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耳穴疗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19 13:4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耳穴疗法的好处
一、没有副作用 所有的药都是有毒的。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世界上有叁分之一的病人是死於药物的副作用的。药物的品种越来越多,配伍不当,用量过大,长久服用,服用方法不当都会引起严重的後果,甚至会致命。用耳穴治疗法,尤其是贴压方法,应是最安全可靠的,没有副作用。唯一的「副作用」就是有点痛,在治疗最初期,耳穴的反应点较为敏感,贴压後可能感到较痛。有些病人,在头几天可能给弄得睡不着,这种情况一般只维持几天左右。随着病的好转,痛就越来越轻,到这个时候,你的疾病也正在痊愈中。
二、比体针方便。针刺疗法,需要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才可以取得疗效和避免意外的发生。可是,耳穴疗法、病者自己也可以做到。我说病者可以自己做、是指由医师选穴贴上磁珠或王不留行籽後,病者可以每天自己按压,或者在发病时由病者按压耳穴达到缓解的目的。这是很重要的。尤以治疗一些反覆发作的疾病更为实用。譬如治疗哮喘病,病者每当感到气急、有发作的预感时即按压耳穴,这样就可避免哮喘的发作。比用药快捷且安全。
三、疗效独特且持久。耳穴治疗可以消炎、解毒、泻火、又可以补虚、升阳、止痛和麻醉。而且还可以抗过敏,止晕、抗休克、复苏等。耳穴疗法在改善微循环、松弛肌肉痉挛、降血脂、抗抑郁、戒烟戒毒、减肥、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治疗痛经和一切过敏性疾病都有独特的效果。又能补体针之不足。耳针在止痛方面、尤其对急性痛的效果尤为显着。所以手术麻醉方面多采用耳穴,如切皮用耳神门穴。当然也是为了方便操作。手术在头部也可以采用双脚上的穴位,如足叁里等。
四、能治病也能防病。利用刺激耳朵来防病的历史最少也也叁数千年了,比针灸的出现还要早。在古代民间就有按摩耳轮以补肾气,防止耳聋和耳鸣。妇女穿耳,除了打扮外,更可以防治眼病。近代随着耳穴功能的发现,耳穴在防病方面有突出的效果,应用也很方便。譬如出门乘车乘船先进行耳贴就可以防止晕车、晕船。在输血和输液方面,事前做了耳穴治疗,反应就大为减轻。
五、耳穴美容效果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士做美容。好些美容的问题是由於健康不好所造成的。譬如便秘引致脸上长暗疮。患上慢性肝炎,脸上出现褐色的斑。甲状腺肿大出现突眼或者眉毛脱落等。如果你只是涂点化妆品或者画眉,只能掩丑一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健康的体质才会有漂亮的面孔。有些美女,化了妆看来很漂亮,如果两眼无神,就好像一具蜡像。相反,身体健康的少女,就是长相不太漂亮,她充满神彩的脸庞也会令你眼前一亮的。耳穴疗法有良好的防病治病的效果,能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故此能令身心健康,神彩飞扬。这一切都会表现在你的脸上和整体行为上的。
六、能抗衰老和保健。耳针不但可以消炎、解毒、泻火、补虚、镇痛、麻醉,而且还可以抗过敏、抗晕厥、抗感染、抗休克、抗昏迷等。能改善微循环、松弛痉挛、降低血脂、减轻体重、 消除抑郁、戒除药瘾、毒瘾,(近代研究发现:耳部的神门穴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作用,能镇静安神,呈戒烟主穴。心脏点穴有宁心安神,镇定除烦的作用。肺穴:乃肺主气,开窍于鼻,司呼吸与咽喉相关,上述穴位配合使用,能使吸烟者对烟味产生厌恶感。渴点穴有解渴的作用,能消除吸烟者的烦渴。戒烟者还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即下定决心尤其关键,以免戒了再试,当然,工作环境、家庭也很重要。因为戒烟是一种“下意识”、“思维”、“味道”的感觉戒除,而不是一种有病用药的治疗方法,所以戒烟者的自律性及医者的善导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才能让病人真正戒除烟瘾,从而达到促进身体健康与长寿的目的。增强免疫,改善视力等等。)由此观之,耳穴疗法,既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预防疾病,甚至可以应用耳穴诊视,找出疾病所在,及早治疗。故此,耳穴疗法可以说是一种方便及简单的保健手段。而且可以由病人自己参与。耳穴疗法(包括体针)绝大多的情况下可以取代药物疗法,故此,可以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世界上没有一个老寿星是经常吃药的。反过来说,平常不吃药,有病早预防。病发了,采用非药疗法,激发身体天然的抗病能力去除疾病,减少药物所害,这亦是通达抗衰老的途径之一。
耳穴针灸与贴压
    耳穴疗法是一个统称:凡通过诊察或探查耳穴作为诊断疾病的手段,并给予耳穴适当的刺激以达治病的目的,统称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的手段有很多,过去,一般采用针刺方法,采用的银针一般都是#26的粗针。过去认为刺激量大,调整的力量也愈大。故此一般都是采用短粗针和快速捻转方法。使病人有一种火辣的感觉。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尤其在针刺麻醉方面的应用。
    后来有人发明埋针,以期加长镇痛的时间,因此也发明了耳环针。在耳廓上埋针,对治疗一些慢性病是最好不过的。既可加强疗效,又可以省时省钱。
