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阴阳五行说为什么成了中医最高理论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6-9-22 16:0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9-22 08:04 编辑

百度资料(代表一定程度上公众的而非纯个人的观点与认识):

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第一,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对象,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作为对象;

第二,方式不同:具体科学以实证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哲学则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进行;

第三,一般与个别的区别,哲学是一般的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而具体科学则是个别的特殊的方法。

哲学与具体科学又密切联系。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具体素材,哲学依靠具体科学提供的各种知识,才能使自己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哲学只有经常关注具体科学的新成果,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才能保持活力。反过来,哲学理论对于具体科学研究又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要注意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取消论";一种是认为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
42
发表于 2016-9-22 16:34:53 | 只看该作者
        【  要注意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取消论";一种是认为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
       阴阳五行没有代替脏象经络,气血津液……而是体现其中!
        中医理论去哲学化,剥离阴阳五行,是取消论。
      先生认真研究中西医学,取得了许多成就,令人佩服。我对于先生把阴阳五行与中医理论剥离,持不同意见,如果不能取得统一意见,可以各自保留意见。
      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也是在发展之中。这里的科学,不是指具体的科学,而是广义的科学。
43
发表于 2016-9-23 10:56:22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4-7 07:05
“阴平阳秘”,“独阳不生,孤阴不长”,“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 ...

小董,请你解释一遍,供大家学习,怎么样?
4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0:36:38 | 只看该作者
用五行学说指导临床者,可见于梁·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

点评

从该书内容分析,该书理、法、方、药俱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10:48
4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0:48:3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1-20 10:36
用五行学说指导临床者,可见于梁·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

从该书内容分析,该书理、法、方、药俱备。

点评

观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一书,其五脏病证之理,源于《内经》,见于《灵枢·本神》、《素问·脏气法时论》及《灵枢·五邪》等篇,但具体文字有出入。其五脏病证之法,或泻或补,或小或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16:59
理是人生之理吗?法是人体之法吗?无人生之理,无人体之法,能是医人之医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11:52
46
发表于 2017-11-20 11:47:22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说是《内经》的统帅、灵魂。有了它,尽管各篇错乱重复,矛盾之处举不胜举,仍不失为一个整体。没有它,《内经》只剩下一堆零碎的臆测和经验知识”
---------------------------这样的评介,内经的医学性天下人信得过吗?“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何解?天为阳,阳化气,气即是阳。地为阴,阴成形,形为阴。形气相召,以成四时。日为阳,日行是阳气之源,月为阴,月行是阴气之源,阴阳相合,五行丽地,化生万物,地以承载。四时化气,五行成形,。四时则万物生长收藏。五行则万类生长壮老已,故“一年360天,人亦应之。”
  “人亦应之”是人应阴阳五行之规,并非阴阳五行是人。何为人?“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五则五行,三则三阴三阳,五行立其神,六气立其形,内经则是六经,是人体之内的生命通道,通天地,连脏腑,这才是《内经》的真谛。但,何为五行?不读运气,能知吗?
47
发表于 2017-11-20 11:52:21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1-20 10:48
从该书内容分析,该书理、法、方、药俱备。

理是人生之理吗?法是人体之法吗?无人生之理,无人体之法,能是医人之医吗?
4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6:59:0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1-20 10:48
从该书内容分析,该书理、法、方、药俱备。

观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一书,其五脏病证之,源于《内经》,见于《灵枢·本神》、《素问·脏气法时论》及《灵枢·五邪》等篇,但具体文字有出入。其五脏病证之,或泻或补,或小或大。其五脏病证之,或小泻五脏之汤(小泻肝汤、小泻心汤、小泻脾汤、小泻肺汤、小泻肾汤),或大泻五脏之汤(大泻肝汤、大泻心汤等),或小补五脏之汤(小补肝汤、小补心汤等),或大补五脏之汤(大补肝汤、大补心汤等)。每方则有具体物。

从《辅行诀》行文体例分析,《辅行诀》辨五脏病证各篇,先引《内经》理论,后引《汤液经》药方,属于融经论与经方为一体的著作模式。可见,《辅行诀》五脏辨证理论源自《内经》(《灵枢·本神》、《五邪》及《素问·脏气法时论》),而方药运用则源于《汤液经法》。

4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7:04:47 | 只看该作者
陶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以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以某药名之,亦推主为识耳。——梁·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有学者考证认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与失传的《汤液经法》一书有关,对看《伤寒论》的内容,二书有大致相同内容。据《汉志·方技略》可知,《内经》属医经学派,《汤液经法》属经方学派。

当代著名学者,中医文献训诂学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说:“《辅行诀》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论》是仲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勤求博采而撰成”(
张大昌、钱超尘主编《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


也有学者考证认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伪书。
50
发表于 2017-11-20 17:10:10 | 只看该作者
         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
          此书,不可全信,争论太大。没有参考价值。
          我也买了这本书,看后感觉上当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16:59 , Processed in 0.0614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