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祖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1-5 20:04:2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
学院出版社的
他女儿问他一段。

-=-=-=-=- 以下内容由 学海无涯2007年01月05日 10:23pm 时添加 -=-=-=-=-
对不起,是学苑出版社
12
发表于 2007-1-5 20:25:0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下面引用由学海无涯2007/01/05 08:04pm 发表的内容:
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
学院出版社的
他女儿问他一段。
嗯,是这本书。
13
发表于 2007-1-5 21:16:5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刘力红是我崇拜的同道,李可老中医为当代名医,我恳切希望取得联系?
14
发表于 2007-1-5 22:25:3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李可老中医为当代名医,并且是铁杆中医,坚持用传统的思维来定位中医,思考中医,这点特别值得我的尊重!
正是我对李可先生的尊重,使我一定要点评他老人家的医案,
这样,我们才能更客观,更真实的,更具体的来研究中医,挖掘中医,弘扬中医!
15
发表于 2007-1-7 14:19:1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敢拿自己名声作赌注来行医的人就他一人,我是很敬重他的。
16
发表于 2007-1-7 22:28:1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下面引用由苓桂术甘2007/01/07 02:19pm 发表的内容:
敢拿自己名声作赌注来行医的人就他一人,
看病就是看病,谈不上赌注。
民间中医网的天天在看病,也没见什么赌注的问题呀?
17
发表于 2007-1-8 07:57:3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看病是要冒风险的。现在的医生先求自保,只要不出现事故就行,而不是先管效果如何。现在如果有个重病人,是按常规处理了事还是甘冒风险一试?如果不成功就会成为医疗事故,你想想,现在能有几个医生敢这样冒风险?
民间中医上面是网上求医,你什么时候看到医生了?医生跟你开的处方,医疗文书你看到了几张?这跟在正规医院看病肯定是有区别的。现在做医生比做什么都难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 20:13:5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关于张功耀先生
张功耀先生是中南大学所属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教授。
这位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教授,讨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算是思在其位。(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出自《论语》)
起草文字号召签名,也是可以光明正大地行使的公民权力。
可惜,那篇文字是和王澄先生联名起草并公布的。这一举动使我非常难理解。莫非张教授也认为,地球上只有美国好吗!否则,怎么会与王先生同气相求呢!下面的话,我不想再说,因为可能有碍宽容。
不过,张教授不大懂中文,又极其不严肃——实则昏聩,大概需要指出。
比如,他和王澄先生联名起草的文字,应该取名公告或公开信吗?
须知,“公告”不是要求表态,而是让有关人员知道或/和遵守。
“信”一般希望反馈,不过,既然写给全国公民,还需要再“公开”吗?
总之,他连自己写的倒底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请看:
幻灯10
关于征集就告别中医中药而致国家发改委公开信签名的公告
促使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
(以上是因为转贴失真的版本题目,下面是原版本题目)
关于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
张功耀  王澄2006年10月7日
公告起草人: 张功耀 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长沙 王澄 美国康复科医生 纽约市 当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在征集民众对新医改的建议。为配合中央政府做好这项工作,使中央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深刻洞察民意,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医中药的作用,集中使用我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和科学研究资源,发展现代(西医)医学科学,使我国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尽快地全面地和国际接轨,我们特公开提出如下建议: ……愿意在这封公开信上签名的人可以电邮给……本公开信接受笔名或化名签名。
可见,他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公告?公开信?
不过,从他的“公告”中可知,这篇文字最后是要电邮给发改委的。
文字的第一段结尾是:“我们特公开提出如下建议”
于是,这篇文字只能取名“建议”或“建议书”。
建议书可以请多一些人签名。但是,建议书不是向签名人建议。号召签名,应该在建议书的前面另拟一文。
19
发表于 2007-1-23 09:03:1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引用五积散先生:
李可老中医为当代名医,并且是铁杆中医,坚持用传统的思维来定位中医,思考中医,这点特别值得我的尊重!
正是我对李可先生的尊重,使我一定要点评他老人家的医案,
这样,我们才能更客观,更真实的,更具体的来研究中医,挖掘中医,弘扬中医 !

说得好!
仔细思考,这是一个典型的带地域性话题,山区,地势高常年居住,形成阳气相对偏盛,气长能够极肾,病人肾阴旺健,肝阴虚极,而肝阳盛,气不能养及心脏而心衰,从方中药能够证明,凭老医师丰富的经验但用无仿,
如果肝阳虚、肾阴有亏,此类方剂大不宜,学医固然要有决新、信心、细心,但经验实在不是短期练就,初学者就是不以自己前途为念,也当为病人生命着想,切不可犯“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之失。
如果能以现代科学,将此类病按中医理论,整理出相对数据,则学医、用方方便良多,目前检验仪器以西医理论为基础,是单一概念,缺乏五行支持,就是说人体某一器官的修复,并不是单纯依赖药物能够完成,而是依靠五脏气血的支持,生病也如是,《内经》说“升降息,气立孤危,”就是说如果气机升降在某脏出现间歇,相关脏器成为孤脏,也就危险来临。
20
发表于 2007-1-23 14:30:0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五积散真乃有主见、有胆识之中医“真人”也!很值得学习,我在此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0 21:38 , Processed in 0.0655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