    耳廓埋针效果虽然很好,比用针刺痛苦较轻了。可是对一些畏针的人来说,仍是一种心理负担。对一些户外劳动的工人来说也是一种危险。埋了针後,一定要注意耳朵的清洁,否则,一旦耳朵的软骨受绿脓 菌的感染,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一般的抗菌素是没法治好的。所以要在埋针前,一定要严格消毒处理耳廓,医生要 咐病人要保持耳朵清洁以免受到污染。埋针的日数二至四天,视病者的耳朵是否乾净和他的生活习惯。如果在办公室工作的,最长也可以保持四五天,夏天出汗多,保持两天就要更换。在户外工作的人士,隔天应该更换,否则容易引起发炎。耳朵分泌油脂较多的人,也不宜埋针过久,隔天更换较为适宜。办公室工作的人士,出汗较少,可以让环针留在耳廓多一二天。毕竟耳环针是要刺穿皮肤的,总有点痛。对一些女士和小孩来说也可能无法接受的。
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科技当然会随着需要而改进的。耳针疗法的在八十年代发展很快。可说是百花齐放。新的发明有:耳环针,耳夹,王不留行籽贴压,激光照射, 线香灸,磁珠贴压,冰片贴耳,耳穴低频电刺激,耳超声波疗法.......到了这个阶段,「耳穴针灸」的叫法已经不能正确反映这种治疗方法了。所以,我们认为叫做耳穴疗法较为妥当。在众多的耳穴疗法中,耳穴贴压似乎较简单,方便和安全,故此容易推广和被病人接受。在美容、戒烟、戒毒、减肥,止痛、过敏性疾病、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应用非常之广。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生理相关的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五阅五使》说:“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千金方》说:“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杂病源流犀烛》说:“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而《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与病理相关的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无所视,耳无所闻”,《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而察耳的形态、色泽等改变,可“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病变,如《灵枢•本脏》说:耳“黑色小理者肾小,……耳薄不坚者肾脆”,《证治准绳》说:“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为肾败”。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耳与脏腑器官在生理上密切联系,不仅存在着相关性,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这为耳针法诊治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2.耳与经络的关系
    《内经》中所记述的经脉循行分布,说明耳与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耳穴经络感传实验,也表示耳与经络的相关性。在手足六阳经经脉循行中,有的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于耳郭周围。手足六阴经经脉循行,虽不直接上行至耳,但通过各自的经别与阳经相合,间接地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可见耳与经络的关系在《内经》时期已奠定了基础。后世医著又多有阐述,如《医学真经》说:“十二经脉,上终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丹溪心法》说:“盖十二经络,上络于耳”、“耳为诸宗脉客所附”,《类经国翼》说:“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
耳廓与耳穴
1.耳廓的形态和分部
耳郭是外耳的组成部分,位于下颌窝和颞骨、乳突之间,呈垂直方向生长。耳的前外面凹陷,后内面隆凸。
2.耳廓的组织结构
耳郭以弹性纤维软骨为支架,并附有韧带、脂肪、结缔组织和退化的肌肉,以及覆盖在外层的皮下组织和皮肤等结构。耳廓的神经分布极为丰富,其中脊神经有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脑神经有来自三叉神经分支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耳支、迷走神经分支和舌咽神经分支合成的耳支及来自颈动脉丛的交感神经。耳廓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在耳廓深部沿软骨膜行走。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分出三支主要供应耳郭前面,耳后动脉从下耳根沿耳郭背面上行,主要供应耳郭背面。耳廓静脉起于耳廓浅层,前面汇成2~3支较大静脉,经颞浅静脉注入颈外静脉。耳背小静脉亦 汇成3~5支,经耳后静脉记入颈外静脉。耳廓的淋巴多成网状,主要流入耳郭周围的淋巴 结。根据其流向分成前、后、下三组,前组流入耳前淋巴结和腮腺淋巴结,后组流入耳后淋巴结和乳突淋巴结,下组流入耳后淋巴结,三组淋巴结均汇入颈上淋巴结。
3.耳穴的分布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与头脑、面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垂和对耳屏;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舟;与躯体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甲艇;与胸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轮脚周围;与耳鼻咽喉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屏四周。
