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日大暑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6:46:27 | 只看该作者

今日大暑

"阴暑”是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空调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3日 04:47pm 时添加 -=-=-=-=-
阴暑  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是由於静而得之,故名“阴暑”。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今日大暑

本页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新闻  政策动态 行业新闻 医事播报 两性学堂 健康频道:  
阴暑阳暑须端不同茶杯 气虚体弱勿饮饮性寒凉茶2009年05月15日 13:48 来源:长沙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指导专家
    张志国 教授、主任药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送走寒风,迎来暑日。很多人感觉湖南的气候似乎只有寒来暑往。
  防暑降温是眼下要做的“保健功课”。专家认为,针对个人不同的体质,日常对症饮用功能性凉茶,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好办法。
  【参须、麦冬茶】 养阴生津
  参须麦冬茶,既能补元气,生津益神,又能滋养清热,可预防动脉硬化,治疗心力衰竭、冠心病、肺心病。饮用时以白参须为佳,因为红参须性较温热,配麦冬的话,用白参须或党参都可起到益气养阴的作用。
  菊花枸杞和参须麦冬可以一起泡服,有疏散风热和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夏天感受风热和汗多伤津出现的头昏闷胀、口渴气短、心烦等症。
  参须5克,麦冬5克,茶叶适量,冲水饮用。人参含丰富的人参皂苷、多肽类,能大补元气,增强免疫力。但要注意,单味人参易导致心律不齐;麦冬含麦冬多糖,性微寒,滋阴养肝,和胃生津。
  专家提示
  凉茶顾名思义,有清凉降暑之意。一般在暑热天饮用,不受次数与量的影响。
  按中医理论,在风、寒、暑、湿、燥、火过偏的六淫中,暑属外邪,这与季节、工作环境有很强的相关性。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在暑热或高温环境下作业而中暑者,属“阳暑”,即俗称“中暑”;而在暑热时节,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冷浴过久所致的热病,俗称“中于寒”,属“阴暑”。
  暑邪为火热所化,主升散,多挟湿。其临床症状有高热、汗出、口渴喜饮、尿少短赤、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气短、倦怠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挟湿者又常见胸闷脘痞,溏便不爽等症。
  【夏枯草、金银花茶】 清热解毒
  夏枯草:能清泻肝火,是治肝火出现炎症所致的目赤、头痛、头晕的药,其煎剂对多种致病菌都有抑制作用,广谱抗菌,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些抑制作用。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一般用量6~15克,有明显的广谱抗菌、抗炎及解热作用。但因其性寒凉,故脾胃虚寒者及气虚体弱者不要饮用。
  专家提示
  从上可知,凉茶多适用于“中暑”症。根据该症的病因与症状、标本兼治的原则,宜选用芳香化湿、清热祛湿、利水渗湿、发散湿邪、生津益气之中草药作为凉茶组方为妥。如藿香、佩兰、石菖、金银花、大青叶、淡竹叶、夏枯草、车前草、荆芥、薄荷、桑叶、白菊花、甘草、参叶、麦冬、白糖等。
  夏日,一旦发现自己或他人有先兆中暑表现时,首先应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次饮用凉茶与一些淡盐水。
  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对阴暑与阳暑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请求他人帮助,送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荆芥、防风、薄荷茶】 袪风散寒
  荆芥:具有袪风解表的功效,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在散风散寒药中,其药性最为平和,现代研究表明,其辛散作用还能有助于麻疹透发。
  防风:顾名思义,为防风之药,辛温轻散,润泽不燥。防风不仅具有抗过敏的功效,还能增强皮肤的免疫力,是一味非常实用的美容常用药。
  荆芥、防风、薄荷既可煮泡当茶饮用,也可入沙罐煎沸6~7分钟,去渣取汁,药汤与粳米一起煮成荆芥防风粥。
   专家提示
  防暑降温饮凉茶是一种好办法,但还应注意全方位避暑。
  常备药物: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便于应急。
  出行躲避烈日:如打遮阳伞、戴太阳镜等;10时至16时不要在烈日下行走,此时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
  注意穿着:外出时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便于散热;老年人、孕妇,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量减少外出。
  常喝含钾茶水:别等口渴了才喝水。每天喝7至8杯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讲究饮食: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
  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杨蔚然)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6:51:33 | 只看该作者

今日大暑

  从阴暑的治疗谈春夏养阳———附120例阴暑病治疗观察涟水县人民医院(223400)陈果然阴暑证是由于夏月不恰当的乘凉、饮冷、寒邪侵袭人之肌表或内脏而发生的疾病,因在暑天受寒,故名阴暑。近年,夏月感寒者日众,故阴暑病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几年来笔者积累了...
【作者单位】:涟水县人民医院
【分类号】:R254.21
【DOI】:cnki:SCN:21-1187.0.1997-04-008
【正文快照】:
  从阴暑的治疗谈春夏养阳———附120例阴暑病治疗观察涟水县人民医院(223400)陈果然阴暑证是由于夏月不恰当的乘凉、饮冷、寒邪侵袭人之肌表或内脏而发生的疾病,因在暑天受寒,故名阴暑。近年,夏月感寒者日众,故阴暑病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几年来笔者积累了120例阴暑病例资料,中医药对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120例病例分型证治情况报告于后,并兼谈春夏养阳之体会。1?临床证治:凡发生于7.8.9三个月之阴暑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个类型进行治疗。寒侵肌表型: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而重胀,肢体拘急…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3日 04:52pm 时添加 -=-=-=-=-
从阴暑的治疗谈春夏养阳——附120例阴暑病治疗观察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6:56:20 | 只看该作者

