倾家荡产,抬着病人回家等死,还要向权威专家说谢谢?
联名要求,破除科学迷信,唤醒人类回头,以疗效为科学,举行中西医擂台赛,把假科学假权威假专家,清理出来,让疗效登上历史舞台,不要残废人类,要回归自然原始的生命人类!
26
发表于 2009-6-27 16:2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卫生部,请不要切断百姓自医自救的生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军事家打胜仗之基本要求!————今卫生部以台鉴监医,此取败之道也!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6月28日 06:40am 时添加 -=-=-=-=-
司马穰苴受命于危难之际,以庄贾的人头祭师,军威大震,士气高昂,打了个大胜仗,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今天中医界谁是当代的“司马穰苴”呢?谁又是“庄贾”呢?————大家心中有数了吧!
27
发表于 2009-6-28 06:42: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卫生部,请不要切断百姓自医自救的生路

当今之世,什么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希望,对卫生局的“大爷”们来说,都不如“罚款”来得实惠——————————至于人民的健康吗————那是总理操心的事,与“他们”“无关”!
28
发表于 2009-6-28 07:56: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卫生部,请不要切断百姓自医自救的生路

下面引用由wangmengyin2009/06/28 06:42am 发表的内容:
当今之世,什么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希望,对卫生局的“大爷”们来说,都不如“罚款”来得实惠——————————至于人民的健康吗————那是总理操心的事,与“他们”“无关”!


在中医的冬天里,前高强部长说了,在打击“非法行医”的同时,也打击了民间真正有医术的老中医,好中医。
在中医的春天快要来临之前,先计划好“罚款”事项,如此政绩,真是令人感叹啊!
29
发表于 2009-6-28 10:04: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卫生部,请不要切断百姓自医自救的生路

对传统中医中药来说,它原本就为全民所有;对健康来说,也当为全民所拥有。通过互联网公民之间相互交流健康信息,本是人们享受着时代文明进步的一件无可厚非之事。但在卫生部陈竺部长的政令下。这种“健康信息”,若为行政官长一言定“是非”。此举不仅不合情理不说,也特让人心里发“堵”。 此令強行,实为中医里的独裁垄断在开道……
一向以“与时俱进”畅导“科学与科技进步”的“卫生长官”原也怕健康在大众中能形成自选里的普及。这岂不是件怪亊?
我的看法是,楼主言谈里有“真理性”,总版主说的也有“现实性”,诸同仁也有各自的感观性。但不管怎么说,在没有如实解决中医人才的“公正善待”时,以“证”的偏颇去界定是非,只适合“矫枉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1 00:54 , Processed in 0.0528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