操作方法
1.耳穴辅助诊断方法
    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郭上的一定部位出现各种阳性反应,如相关部位的耳穴电阻值下降、痛阈值降低、皮肤色泽、形态改变等。耳郭上耳穴部位的阳性反应,既是辅助诊断的依据,也是治疗疾病的刺激点,因而探查阳性反应点是正确使用耳穴诊治的重要操作内容。 耳穴探查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望诊法(用肉眼或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直接观察耳郭皮肤有无变色变形等征象,但应排除色素痣、冻疮及随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反应等假阳性)、压 痛法(用弹簧探棒等在与疾病相应的部位由周围向中心,以均匀的压力仔细探查。当患者出 现皱眉、眨眼、呼痛、躲闪等反应,且与周围有明显差异者,可作为诊治时参考)、电测法(用耳穴电子探测仪器,测定皮肤电阻、电位、电容等变化,如电阻值降低,导电量增加,形成良导点者,可供参考)等。临床应用时,应互相参照,有机结合,才能全面了解阳性反应点的位置与变化,摒除假阳性,为耳针诊治提供依据。
2.处方选穴原则
    耳针法临床常用的处方选穴原则主要有:按部处方选穴法,即根据病人患病部位,选取相应耳穴,如胃病取胃穴、目病取眼穴,肩痹取肩关节穴等;辨证处方选穴法,根据藏象、经络学说,选取相应耳穴,如骨痹、耳聋耳鸣、脱发等取肾穴,因肾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故取肾穴主之;又如偏头痛,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可取胆穴治之。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法,如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消化道溃疡取皮质下、交感穴等。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取穴法,如神门穴有较明显的止痛、镇静作用,耳尖穴对外感发热、血压偏高等有较好的退热、降压效果等。 上述耳针处方选穴原则,既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互用。选穴时要掌握耳穴的共性和特性,用穴要少而精。
3.操作程序
    首先要定准耳穴。根据处方所列耳穴,在穴区内探寻阳性反应点,作好标记,为施治的刺激点;要严格消毒。耳郭组织结构特殊,使用耳针法时,必须实施两次消毒法,即除了针具与医者手指消毒外、耳穴皮肤应先用2%碘酊消毒,再用75%乙醇消毒并脱碘;正确选用刺激方法。耳穴的刺激方法较多,应根据患者、病情、穴位、时令等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4.刺激方法
耳针法的刺激方法很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1)毫针法: 即用毫针刺激耳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进针时,医生用左手拇食两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位的耳背,这样既可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减轻针刺时的疼痛,用右手 持针,在选定的反应点或耳穴处进针。进针的方法有捻入法和插入法两种。针刺的深度应视耳郭局部的厚薄、穴位的位置而定,一般刺入2~3分深即可达软骨,其深度以毫针能稳定 而不摇摆为宜,但不可刺透耳郭背面皮肤。刺激强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耐痛度而灵 活掌握。针刺手法以小幅度捻转为主。若局部感应强烈,可不行针。留针时间一般是20~ 30min,慢性病、疼痛性疾病可适当延长,小儿、老年人不宜多留。起针时,左手托住耳背,右手起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必要时再用2%碘酒棉球涂擦1次。一般来说,急性病证,两侧耳穴同用;慢性病证,每次用一侧耳郭,两耳交替针刺,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2~3天。 耳针疗效的高低与取穴的准确有关,为提高疗效,特别是对疼痛一类的急性病,可采用一穴多针法。
(2)电针法: 指将传统的毫针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利用不同波形的脉冲电刺激,强化针刺耳穴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凡适合耳针治疗的疾病均可采用。具体方法是将毫针分别刺入所选定的耳穴后,把性能良好的电针仪的电流输出调节旋钮拨至“0”位,然后将一对输出导线之正负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柄上,选择好所需的波形和频率,再打开电针仪的开关,慢慢调节电流输出旋钮,使电流强度逐渐增大至所需的刺激量。治疗完毕后可先将旋钮拨回“0”位,再关闭电源开关,撤去导线,最后起针。一般每次通电时间以10~20min为宜,疗程与毫针法相同。
