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罗鸿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素问》和《灵枢》到底是一部什么书?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09:14:57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3-12-30 00:29
一个拿针胡戳,一个拿药胡蒙胡灌,俩高人。

董老师是拿手胡摸,也是高人

点评

你又在展开想象了,摸不好病,小心你的脑袋,你认为在底层干容易吗?  发表于 2013-12-30 10:44
72
发表于 2013-12-30 09:15: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3
发表于 2013-12-30 10:31:23 | 只看该作者
《素问》《灵枢》是不是原版《黄帝内经》,运气七篇是不是《阴阳大论》,运气七篇是不是属于《素问》,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今之《黄帝内经》已经成为了中医学的经典。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他是指导和规范临床的理论,而不是临床理论本身。就像宪法与普通法的关系,要求依据宪法来审判某个具体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是极其荒谬的。

中医学并不等于中国医学,狭义上只有接受今之《黄是内经》指导和规范的临床理论才能称为中医学。中医学只是中国医学的一个流派,只不过这个流派形成了绝对的主流。以至于以其为标准否定其他流派,或是笼统地要把其他流派都强行纳入。今之《黄是内经》至少不能指导和规范稳婆的产科、仵作的法医科、栽花的免疫科、软伤科、红伤科、某些推拿科(局部全息)、《难经》奇恒、《本草纲目》验方,更不能指导和规范藏医学、蒙医学、回医学、瑶医学、苗医学。但不否定其包容性可以在以后把这些甚至生物学包容进来。

《黄是内经》《伤寒杂病论》之后的中医,离开了百家争鸣的氛围,医生各自为战,只能在某些局部有所发展,却从未在整体上给中医带来进步,甚至不明就里被动舍弃的要比发展的还多。

中医教材不明白中国医学各个流派的理论是不可通约的,又把发展误解成了进步,未分青红皂白就熬了一锅粥,甚至在粥里又放进了西医的面包渣。所以,经过中医教材培训之后,不得不逐本溯源,才能厘清中医脉络。
74
发表于 2013-12-30 10:31:46 | 只看该作者
后人辑录的《神农本草经》不能也从未成为中医的经典,从其内容来看,顶多算作验方派的作品。《珍珠囊》和《药性赋》亦不能称为经典,至少不能全面解读经方用药规律。能够成为经典的只有《胎胪药录》,佚失了不要紧,完全可以从《伤寒杂病论》反推出来。

一遇到胎胪,不可望文生义,微言大义,说什么胎息验证的云云。其实老祖宗讲得很朴素,就像本草指代根茎一样,胎胪指代的是籽皮。
7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0:47:08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3-12-30 02:31
后人辑录的《神农本草经》不能也从未成为中医的经典,从其内容来看,顶多算作验方派的作品。《珍珠囊》和《 ...

太白侠先生说:"中医教材不明白中国医学各个流派的理论是不可通约的,又把发展误解成了进步,未分青红皂白就熬了一锅粥,甚至在粥里又放进了西医的面包渣。所以,经过中医教材培训之后,不得不逐本溯源,才能厘清中医脉络。"
这个我很赞同,现在的中医教材确实有问题,以邓国医为副总主编的中医新世纪第二版教材就有很多问题,其中张登本主编的"中医学基础"  问题最多.

我觉得于先生提出的对中医理论"逐本溯源"是很重要的.

点评

太白侠非常赞赏罗兄所做的学问,溯源是必须的,至于扬弃是另外一回事儿,是可以讨论的。 至于邓老的失误,不能怪罪于他个人,应该怪这个令人诅咒的学术体制。 邓老学识太浅,顶多算作中专生,还是早期中医专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30 11:12
76
发表于 2013-12-30 11:12:33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3-12-30 10:47
太白侠先生说:"中医教材不明白中国医学各个流派的理论是不可通约的,又把发展误解成了进步,未分青红皂白 ...

太白侠非常赞赏罗兄所做的学问,溯源是必须的,至于扬弃是另外一回事儿,是可以讨论的。

至于邓老的失误,不能怪罪于他个人,应该怪这个令人诅咒的学术体制。

邓老学识太浅,顶多算作中专生,还是早期中医专业的中专生,没有经过任何的科学训练。整个中医界说白了是靠晕轮效应来搞科学,忘记了国医大师是一个相当于省部级劳模的荣誉称号,与其学识没有一毛钱关系。

点评

太白侠的意思是说,自己比邓铁涛国医大师的水平高,可是,中医界不是这么认为的。为太白侠鸣不平。  发表于 2014-2-4 17:00
7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1:3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鸿声 于 2013-12-30 03:41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3-12-30 03:12
太白侠非常赞赏罗兄所做的学问,溯源是必须的,至于扬弃是另外一回事儿,是可以讨论的。

至于邓老的失 ...

“溯源是必须的,至于扬弃是另外一回事儿,是可以讨论的。”
于兄说得好!我们能做到的只是一点点的“溯源”,“溯源”工作量很大,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靠大家努力,“扬弃”则涉及的层面太多,非我辈能做到,待后人去做吧!质疑是可以的,但质疑并不是“反”,只有质疑,才能求真,这是“逐本溯源”的工作。于兄写的”中医固有理论的框架结构”一文,对正确理解灵素的原义是很有帮助的。先生文中说:“《灵枢》、《素问》应当被看作是早期医籍佚散后的辑录本,是论文集。是晋·黄甫谧根据卷数将二书合称为《黄帝内经》。《灵枢》、《素问》各九卷,合为十八卷,与《汉书·艺文志》记载《黄帝内经》十八卷之数相符合。《汉书·艺文志》还载有《皇帝外经三十六卷》,白氏内、外经,扁鹊内、外经等。《灵枢》、《素问》就是这些医经佚散后的辑录本。”这个观点是对的,所以,《灵枢》、《素问》并非《汉书·艺文志》记载的《黄帝内经》。
78
发表于 2013-12-31 08:59:47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3-12-30 11:36
“溯源是必须的,至于扬弃是另外一回事儿,是可以讨论的。”
于兄说得好!我们能做到的只是一点点的“溯 ...

意思是《灵枢》、《素问》大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黄帝内经》?
79
发表于 2014-1-2 13:45: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0
发表于 2014-1-2 14:22: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11 08:52 , Processed in 0.0957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