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版纳福龄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6-1 21:20:56 | 只看该作者
版纳福龄堂 发表于 2016-5-21 12:00
我们讨论《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为了统一大家对中医药理论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中医界为什么众说纷纭 ...

《黄帝内经》是养生治病的书,它不是专论阴阳五行的书。它的重点是养生治病!
--------------------------
  非常正确。但,养生总得知生,治病总得知病。《内经》的阴阳五行贯穿在【生】和【病】之中,养生治病就要明白阴阳五行。
32
发表于 2016-6-1 21:29:58 | 只看该作者
版纳福龄堂 发表于 2016-6-1 15:14
说‘辨证论治’的是小出版社出的《黄帝内经》注释。这些作者可能就不是医生,或者没有中医临床经验。他们根 ...

先生说来说去,还是经外论经,隔靴挠痒,起什么作用呢?
33
发表于 2016-6-1 22:54:52 | 只看该作者
版纳福龄堂 发表于 2016-6-1 17:05
治病求本,这是《黄帝内经》最核心的思想。今天,西医同事介绍一个患者,说怕冷半年多,久治不愈。口淡无味 ...


治病求本,这是《黄帝内经》最核心的思想。今天,西医同事介绍一个患者,说怕冷半年多,久治不愈。口淡无味,腹胀,大便溏,难解,乏力。舌红,苔白腻。脉濡数。此湿热内阻,阳气不申。与《伤寒论》中四逆散似是而非。叶天士说: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补血,在生津液;通阳不在温,在利小便。我不知道‘扶阳派’怎么理解这句经典语录。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位患者怕冷,穿着棉衣来看病。版纳正是夏天,大家短袖短裤。谁敢用附子试试看?这个病的根本不是阳虚,而是阳气郁闭了,又不是《伤寒论》之四逆散证。唯有通阳利小便。不知根本,就是误人误病。------------------------------------------------
  先生之论,高深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治病求本】?为什么说此案的本是【阳气郁闭】?【阳气郁闭】为什么通阳利小便?
【 怕冷半年多】,显见恶寒,恶寒必有外邪侵入太阳。【口淡无味,腹胀,大便溏,难解,乏力。】病传太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舌红,苔白腻。】病在阳,湿困中宫。【脉濡数】,湿热。证脉说明是太阳太阴两感之病。这通阳利小便从何说起呀?
3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09:53:3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质疑!您理解了叶天士的说法就可能没有疑问了。

点评

不是质疑,而是不解,不解要学,要求教,请先生赐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2 13:09
35
发表于 2016-6-2 13:09:11 | 只看该作者
版纳福龄堂 发表于 2016-6-2 09:53
感谢先生质疑!您理解了叶天士的说法就可能没有疑问了。

不是质疑,而是不解,不解要学,要求教,请先生赐教。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20:56:08 | 只看该作者
用伤寒论思维套温热病,是不行的。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在利小便。都说得如此直白,还要怎么请教?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恕不再论!

点评

通阳不在温,在利小便 ---------------------------- 哪个阳?三阳经是阳,三阴经又有阴中之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3 09:25
37
发表于 2016-6-3 09:25:06 | 只看该作者
版纳福龄堂 发表于 2016-6-2 20:56
用伤寒论思维套温热病,是不行的。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在利小便。都说得如此直白,还要怎么请教?所谓, ...

通阳不在温,在利小便
----------------------------
  哪个阳?三阳经是阳,三阴经又有阴中之阳。

点评

叶天士说: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补血,在生津液;通阳不在温,在利小便。我不知道‘扶阳派’怎么理解这句经典语录。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 先生不教,学生不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4 21:04
38
发表于 2016-6-4 21:04:44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6-3 09:25
通阳不在温,在利小便
----------------------------
  哪个阳?三阳经是阳,三阴经又有阴中之阳。

叶天士说: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补血,在生津液;通阳不在温,在利小便。我不知道‘扶阳派’怎么理解这句经典语录。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
  先生不教,学生不能不学,我若说错,请先生批评。【热病救阴犹易】何谓热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伤寒6)叶天士所论温病须病在太阳,而不在三阴,这是其一。其二,发热而渴。其三,不恶寒。此案【怕冷半年多】可见不是热病,而是伤寒。【通阳不在温,在利小便】。必有腑邪之证,或不利,或隆闭。不知经典在何处?就算经典,与扶阳派何关?扶阳扶的是元阳,阴中之阳。你看看,还没读懂,就五体投地,还向同行叫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6:10 , Processed in 0.0581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