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诊脉体会一则 供大家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6 20: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博信先生有一段对脉诊的论述,我认为很精辟,让我们一起学习:
今举一例,粗说脉诊,一患者,只言头有些微痛,便伸手就诊,医诊毕言,此为胃有凉饮,略着夜寒,其寒凉粘连停滞于右后肋侧稍之下,患者轻敲其处,果然酸痛异常,巧有后学在侧,问只凭脉诊,医者反问,你不都看见了吗?后学要求试诊,言其脉平平未见异常,医者说,轻浮取,脉管圆隆,略有张弦,初按未至中,血流濡滑,略有缓意,沉取平平,当尽在诸症不显之中。但你细取左关,轻用其力未至中,脉管上有一大头针粗细如筋之物,鼓指,位在左关下偏外侧,此既右后肋粘连停滞之处,促指而沉,稍沉取而上,其动潜于血流中,此即头痛之患。后用小柴胡汤去参枣,加川芎,陈皮,干姜治之。
个人体悟:脉诊的学习,脉象的识别,就象我们识别一个人的脚步声一样,要反复的去听,去验证,一个宿舍的同学几年下来,是谁回来了,听脚步声就知道,可是无论怎么讲给别人有什么特点,别人也不会一下子就听出来.这就像脉诊的学习,首先要有一个好老师,告诉我们是什么脉,我们去体会,临症多了,自然就明白了,言传是捷径,心悟是更重要,靠自己去悟有时真的较难,这也是师传的重要性.  沉默的羔羊的BLOG
2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1:16:41 | 只看该作者

诊脉体会一则 供大家思考

到此时 可谓踏入了入门一脚
真正的号脉就是这个样的 或说的清 或道不明
“后学要求试诊,言其脉平平未见异常,” 这在很多人跟前都是这样的 蒙着一张窗户纸 。  但是一旦捅破 眼前豁然开朗 山是山水是水  明明白白
这种脉象在书上是学不到的 自己也不好揣摩 需要有老师带
有时候对脉象的记忆也很重要
我记得我初学脉时也 有个类似的脉
我号半天 无所得
老师一搭 指着右胁, 是不是这里疼 言是
问怎么得的 言号左关外侧跳完了有一小钩
这个脉象就是右胁痛(本文为脉管上有一大头针粗细如筋之物 和他的意思差不多)
我再一体会 一记忆 这个就掌握了
当然 有些细微之处的不同 能定 炎症 是肿物 是癌 在肝在胆
就需要进一步学习记忆
3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1:22:20 | 只看该作者

诊脉体会一则 供大家思考

下面引用由董建军2007/02/26 09:14pm 发表的内容:
脚步声是闻之内容,一起生活时间长,其人脚步声的习惯无形中印入大脑,脉是切之内容,只有形成劳动习惯,才有诊之如神.
到了一定的阶段 号的多了 脉就不用去想了
养成习惯了 这就是胁痛的脉 这就是阴虚胃痛的脉
基本上错不了
道理也说不清
就好像一见你 奥 这是某某某
一种自然反映
4
发表于 2007-8-1 21:12:33 | 只看该作者

诊脉体会一则 供大家思考

比例较生动,具有引导意义。
5
发表于 2007-9-6 22:29:02 | 只看该作者

诊脉体会一则 供大家思考

不奇,正常!
6
发表于 2007-9-7 07:55:18 | 只看该作者

诊脉体会一则 供大家思考

不怕全部读,只怕一路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3 07:51 , Processed in 0.0972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