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桑果的味道[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5 01:4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桑果的味道
  
日期:2009-04-29 作者:姚祝英 来源:文汇报

                       

    ■姚祝英
   
    “小时绿,长大红,换了紫袍引馋虫。”刚学会说话时,祖母就教我唱这小歌谣。那年蚕忙时节,老人家特地抽空从乡下将刚采摘的桑果送来给我。我一面学唱歌谣,一面将馋虫(舌头)伸得长长的,迎接那浓紫的果子,让那清香而甘甜的汁液在小嘴里荡漾,然后汩汩流入喉咙。
   
    稍长后,有一次我想要吃桑果。母亲说了个谜语来回答我:“青叶青梗枝,花托长果子,店家都说呒卖处,路边三钿一盅子。”原来桑果又名桑葚,蚕农为了多产桑叶,一般都早早摘掉,镇上从无店家把它当水果卖,偶尔有个别乡下人采来,走街穿巷兜售。
   
    一天,我听到小巷里传来了悠长的叫卖声:“桑果子,新鲜的桑果子!”连忙奔到大门口,只见一位头戴蓝花布头巾、腰系青布围裙的农妇,手挽一个大竹篮,正缓缓地从巷口走来。不一会儿,她的身边就围了一群孩子。我迫不及待地将母亲给我的两分钱递上去,她从篮里盛出一茶盅油亮亮、紫盈盈的桑果,倒在一片大桑叶上,让我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捧回家。这三十来颗美味的小果子,让我度过了一个甜蜜的下午。
   
    上学后,我看到学校篱笆边有一棵高大的野桑树。春天,我看着它爆芽、长叶,叶片由小变大,颜色由浅绿转为翠绿直至墨绿;浓浓密密的叶片间生出一丛丛果实,瘦小的个子渐渐长得圆润丰满;她们先穿绿衫,继而改换粉红,接着套上红妆,最后罩了紫袍,似乎在炫耀其风姿,惹得我和同学们天天在树下仰望着直咽口水。
   
    小满前夕,我和小伙伴们相约溜出城外,寻寻觅觅,钻进了一处绵延数里的桑树林。大伙儿犹如孙猴子闯入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欢呼雀跃,争相采摘,狼吞虎咽。浓浓的汁液,甜中带一丝酸味,润滑爽口,直透心窝。
   
    离开故乡后,见不到桑树林了,而我对桑葚仍情有独钟,经常在梦中看到紫红鲜亮的桑葚由葱绿的叶子衬托着,在清风中晃荡,但任我伸出双手,踮起脚尖,拼命地往上跳呀跳,总是遥不可及。醒来后,桑果那鲜亮圆润、红得发紫的诱人形象,仍然久久地浮现在眼前。
   
    今年清明时节,我意外地发现水果店货柜上出现了塑料盒装的桑葚。乍一见到这肥大紫黑的果子,我激动得如同遇见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尽管价格不菲,我仍毫不犹豫地买下两盒,想让家人都来分享我儿时的“仙果”。但含在嘴里品尝,却只有淡寡寡、软塌塌的口感,水分有余,甜味不足,更无清香可言。我不禁感叹:难道是因为现在吃的水果多了,嘴巴刁了不成?或者正如园艺科学家所言,改良后反季节的大块头蔬果徒有漂亮的外表,体内增加的只是碳水化合物,大大稀释了原有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再不,则是滥用食品保鲜剂,破坏了果子的质地和营养成分?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5月05日 01:45am 时添加 -=-=-=-=-
又见菜花黄
  
日期:2009-04-23 作者:楚天鹤 来源:文汇报

                       

    ■楚天鹤
   
    最近一段时间,只要出差、外出,就会对春天有一些直接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冲击力最强的,不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也不是杂树生花、江南草长,竟然是不起眼的油菜花。
   
    在高速公路行驶,跳入眼帘的,是一片一片的黄色的菜花,开阔一点的,有绿色的青青的麦子映衬,青黄两色,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分明。
   
    没有北方一望无边、横无际涯的阔大境界,也没有玫瑰的艳丽,兰花的幽香,在狭窄的城市高层建筑之间,只是一抹一点一块底色,但照样装帧出春天的美丽,春天的魅力。
   
    现在看菜花,是一幅水墨画,是远观,是背景,是印象,是冲击。
   
    小时候则不同。小时候看菜花,是身临其境,是近距离,甚至零距离,能闻到菜花的清香,看到蜜蜂翻飞的动感。那时的菜花品种很多,青菜、甜菜、油菜,多姿多彩,似乎没有人认为是美,因为大家认为这是本来的状态,应该如此。
   
    菜花吸肥力甚大,一熟油菜种过,土地就瘦得要命,几乎种不了下一季的庄稼。所以是隔年间种,保持土壤平衡,肥力调节。在讲究产量的年代,油菜不可能大面积栽种,那样是要影响平均产量的。后来所见到的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是当时无法想象的。当时食油也紧张,数量少,凭票供应。
   
    待到遍地黄花盛开,已是改革开放多年以后的景致。有一个县,为了招商引资,苦于当地没有名人名胜,一把手看到菜花黄遍大地,灵感触动,定名为“金花节”,一时传为笑谈:油菜花有什么好看的,能骗到人吗?——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县(早已县改市了)的金花节居然办了十几届,越办越红火,今年还是正常进行,正为拉动内需作出贡献呢。
   
    但菜花留给我的,则是另外一些记忆。
   
    菜花黄,曾经是一个饥饿煎熬的等待收获的季节。什么叫青黄不接?那是农作物收获上的专门术语,实际上是贫穷贫困饥饿的标志。春天的美好,是苦难中的人难以感受的。记得当时乡下有一句土话叫“混春山”,意思是如何渡过春荒饥饿的时段。到芦滩堤堰挖蟛蜞,榆树叶煎饼,椿树头摊饼,还是熬不到麦子收获的时候,“见麦秀而闻面包香”的理想教育解决不了饥饿困境!于是,人们就以开出花的菜秆菜花充饥。那时真是苦啊,本来油水不足,加上强力纤维的刺激,常常发生吃菜花中毒的事故,大部分人面黄肌瘦,全身无力。等到麦子发青、蚕豆初鼓之时,被饥饿煎熬得实在不行的人家,挺不住了,咬咬牙,开始在极其有限的自留地上收割青麦,做“冷蒸”(青麦压碎之后揉成圆筒状的面团);开始收割蚕豆,煎炒水煮大吃一顿——先解决眼前的饥荒再说。
   
    如今,踏青、赏花,成为春游一景,已经消解了菜花黄的苦难场景。至于品尝“青团”,则演化为一种商业行为:大街小巷到处兜售,显然是色素所为,哪里还有嫩麦的清香?
   
    麦秀摇摇,菜花黄遍,间或听到一些笑声,是几个年幼的孩子在麦子菜花蚕豆丛中追逐。生活毕竟已翻到新的一页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6 10:45 , Processed in 0.0481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