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骨散加味解痒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4 22: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丰某,男,45岁,2012年11月8日初诊。

  患者全身皮肤瘙痒,呈阵发性,搔抓后皮肤触之有灼热感,每于午后及睌间痒剧,自觉发热,但测体温基本正常,至就诊时已4月余。其间经用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苯海拉明等注射,服息斯敏、盐酸西替利嗪、赛庚定等只能当时止痒,过后仍痒难忍。

  查见患者周身有不规则条状抓痕,点状血痂,细薄鳞屑及色素沉着。述其近几个月来觉手足心热,时常口干咽噪,骨蒸潮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西医诊断:皮肤瘙痒症。

  中医诊断:痒风。证属阴津不足,虚热内生,蒸灼肌肤,复受风侵致痒。

  治疗:滋阴清虚热,退蒸祛风止痒,治以清骨散加味。

  组方:银柴胡10克,秦艽9克,胡黄连10克,鳖甲12克,生地黄30克,玄参30克,知母12克,石斛12克,青蒿10克,地骨皮12克,白鲜皮12克,地肤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8剂后,痒感及身体发热症状较前大减,即使搔抓后灼热感也明显减轻;口咽干燥,手足心热症状俱轻。上方生地黄、玄参易为15克,鳖甲、知母、石斛易为9克,秦艽减为6克。续服7剂后,痒感消失,肌肤如常,诸症治瘥。

  按:本例迁延时间较长,用西药治之效果不明显。除周身痒剧外,并有肌肤灼热,条状抓痕,手足心热,口咽干燥,骨蒸潮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审因辨证为阴液不足,虚热内生,蒸灼肌肤所致瘙痒。

  故取清骨散加味,方中银柴胡味甘性寒,清热凉血,擅于退虚热除骨蒸;秦艽味苦辛性平,具降泄之功,能清热治虚劳骨蒸潮热;胡黄连味苦性寒,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鳖甲味咸性寒,滋阴退热。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可清热滋阴;玄参苦咸性寒质润,滋阴清热降火;知母苦寒质柔,清热滋阴润燥;石斛味甘性寒,滋阴除热,清热退蒸;青蒿苦寒,为清热凉血退蒸佳品;地骨皮味甘性寒,凉血除蒸。

  白鲜皮味苦性寒,清热止痒;地肤子味苦性寒,清热祛风止痒;甘草味甘性平,清热且调和诸药。全方具清虚热滋阴除蒸,疏风止痒之功,因药症相符,而收较好疗效。(马建国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4 07:05 , Processed in 0.0487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