(3)埋针法: 指将皮内针埋于耳穴内,作为一种微弱而持久的刺激,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具有持续刺激、巩固疗效等作用,适用于一些疼痛性疾病、慢性病,或因故不能每天接受治疗的患者,也可用于巩固某些疾病治疗后的疗效。 操作方法是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医者左手固定耳郭,绷紧耳针处的皮肤,右手用镊子夹住消毒的皮内针柄,轻轻刺入所选耳穴内,一般刺入针体的2/3,再用胶布固定。著用环形揿钉状皮内针时,因针环不易拿取,可直接将针环贴在预先剪好的小块胶布上,再按揿在耳穴内。一般仅埋患侧单耳,每次埋针3~5穴,每日自行按压3~5次,留针3~5天。必要时也可埋两耳。 若埋针处痛甚时,可适当调整针尖方向和深浅度,埋针处不要淋湿浸泡,夏季埋针时间不宜过长,埋针后耳郭局部跳痛不适,需及时检查埋针处有无感染;若有感染现象,起针后,针眼处红肿或有脓点,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压籽法: 指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药物种子或药丸等贴压耳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称压豆法、压丸法,是在耳毫针、埋针治病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简易方法。不仅能收到毫针、埋针同样的疗效、而且安全、无创、无痛,且能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易被患者接受。此法 适用于耳针治疗的各种病症,特别适宜于老人、儿童、惧痛的患者和需长期进行耳穴刺激的 息者。 压籽法所用材料可因地制宜,植物种子、药物种子、药丸等,凡是具有表面光滑,质硬无副作用,适合贴压穴位面积大小的物质均可选用,王不留行籽、油菜籽、莱菔子、六神丸、喉 症丸、绿豆、小米等。植物药物种子和小药丸。操作方法是先在耳郭局部消毒,将材料粘附 在0.5×0.5cm大小的胶布中央,然后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耳郭有发热、胀痛感(即“得气”)。一般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耳轮流,3天1换,也可两耳同时贴压。在耳穴贴压期间,应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1~2min。 使用此法时,应防止胶布潮湿或污染;耳郭局部有炎症、冻疮时不宜贴压;对胶布过敏者,可缩短贴压时间并加压肾上腺、风溪穴,或改用毫针法;按压时,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 临床应用中,也有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一些药液将王不留行籽或其他压耳的种子浸泡,可起到压耳与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以提高疗效。
(5)温灸法: 指用温热作用刺激耳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的功效,多用于虚证、寒证、痹证等,温灸的材料可用艾条、艾绒、灯芯草、线香等。 艾条灸可温灸整个耳郭或较集中的部分耳穴。艾炷灸时,先用大蒜汁涂在选好的耳穴上,然后将麦粒大小的艾炷粘附其上,用线香点燃施灸,当皮肤感到灼热即换炷再灸,一般每次灸1~3穴,每穴灸3~9壮,此法适用于面瘫、腰腿痛、痄腮、缠腰火丹、痹证等。灯芯草 灸,即将灯芯草的一端浸蘸香油后,用火柴点燃,对准耳穴迅速点灸,每次1~2穴,两耳交潜,适用于痄腮、目赤肿痛、缠腰火丹等。若需对单个耳穴施灸时,可将卫生线香点燃后,对准选好的耳穴施灸,香火距皮肤约1cm,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每穴灸3~5min,适用于腰腿痛、落枕、肩凝症等。 温灸耳穴,应注意不要烧燃头发和烫伤皮肤。
(6)刺血法: 用三棱针在耳郭皮肤上刺出血的治疗方法,有镇静开窍、泄热解毒、消肿止 痛、去瘀生新等作用,用于实热、阳闭、瘀血、热毒等多种病症。操作方法是先按摩耳郭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后,手持针具用点刺法在耳穴处放血3~5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擦拭、 按压止血。一般隔日1次,急性病可1天2次。 孕妇、出血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者忌用,体质虚弱者慎用。
(7)水针法: 即药物穴位注射法,是用微量药物注入耳穴,通过注射针对耳穴的刺激及注入药物的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注射药液,所用针具为1m1注射器和26号注射针头。将抽取的药液缓慢地注入耳穴的皮下,每次1~3穴,每穴注入0.1~0.3m1,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使用本法应注意严格消毒,做到无菌操作;凡能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普鲁卡因,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使用;要了解所选药物的药理作用、禁忌证、有效期,对 有较大副作用和刺激性的及超过有效期的药物都不使用。
(8)磁疗法: 是用磁场作用于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镇痛、止痒、催眠、止喘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适用于各类痛证、哮喘、皮肤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等。如用直接贴敷法即把磁珠放置在胶布中央直接贴于耳穴上(类似压籽法),或用磁珠或磁片异名极在耳郭前后相对贴,可使磁力线集中穿透穴位,更好地发挥作用。间接贴敷法则是用纱布或薄层脱脂棉把磁珠(片)包起来,再固定在耳穴上,这样可减少磁珠(片)直接接触皮肤而产生的某些副作用。 磁疗时,采用的磁体不宜过多过大,磁场强度不宜过强,约有5%~10%的患者在行磁疗时出现头晕、恶心、乏力、局部灼热或刺痒等不良反应,若持续数分钟不消失时,可将磁体取下,即可消失。
