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8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柴芍龙牡汤调神之妙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3 09:4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医方真谛--------柴芍龙牡汤调神之妙方
读书几十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老中医,看病就守着几个方子,来回加减,打遍天下。河南名老中医赵清理老年一张逍遥散来回加减,左右逢源,对付各种病证;四川一老中医一张麻黄附子细辛汤应付百分之八十病证,看病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更有甚者号称小柴胡先生,六味地黄汤大夫,看病非此汤不用。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哲学来看不无道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老中医对某些方子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烂熟于心的地步,他们的做法,既有剑走偏锋的味道,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认识问题,我也推荐一个方子,这就是陈源生极擅运用的柴芍龙牡汤。
陈源生是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已故名老中医,一家三代业医,扎根于民间,疗效卓著,堪称医林高手。陈氏精于方药,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陈老所创的柴芍龙牡汤:柴胡12g、白芍24g、龙骨24g、牡蛎24g、玉竹15g、茯苓12g、甘草6g。
柴芍龙牡汤是陈氏根据张仲景《伤寒论》柴胡加龙骨蛎汤化裁而成。原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龙骨、牡蛎、茯苓、铅丹、大黄、桂枝、生姜、大枣十二味药组成,为伤寒八九日误用攻下致变坏证而设。其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是阴阳错杂之证,所以遣方也用攻补错杂之药。仲景列出的“胸满烦惊”等系列症状,包括了现代医学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部分疾病以及某些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
曰本汉方学者大冢敬节提出:“此方用于神经衰弱症、癔病神经性心悸亢进症、阳痿、癫痫、动脉硬化、脑溢血、小儿夜啼……”根据陈老的临床观察,许多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疾病,按中医辨证属寒热错杂的病情比较少见,一般均以虚证为主,本虚标实者甚多。如果硬套古方,攻补错杂之药未必中病,贻误病机者并不鲜见。陈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围绕“胸满烦惊”这一主症,在临床上逐步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加减化裁,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拟定出以柴胡、白芍等七味药组成的柴芍龙牡汤方。
柴芍龙牡汤的配伍,取柴胡性味轻清,舒畅气机而除胸中烦满,又清宣郁结,疏散气滞,使肝气条达而气机枢转。资以白芍之敛,并倍量于柴胡,养血之药,力能柔肝,对损于肝阴,肝气恣横,风阳上扰者,白芍最为佳品。龙骨、牡蛎能镇肝之惊,敛肝之阴,潜熄风阳,且固肾之精,敛相火以安神。更兼茯苓去胸中邪气,除烦满而定惊。玉竹味甘多汁,以缓肝见长,与白芍同用获柔润息风之效。使以甘草与白芍苦甘化阴,且与茯苓甘淡和中,也使诸药调和,各尽其长。
此方有升有降,从肝着眼而及心肾,具有柔润息风、舒郁平肝、养阴固肾、镇惊安神的功能,诸凡气郁血虚、肝阴不足、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心神不宁、心肾不交所引起的头痛、眩晕、心悸、怔忡、耳鸣、耳聋、不寐、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小儿夜啼、妇科崩漏带下以及癫痫、癫狂等病,或现代医学所称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病、心绞痛、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慢性肝炎、肝肿大、内耳眩晕症、脑震荡后遗症等,只要具备“胸满烦惊”这一主症,均可以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运用,可获良效。
怎样随症加减?陈老特别写了一首《柴芍龙牡加减歌》:
眩晕夹痰呕吐重,生姜茹夏赭石煎。
恶梦纷扰易惊醒,不寐夜交与合欢。
癫痫癫狂生铁落,热痰赭石胆黄安。
遗尿桑螵金樱重,精随梦泄加柏莲。
更言调经须归附,带下之症茜乌填。
循环系统诸疾患,心之绞痛灵芝丹。
高血压加钩藤菊,若兼风湿桑豨兼。
脑震荡之后遗症,胡桃天麻葵花盘。
明辨阴阳孰偏胜,酸枣柏仁宜相参。
再言肝炎肝肿大,相伍鳖甲能软坚。
肝区刺痛瘀阻滞,泽附丹参佐相安。
阴虚女贞首乌杞,沙藜桑椹理一般。
巅顶冷痛藁蔓京,热痛白薇菊花先。
耳鸣重听加何药?菖蒲响铃草同煎。
起卧不安言默默,百合知地服之安。
妇女更年时烦热,白薇泽兰来加添。
若问儿科有何验?配伍蝉蛻夜啼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d1bfe40101490f.html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6-4-3 11:35:32 | 只看该作者
需要用中药调治神志类疾病的病人非常多,这个方子要好好研究。
3
发表于 2016-4-3 14:57:08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几十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老中医,看病就守着几个方子,来回加减,打遍天下。河南名老中医赵清理老年一张逍遥散来回加减,左右逢源,对付各种病证;四川一老中医一张麻黄附子细辛汤应付百分之八十病证,看病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更有甚者号称小柴胡先生,六味地黄汤大夫,看病非此汤不用。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哲学来看不无道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老中医对某些方子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烂熟于心的地步,他们的做法,既有剑走偏锋的味道,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哈哈   老先生的感悟不错呀。

