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洪钧医话——成套的中药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6 18:3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个系列方
经方系列,即伤寒方系列。
最早整理伤寒系列方的是清初医学家徐大椿。他在《伤寒论类方》中,把经方分为十二类。依次是:1、桂枝汤类(19方)、2、麻黄汤类(6方)、3、葛根汤类(3方)、4、柴胡汤类(6方)、5、栀子汤类(7方)、6、泻心汤类(11方)、7、承气汤类(12方)、8、白虎汤类(3方)、9、五苓散类(4方)、10、四逆汤类(11方)、11、理中汤类(9方)、12、杂方类(22方)。
故严格言之,《伤寒论》113方,包括11类方——杂方不能算是一类。
这11类方,大多规矩森严——能够比较严密地说清道理。如桂枝汤中桂枝加倍,即成桂枝加桂汤;倍芍药即成桂枝加芍药汤且主治不同(按:不是完全不同)。小承气与大承气不过是少了一味芒硝且厚朴、枳实减量等等。
《伤寒论》之所以受到重视,不是空穴来风——连《金匱要略》都不能讲得如此头头是道。
所以,不应该把仲景之学说得神秘莫测——那样是歪曲和臆说。
中医能够不断发展完善,靠的主要是这种实事求是的理性研究和经验积累。
第一次中医理论研究的高潮是战国秦汉,其结束以《伤寒杂病论》成书为标志。第二次理论研究高潮始自宋金元——特别是金元,各个学派的创始人无不受经典启发。仲景书的影响尤其大。
所以,古人说:
“仲景圣当时而祖百代。”(方有执)
“医莫不宗本歧黄,其书俱在,然有论而无方。方法之备,自张仲景。……二千年来,其间以医名世为后世所师承者,未有不从仲景之书悟入而能径窥黄岐之堂奥者也。”(王肯堂)
然而近有伧夫论伤寒而奢谈象数、佛学、内证,仲景书宁如是乎!
惜乎群氓翕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以为危机,反以为得计。如此数年,中医之灭亡将不必他人费一辞。盖咎由自取也!数典忘祖也!自毁长城也!自掘坟墓也!下乔木就幽谷也!自绝于先贤也!自取灭亡之道也!宜乎其灭亡也!
洪钧虽极推崇仲景,却不是认为仲景不可超越,不是认为后世方肯定不如仲景方,不是认为后世理论不如仲景理论。相反,中医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代中医体系之完善远非仲景体系可比——个别人企图淆乱青紫但至少目前尚未得计。
洪钧不赞同临证必用经方,更不赞同使用经方不可更动分量。
盖经典和医圣之所以称得起经典和医圣,是由于他们为中医确立了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要学经典也是为了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否则就是学无根基。有的人之所以入了魔道还洋洋得意,就是因为他毫无根基——有根基也是魔道的根基。

四君子系列
四君子、加味四君子、生附四君子、五味异功散、六君子、加味六君子、香砂六君子(具体组方略)。
四物系列
四物、加味四物、柴胡四物、奇效四物、增损四物、元戎四物、四物二连(具体组方略)
四君四物合用系列
八珍、十全大补。
二陈汤系列
二陈、加减二陈、加味二陈、二术二陈、黄芩二陈、柴葛二陈、桂附二陈(具体组方略)
逍遥散系列
逍遥散 、加味逍遥散 、黑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具体组方略)
还有不少成套的后世方。以上四个系列的祖方均始自《局方》,它们也是后世乃至当代中医使用频率很高的方子。他们对中医理法方药的不断完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其中还是有些问题待后人不断加深认识。
比如四君和四物果然补气、补血截然两途吗?
为什么补血的同时最好补气呢?
补血就是补充经脉内之血液吗?
我相信,生当今天除了借助当代医学,没有更好的途径加深认识了——除非认为古人的认识已经尽善尽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03:35 , Processed in 0.0489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