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药中先生的七步辨证法【转帖】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6-11-13 06:50:4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2 14:16
陈先生37、38、39路的内容,您看了没?有问题您去批判,我旁听学习。

我都看了,不得要领。
我的帖子,你肯定没有看懂。

点评

原来您也有看不懂的,那就是陈先生讲的都正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3 11:11
42
发表于 2016-11-13 11:11:4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13 06:50
我都看了,不得要领。
我的帖子,你肯定没有看懂。

原来您也有看不懂的,那就是陈先生讲的都正确?
43
发表于 2016-11-14 10:4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到这个帖子的主题,讨论一下方药中这个“辨证七步法”。先把我想讨论的原文相关部分录下来:
第六步:治病求本。即重点治疗原发器官和原发病变。(1楼)
临床运用举例 (2楼)
例一:张某,…… 1994年5月,……去医院查CT,诊为肝癌而收入院。……同年~8月,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转入我院,时症见:肝区疼痛,胃脘胀满,低烧,大便溏,日进食3两左右,形体消瘦,面色晦暗,神乏气短,舌质青赤有瘀班,苔薄白,肝在肋下~5cm,表面不甚平滑,II度硬,压痛明显。
按照“辨证七步法”分析:(3-4楼)
……
第六步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应肝脾同治,但重在肝;在气阴相补的同时,重在养阴。由于肝肾同源,因此把滋肾养阴放在首要地位,养肝扶脾放在辅助地位。

这段关于第六步的文字实在很有些莫名其妙。

首先,前面讲这个肝癌病例,里面完全没有提到任何有关肾证的相关证候,为啥会把治肾放在治肝之前?作者引所谓“肝肾同源”为理据,我百度了一下,据说这“肝肾同源”之说源于内经“肾生骨髓,髓生肝”一句话,但这也没说要治肝就要“把滋肾养阴放在首要地位”,看上去这完全是方自己的随意解读,这能作为“治病求本”的理据吗?

如果这种“理”可以成立,那还有多少“XY同源”而不管Y证是否有症候而要把治Y放在首位的游戏规则?如果这种规则可以成立,那恐怕所有伤寒金匮的经方都得重写!

再说了,如果此案例确实有效,照理方应会把这个辨治法用在其他肝癌患者身上,而如果全都有效,照说早应成为治肝癌的标准疗法了。但这里只提一个成功案例,连个基本统计数据都没有,完全不知道有多少案例没有成功。这就涉及传统中医思维方式面对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大缺憾:以个案说理而不重视反证。


最后想问的是:在对辨治规范标准化的过程里,方的这个七步法,尤其是这第六条的所谓“治病求本”原则的具体落实上,有多少机会成为规范?


44
发表于 2016-11-16 11:06:54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6-11-14 02:48
回到这个帖子的主题,讨论一下方药中这个“辨证七步法”。先把我想讨论的原文相关部分录下来:

这段关于 ...

       关于肝肾同源,并非先生所言那么简单!
45
发表于 2016-11-16 11:0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11-16 03:11 编辑

          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含义有三:
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
②肝和肾均内藏相火,相火源于命门。
③肝和肾虚实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治疗上多兼顾二脏。《医宗必读》:“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揭示了肝肾两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肝肾同源”的哲学思想渊源于《易经》,医学基础根源于《内经》,临床实践丰富于汉唐金元,理论体系形成于明代,实验研究发展于现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吴昆注曰:“髓生肝,即肾生肝,水生木也。可见《内经》认为,是通过生养而体现母子联系的。

点评

我质疑的主要是方药中在其“辨证七步法”中的这句话: 先生引了一大堆文字,只是说明所谓“肝肾同源”的意思,从中我仍没看到有任何提示说因此要“把滋肾养阴放在首要地位”。如果先生认同方药中此说,不妨解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7 09:35
46
发表于 2016-11-17 09:35:1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16 11:09
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含义有三:
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 ...

我质疑的主要是方药中在其“辨证七步法”中的这句话:
由于肝肾同源,因此把滋肾养阴放在首要地位,养肝扶脾放在辅助地位。

先生引了一大堆文字,只是说明所谓“肝肾同源”的意思,从中我仍没看到有任何提示说因此要“把滋肾养阴放在首要地位”。如果先生认同方药中此说,不妨解释一下其理何来?尤其需要解释的是:
 o 还有没有其他“同源”之说,如心肺,脾肺,脾肾,肝脾,……
 o 如果发现XY“同源”,是否X(或Y)就必须“放在首要地位”?根据是什么?文献或临床/实验证据都可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04:03 , Processed in 0.0539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