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痔疮中医辨证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0 11:4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痔疮中医辨证治疗
一、概念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或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男女老幼皆可患病,故有“十人九痔”之说,其中以青壮年占大多数。根据发病部位不同,痔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内痔的主要症状为便血和脱出,外痔的主要症状为肛门疼痛、坠胀和异物感,混合痔则兼有内痔和外痔的双重症状。
1便血:
为无痛性便血,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合,多在排便时出现手纸带血、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间歇性。饮酒、过劳、便秘、腹泻等诱因常使症状加重;出血严重者,可出现继发性贫血。
2脱出:
痔核较大时,可于排便时脱出,开始能自行回纳,久之则须用手推回纳。或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痔核脱出,若不及时复位,因充血、水肿和血栓形成,可致肿痛、糜烂、坏死而成嵌顿性痔。
3肛门坠胀和异物感:
外痔、脱出性内痔常有肛门坠胀和异物感,排便时明显,卧床休息后减轻。
4疼痛:
常见于嵌顿性痔、炎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疼痛呈持续性,排便时加重,常伴有排尿困难和便秘。
(二)分类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1内痔:
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内痔。可分为三期。
Ⅰ期: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肛镜检查可见齿线上方黏膜隆起,表面色淡红。
Ⅱ期:便血,色鲜红,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肛镜检查可见齿线上方黏膜隆起,表面色暗红。
Ⅲ期: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复位,需休息后手法复位,甚至可发生嵌顿,伴有剧烈疼痛,便血少见或无。肛镜检查可见齿线上方黏膜隆起,表面多有纤维化。
2外痔:
是指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丛扩张屈曲,或痔外静脉破裂,或肛缘皮肤皱襞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而成的疾病。临床常分为4类。
(1)静脉曲张性外痔:排便时或久蹲后肛门坠胀不适,偶有肿痛。检查可见肛缘皮下有柔软青紫色团块隆起,按压或卧床休息后团块可缩小或消失,触之不痛。多伴有内痔。
(2)血栓性外痔: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活动或排便时加重,3~5天后缓解。检查可见肛管内或肛缘皮下有一个或数个圆形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较软,逐渐变硬,触痛明显。
(3)炎性外痔:肛门部灼痛、潮湿、瘙痒,便后或活动后加重。检查可见肛缘皱襞或皮赘充血水肿,触痛较明显,有少量分泌物。
(4)结缔组织性外痔:肛门部有异物感,排便后大便不易擦净。检查可见肛缘散在或环状不规则形状皮赘,触之柔软不痛。若发生于截石位6、12点处,常由肛裂引起;若发生于3、7、11点处,多伴有内痔;若呈环状或花冠状,多发生于经产妇。
3混合痔:
同一方位齿线上下,痔内、外静脉丛扩张屈曲,相互沟通吻合,内外痔相连形成一整体,兼有内痔、外痔的症状和体征者,称为混合痔。其内痔部分多为Ⅱ、Ⅲ期内痔,外痔部分多为静脉曲张性外痔和结缔组织性外痔。
(三)鉴别诊断
1脱肛:
多见于儿童,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一种疾病。脱出物为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呈环状,表面光滑,为淡红色或红色,不易出血,有少量黏液。
2息肉痔:
多见于儿童,脱出的息肉一般为单个,有长蒂,头圆,呈紫红色,质软,表面光滑,可活动,易出血,但多无射血、滴血现象。
3锁肛:
痔是发生于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中年以上多见。粪便中混有脓血、黏液、腐臭的分泌物,大便变细,便次增多,里急后重,时有便意,指检可触及菜花状肿块或凹凸不平的溃疡,质地坚硬,推之不移。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Ⅰ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采用保守治疗;Ⅲ期、Ⅳ期痔疮及便血严重的Ⅰ期、Ⅱ期痔疮则需手术治疗。
(二)分证论治
适用于Ⅰ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
1风伤肠络证:
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血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代表方:凉血地黄汤。
基本处方:生地黄15g,当归15g,地榆15g,黄连10g,天花粉15g,甘草6g,赤芍10g,黄芩15g,荆芥15g,枳壳15g。
2湿热下注证:
证候: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代表方:脏连丸合萆薢化毒汤。
基本处方:萆薢15g,当归尾15g,丹皮15g,牛膝6g,防己15g,木瓜10g,薏苡仁30g,秦艽15g,黄连10g。
3脾虚气陷证:
证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基本处方:黄芪20g,党参15g,炙甘草10g,当归15g,柴胡1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1熏洗法:
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脱出时。将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湿敷,具有收敛止痛消肿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汤(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g)、苦参汤(苦参30g、蜀椒10g、川柏10g、地肤子20g)。
2敷药法:
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将药膏或药散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收口等作用。常用药物有马应龙痔疮膏、桃花散、生肌玉红膏等。
3塞药法:
适用于各期内痔。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化痔栓。
五、药膳食疗
1凉拌马齿苋鱼腥草:
原料:马齿苋、鱼腥草各250g。
制法:将马齿苋、鱼腥草洗净,用沸水焯烫,沥干后,加麻油、味精等调料即可。
2香蕉蔬菜粥:
原料:香蕉、绿色蔬菜各100g,粳米70g,食盐适量。
制法:香蕉去皮捣为泥,蔬菜切成丝,粳米煮粥至熟时,加入香蕉泥和蔬菜,煮沸后,加入食盐即可。
六、预防与保健
1.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临厕时不宜久蹲努责。
2.注意饮食调理,多喝温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少饮酒。
3.及时治疗肠道急、慢性炎症。
4.保持肛门部清洁,坚持便后用冷开水坐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2 07:07 , Processed in 0.0518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