其实,很多人是不理解的。而医生本人,又基本不肯说破,所以,饱受质疑。

点评

这种情况也要区分看待。 年轻的,不太出名的中医,来的病人有随机的特点,病种多,医生本人也没有太成熟的经验,固定处方就少。慢慢某些方面特长的名声出去,来的病人都是有慕名而来的,病种的范围比较固定,大夫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3 15:15
4
发表于 2016-4-3 15:15:19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4-3 14:57
【读书几十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老中医,看病就守着几个方子,来回加减,打遍天下。河南名老 ...

这种情况也要区分看待。
年轻的,不太出名的中医,来的病人有随机的特点,病种多,医生本人也没有太成熟的经验,固定处方就少。慢慢某些方面特长的名声出去,来的病人都是有慕名而来的,病种的范围比较固定,大夫有几个效果好的处方,就用的机会多。大夫年龄越大、名声越大,处方积累的经验也越丰富,处方也提炼的越成熟,自然出现了老用几个方剂的情况。

就比如本帖中的柴芍龙牡汤,来一个上吐下泻的霍乱病人,老先生也不会开这个处方的。一般这种名医,挂号都要预约,说不定三天五天病人才能见得到医生,来的病人都是针对大夫特长来的,急性时令小病也不会找老先生。

5
发表于 2016-4-9 13:21:03 | 只看该作者
方是好方,就是现在龙骨假的多!
6
发表于 2016-4-15 20:22:15 | 只看该作者
王伟鹏讲解黄煌经方心法之“调神之法的临床运用”
我2008年开始师从黄煌老师,非常幸运。有人评价黄老师为“调神大师”,我觉得名至实归。
    我自己运用黄老师“调神心法”也不时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因而,拿出来分享下,敬请各位朋友批评。
精、气、神,调理“神”。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多脾胃病;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时期,则多情志病。体力劳动者多肠胃病;白领、官员和富人多情志病。体力劳动者来就医的比例不高,现在门诊中多见的是缺少运动、黑白颠倒、营养过剩的人士。也可以说是“闲”出来的病,是胡思乱想造成的病。这样的患者来就诊时往往主诉繁多,曰本医书中称之为“不定愁诉”。一会这里不对,一会那里不对,疑神疑鬼。各种检查做遍了,基本没问题。先分享几个治验的医案。
    前年诊治一位男子,主诉不育不孕,勃起障碍。夫妇两个做了仔细的孕前检查,都没问题。现在女方说男方性方面有问题,男子也承认。拿出一堆方子,说壮阳补肾一点用都没有。我发现这位男子典型的柴胡体质,腹肌坚紧,胁下按之有抵抗力,说话中气十足,讲了半个小时也不累的。他说自己身体很好的,经常锻炼,以前性功能也没问题的。摸脉,弦实有力。
    像这种就是典型的情志病,我最后肯定地对他妻子说:你先生没问题的,他是因为在外面很辛苦,偶尔有一两次性生活不理想,再联系到生不出孩子不是女方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问题,因而郁闷。时间久了,成了恶性循环。我开个方子,让他把闷气给散了,他的病就好了,孩子也会生出来。那位男子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立刻说:“王医生,你可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也认为自己没病。”我开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他问:“还要不要来复诊。”我说不用了,一直吃,估计不用一个月就会有好消息。后来,果然得到愉快的反馈:不到一个星期,男人的雄风回来了,服药20余剂,自己感觉非常好,不久他妻子就怀孕了。今年,我在宁波的儿推馆开业,他们专程来送花并道贺。