(9)光针法: 又称耳穴激光照射,是用对人体组织有刺激作用和热作用的激光照射耳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古老的耳针和现代激光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疗法。此法无痛无创,简便易行;适应证广,特别适宜于治疗高血压、哮喘、心律不齐、痛经、过敏性鼻炎、复发性口疮等。目前临床常用的是氦-氖激光治疗仪,使用时,应调节电压至红色激光束稳定输出时,即可顺序照射耳穴,每次照1~3穴,每穴照3~5min,10次为一疗程。 切忌眼睛直视激光束,以免损伤,必要时可戴防护镜。
(10)按摩法: 是在耳郭不同部位用手进行按摩、提捏、点掐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自身耳郭按摩法和耳郭穴位按摩法。前者包括全耳按摩、手摩耳轮和提捏耳垂。全耳按摩,是用两手掌心依次按摩耳郭腹背两侧至耳郭充血发热为止;手摩耳轮,是两手握空拳,以拇食两指沿着外耳轮上下来回按摩至耳轮充血发热为止;提捏耳垂,是用两手由轻到重提捏耳垂3~5min。以上方法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和养生保健。耳郭穴位按摩法是医生用压力棒点压或揉按耳穴,也可将拇指对准耳穴,食指对准与耳穴相对应的耳背侧,拇食两指同时掐按。此法可用于耳针疗法的各种适应证。
适应范围
    耳针在临床治疗的疾病很广,不仅用于治疗许多功能性疾病,而且对一部分器质性疾 病,也有一定疗故。其适应证举例如下:
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络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后的头痛、腰痛等手术后遗痛,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对急性结合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有一定的消炎止痛功效。
3.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对眩晕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愈。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
5.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如对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经绝期综合征等,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作用。
6.一部分传染病症如对菌痢、疟疾、青年扁平疣等,有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兔疫防御功能,加速疾病的治愈。
7.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有改善症状、减轻痛苦的作用。耳针除上述病症外,还可用于针刺麻醉中(耳针麻醉)。也可用于妇产科方面,如催 产、催乳等。也能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于戒烟、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等。
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耳郭暴露在外,结构特殊,血液循环较差,容易感染,且感染 后易波及软骨,严重者可致软骨坏死、萎缩而导致耳郭畸变,故应重视预防。一旦感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局部红肿疼痛较轻,可涂2.5%碘酒,每日2~3次;重者局部涂擦四黄膏或消炎抗菌类的软膏,并口服抗生素。如局部化脓,恶寒发热,白细胞增高,发生软骨膜炎,当选用相应抗生素注射,并用0.1%~0.2%的庆大霉素冲洗患处,也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剂,外敷中草药及外用艾条灸之。
(2)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
(3)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
(4)对年老体弱者、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高血压病者,治疗前应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 要轻柔,刺激量不宜过大,以防意外。
(5)耳针法亦可能发生晕针,应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
(6)对肢体活动障碍及扭伤的患者,在耳针留针期间,应配合适量的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疗效。
2
 楼主| 发表于 2004-2-19 13:53:1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耳穴疗法

耳穴激光照射法臨床療效肯定﹐是其中上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6 21:12 , Processed in 0.1950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