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科普一下。
血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当血流经过肺部时,人吸进肺内的氧气就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 蛋白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了足够氧气的血红蛋白的颜色就会变得鲜红。满载着氧气的红细胞顺着 动脉血管流到身体各组织器官,卸下氧气,血红蛋白一失去氧气,颜色又会由鲜红色变成暗紫色。因为血红蛋白只有在红细胞内才能与氧相结合,离开红细胞就失去这种结合氧的作用。一旦身体被碰破,流出来的血液凝结过程中,使红细胞干燥破裂,血红蛋白脱离开红细胞,就不能再和氧气相结合,所以这时候血液的颜色就会由鲜红色变成紫黑色。 为什么会变成紫黑色? 血红蛋白由四条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二价铁的环状血红素。但只能说含有二价铁,是其组成成分,而不能说铁原子是其主要组成成分。 +2价铁(亚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在溶液中呈绿色,Fe(OH)2为灰白色沉淀,遇到氧易被氧化为Fe(OH)3,;+3价铁只有氧化性,可氧化S离子等,在溶液中呈黄色,Fe(OH)3为红褐色沉淀。不同比例的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混合,就形成了紫黑色、咖啡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