    黄老师大大扩宽了柴胡剂的应用范围,尤其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两张方子。
    下面谈谈另外一种典型的情况:小儿厌食。现在的小朋友跟以前可真不太一样,不少“人精”。通常的看法,七情六欲对小儿的干扰不大,这个观点放到现在不一定符合实际。现在的小朋友往往被家长(特别是奶奶和外婆)逼着吃饭,多吃一点。因而有些小朋友一到吃饭的时候就紧张,就不高兴。这样的小朋友显得烦躁、爱发脾气、好动,就诊时双手一刻都闲不住,不是弄这里就是弄那里,把脉几乎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舌尖红、舌苔白(有时腻),唇色往往也偏红,扁桃体经常红肿,消食化积效果不太理想,保和丸也不太管用。黄老师有一张经验方,临床效果颇佳。姜半夏、茯苓、厚朴、苏梗、连翘、栀子、生山楂、鸡内金、陈皮、炒二芽、生石膏。以治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打底,还是回到调神、调情志这个思路上。
    我们不轻易拆经方,通常看做一个整体,合方多,减味少。
    接下来讲一个脱发的例子,一名年轻男子,未婚,教师。主诉脱发严重,因为这个问题,不愿意去相亲,到处看病,效果不显。内服、外敷,都用过了。我注意到在接诊的整个过程中,他的眉头紧锁,神情焦虑,脉象弦实大,腹肌同样是紧张的。我说:“你整个人就像一根上紧了链的发条。时刻紧绷着,心情不好。”他说:“我的心情能好吗?”他还说自己查了很多资料,在自学中医。这种患者,其实最麻烦。他问:“医生,我是肾虚吗?”我说:“不是。”他说:“我也觉得不是,补肾的药没有任何用,但是书上不是说“发为肾之余”吗,我有点糊涂了。”我在临床中不时碰到这种“久病成良医”的患者。这种患者回家后,会一味一味地去查医生开的方子。我开好方子之后,郑重地对他说:“我的方子要取效,有一个前提。”他问:“什么前提?”我回答:“你这次不要问是什么方子,回去之后也不要再去查网上或书上的资料,你相信我就大胆地服用。”他看了方子说:“这是四逆散加半夏厚朴汤。”我一惊,说:“你的确下了点功夫。”他还想继续辩论下去,我止住了他:“你不要再多问了,已经半个多小时了,对不起,下面还有病人等着。”这张方子是黄煌老师总结出来的。治疗四逆散证与半夏厚朴汤证。适用范围非常广,为临床高频用方。
    八味解郁汤适用于以四肢冷、咽喉异物感、脉弦为特征的患者。心烦意乱、胸中窒闷不舒者,加生山栀。舌暗淡润、气上冲者,加肉桂。与此方相近的还有一张“八味除烦汤”,也是临床的高频用方。药味组成是山栀子、黄芩、连翘、枳壳、制半夏、茯苓、厚朴、苏梗。适用于以胸闷、烦躁、腹胀为特征的患者。
    “解郁汤”和“除烦汤”中均有半夏厚朴汤,当然,都去了生姜。这两张方子在使用时,均需配合心理疏导。
      栀子、连翘是黄师根据《伤寒论》的栀子豉汤改进的良方,避免了原方豆豉因炮制不规范而导致的弊病,代以轻宣力量较好又能流通十二经气血功能的连翘,使得原方清热除烦的功效大大增强,黄师谓其能治疗心烦而咽中痛,且消除淋巴结肿大效果颇佳。黄师将其命名为八味除烦汤,用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以及与精神有关的哮喘、胃炎、肠炎、盆腔炎、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表现为失眠多梦,焦虑心烦,情绪不稳,咽喉异物感,腹胀胸闷,恶心呕吐,或咳嗽气喘,或不思饮食,或眩晕心悸,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数有力等,临床效果甚好。此方证以春天多见。
7
发表于 2016-4-15 20:34:49 | 只看该作者
l临床上“调神解郁”中既有七情之道,亦涉脏腑之变,仰之弥高,探之弥深,望之在前,忽焉在后,变化无穷,不可尽道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16:45 , Processed in 0.0740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