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14.266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0 23:0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者临证之余经常翻阅唐代的医书,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其中有很多方剂在临床上应用疗效甚佳。比如独活寄生汤,该方唐代孙思邈用独活是三两,笔者临床也多次体会到当独活用量达到40克以上时则疗效奇佳,有时甚至是“一剂知,二剂愈”,独活量少则疗效锐减。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关于这个问题,各个教材、文献明显不一致,如大学《方剂学》教材认为唐代一两为1.0075市两,即为31.484克。范吉平《经方剂量揭秘》认为唐代一两为13.75~13.875克(即一斤为220克~222克)。针对“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

  文献记载

  《旧唐书·志第二十八·食货上》记载:“凡权衡度量之制: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量,以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为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三升为大升,三斗为大斗,十大斗为斛。权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调钟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两,自余公私用大升大两。又山东诸州,以一尺二寸为大尺,人间行用之。其量制,公私又不用龠,合内之分,则有抄撮之细。”这段文字明确指出了中药汤药采用的度量衡“两”是小两,而小两为大两的三分之一。

  出土文物考证

  笔者近日有幸参观了陕西省博物馆,亲眼目睹了博物馆内存放的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一批唐代金银器,其中饮食器有碗、盘、碟等130件,许多金银器上都用墨书标明每件器物的重量,如有一银碗高7.6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9.2厘米,该碗碗底内有墨书“十一两一分强”6字。这反映了唐人管理金银器的方法,也为测定唐代衡制提供了条件。经测定,唐代每两平均数值为42.798克,一大斤为684.768克,这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唐大斤(16两)最精确的测定数据。综上所述,由出土文物可知,唐代一两平均数值为42.798克。又结合《旧唐书·志第二十八·食货上》的记载,中药汤药采用的度量衡“两”是小两,而小两为大两的三分之一,故唐代一两为14.266克。(何庆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
发表于 2014-5-2 06:25:04 | 只看该作者
  笔者临证之余经常翻阅唐代的医书,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其中有很多方剂在临床上应用疗效甚佳。比如独活寄生汤,该方唐代孙思邈用独活是三两,笔者临床也多次体会到当独活用量达到40克以上时则疗效奇佳,有时甚至是“一剂知,二剂愈”,独活量少则疗效锐减。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关于这个问题,各个教材、文献明显不一致,如大学《方剂学》教材认为唐代一两为1.0075市两,即为31.484克。范吉平《经方剂量揭秘》认为唐代一两为13.75~13.875克(即一斤为220克~222克)。针对“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

这段开场白的语意明显是暗示一两应大于现时一般用的30克,但考古证据却是一两大约只有14克,作者写此文时好像没感到这中间的矛盾,令人困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4 09:23 , Processed in 0.0509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