今日大暑

防暑过度当心中“阴暑”
夏日炎炎人们最怕的就是中暑了。专家指出,长时间处于高温高热环境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与电解质紊乱,出现高热、晕厥、抽筋、胸闷等症状,就是所说的“中暑”。  
夏日炎炎人们最怕的就是中暑了。专家指出,长时间处于高温高热环境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与电解质紊乱,出现高热、晕厥、抽筋、胸闷等症状,就是所说的“中暑”。不要以为户外工作、活动才会中暑,如果室内没有空调,又不通风,也很容易出现中暑。建筑工、炼钢工人以及户外工作者都是容易中暑的人,而老人耐受能力弱、糖尿病患者电解质功能紊乱、高血压病人都是夏天比较容易受中暑困扰的人士。

     中暑后咋办?
  一旦出现中暑且症状较轻,如头晕、目眩、口唇干且发红,就是中医所说的“热积伤阴”,可立即做这些事情给病人解暑:
  ◎将病人搬到阴凉的地方。
  ◎给病人喂冰冻的淡盐水,或清凉的西瓜汁、马蹄水等饮品。因为中暑者不单缺水,还会因盐分随汗液排出体外而出现电解质功能紊乱,应及时补充。
  ◎冰敷头部、腹股沟、腋下等处。
  如果出现重症现象,例如晕倒、抽搐等应立即拨打120,并在急救车未到之前完成上述自救行为。 
  吃太寒凉易中“阴暑”
  为了防止中暑,人们都会在夏天喝大量的凉茶、冷饮,以为这样总是没有坏处的。但刘医生说,随着空调的普及,实际上真正中暑的人你又见过几个?中暑固然要吃消暑的东西,但是现在很多人在空调房工作,很少会中暑,没有必要吃太多的寒凉食物。倒是吃了太多寒凉的东西,伤了脾胃,却是很多见的。刘医生说夏天防中暑,也不要吃得太寒凉,当心中“阴暑”。
  哪些行为易中“阴暑”
  如果你刚在外面进行体育活动,回到家千万不要把空调温度开得太低。一般温差不要超过8℃,不能马上大杯大杯喝冷饮。如果你是脾胃虚寒的人,那么你在喝凉茶的时候就要谨慎,因为凉茶会损伤脾胃蕴化功能,让你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以在消暑喝凉茶的时候加上祛湿功能的凉茶。如果你是脾肾阴虚的人,即平时易手脚冰冷的人是碰不得凉茶的,如果要,应在所有的解暑汤水、粥水中加上草果10克、益智仁10克。
  如果出现中“阴暑”,可用霍香正气丸祛除。 
本文来自:求医网
http://qe.qe.cn/HTML/298044_2.shtml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7月23日 04:57pm 时添加 -=-=-=-=-
  如何防中“阴暑”
  解暑饮品勿忘加陈皮、生姜、薏米
  当然夏季暑热,消暑的食物适当吃一点对预防中暑是有帮助的,但是防止太过寒凉损伤脾胃,刘医生建议,在做汤水、粥水的时候可放陈皮、生姜、薏米,都可健脾暖胃,驱走寒气。
  绿豆海带汤:绿豆100克,海带100克,薏米30克,陈皮3克煲汤,也可以在汤做好后加入生姜5克,立即熄火。
  荷叶粥:新鲜荷叶100克,沙参100克,麦冬15克,薏米30克,陈皮5克煮粥。如果是吃白粥,最好加点盐。
  冬瓜排骨黄豆汤:冬瓜半个,排骨250克,黄豆100克,陈皮3克,黄豆泡30分钟,冬瓜做成冬瓜盅,把冬瓜肉挖出来切碎,与其他材料放入盅内隔水蒸30分钟即可。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刘友章教授
本文来自:求医网
http://qe.qe.cn/HTML/298044_3.shtml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7:03:30 | 只看该作者

今日大暑

阴暑
  病名。
  ①暑月受寒所致的病证。见《景岳全书》卷十五。由畏暑贪凉,不避寒气,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风地树阴,或以乍热乍寒之时,不谨衣被,寒邪袭于肌表所致。证见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酸痛。治宜温散为主。又有不慎口腹,过食生冷,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呕吐泻利腹痛等证,亦是因暑受寒。以寒邪在内,治宜温中为主。参见署病条。
  ②署温类型之一。《医门棒喝》初集:“暑温者,夏至后所感热邪也。古人分阴暑、阳暑。”“或值时令湿盛,或人禀体阳虚而成阴暑之证,是暑而偏于湿者。”参见暑病条。
16
发表于 2009-7-23 21:15:22 | 只看该作者

今日大暑

今日本地下暴雨......
17
发表于 2009-7-25 08:37:11 | 只看该作者

今日大暑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本人觉得是不是搞反了,似乎应该是春夏养阴,秋冬养阳更为适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5 21:45 , Processed in 0.0757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