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梁常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问中西医融合观李先生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4:33:2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8-25 06:35
【人体完全可以理解为是由细胞组成的。除了细胞以外,就是细胞间架,那是为细胞服务的, ...

结胸与腹膜“不可通约”!

二者之比是个“无理数”就好理解了

把不可通约的部分舍去,取其近似值,这个近似值是个有理数,由不可通约变成了可通约!
————————————

大致理解一些了。

谢谢先生!
42
发表于 2014-9-4 09:19:21 | 只看该作者
      结胸与腹膜“不可通约”!
=================================================
      回复:先生的理解,也提升了我的认识。
    张仲景为什么定名为:“热实结胸”,而且小结胸证、寒实结胸证的病理变化与西医的胸腔有关!怎么解释?临床实践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12:01:5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9-4 09:19
结胸与腹膜“不可通约”!
=================================================
      回复:先生 ...

张仲景为什么定名为:“热实结胸”,而且小结胸证、寒实结胸证的病理变化与西医的胸腔有关!
————————————
这个,可否从藏和腑的不同角度来理解啊?

还望李老师讲的深一些。谢谢!
44
发表于 2014-9-4 16:51:2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热实结胸证的病位,后世医家发表过许多看法,陈亮斯:“结胸者,结于胸中,而连于心下也。……胸胃俱病,乃成结胸”。从而明确了对结胸的部位是以胃脘为主,而不是专指胸膈。“客气动膈”就是说感染波及到膈以及膈的临近器官,即胸腔的下部器官和腹腔的上部器官。当然这些都是推测,不是实证。
      这就危及到热实结胸证是不是急性腹膜炎!证据到底充分不充分?发热、剧烈腹痛、板样腹这是急性腹膜炎的一组典型临床表现,热实结胸证也具有发热、剧烈腹痛、腹硬、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二者具有一组共同参照物,据此以及其他临床证据,有经验的西医就能够诊断为:急性腹膜炎,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是一致的。有了这样的实证,打消了怀疑,我们再寻求张仲景为什么称为结胸证。在西医就是寻找急性腹膜炎与胸腔疾病之间的关系。
      “客气动膈”、“胸胃俱病”。中医对膈的认识与西医对膈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中医认为膈下是“胃”,西医则知膈下有肝、胆、胰、脾、胃及十二指肠等。急性腹膜炎分原发性及继发性,继发性多见,其主要原因是阑尾炎穿孔,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胆道透壁性感染及穿孔、肝脓肿破裂、肠伤寒穿孔等,一者这些器官大多紧连膈下,二者膈腹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网,易于把感染引导至膈下间隙,引起膈下间隙感染。膈下间隙感染约2/3的病例经治疗后炎症可吸收,1/3的病人则发展为局限性脓肿。膈下感染可引起膈上肺及胸膜反应,此时可出现咳嗽、气促、胸痛等症状,据有关资料分析,胸部症状突出者占45%,腹部症状明显者约40%,X光透视及拍片可有胸腔积液、胸膜反应及肺下部浸润等。当膈下脓肿穿破膈肌时,首先引起胸腔浆液渗出性炎症,继而形成脓胸。有时由于脓肿的穿破扩散,膈上、膈下,肝内,肝外可以同时有脓肿存在。膈下脓肿和脓胸、肝脓肿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所以膈下、上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没有抗菌素及腹部外科手术,以上病理状态比现代更多、更严重,所以古代医学家提出“客气动膈”“胸胃俱病,乃成结胸”实际上是把膈上、膈下的感染状态作为一个病理单元,称之为热实结胸证。
     这个说法是不是合理,中医能不能接受?可能还会有争议,还请大家讨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20:51:3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9-4 16:51
关于热实结胸证的病位,后世医家发表过许多看法,陈亮斯:“结胸者,结于胸中,而连于心下也。 ...

谢谢先生赐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7 21:03 , Processed in 0.1089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