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让炮制不力革了何首乌的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16 16: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别让炮制不力革了何首乌的命
发表者:陈四清 1469人已访问

(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 陈四清 中医学博士)
背景:2014年7月1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第6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日刊文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陆续收到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导致肝损伤的病例报告,经对相关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报道综合评价,认为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与肝损伤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外界关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最新规定,2014年9月1日后生产的含何首乌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中不适宜人群增加“肝功能不全者、肝病家族史者”,注意事项增加“本品含何首乌,不宜长期超量服用,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今后保健食品中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1.5g,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3.0g,此前批准超过此用量的产品,下调至此规定用量;保健功能包括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产品,应取消该保健功能或者配方中去除何首乌。对研究表明去除或替换何首乌不影响产品安全、功能的产品,批准证书持有者可根据保健食品注册变更的程序提出配方变更申请,并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作为一名肝病科的中医大夫,我从不否认何首乌在临床使用中发生的肝损伤问题,我也曾试图在临床避免使用此类有可能带来肝损害的“不安全药物”,但我很快又发现,这又是一个临床不可缺少的药物,尤其对于一些难治性的高脂血症,此药又是其它药物不可取代的“良药”,因此我“小心翼翼”使用着此药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着解决此问题的办法。而要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首选应该是找到其伤肝的成分是什么,但遗憾的是,至今的所有研究似乎还没有找到此种成分。
然而。就在我乃至我的同行们仍在困惑的时候,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样的权威部门却在没有弄清原委事实的情况下,凭一些临床肝损的报告就“急吼吼地”发布告示,广告天下要“慎用何首乌、少用何首乌”,而整个告示中只字没有提到其造成肝损害的哪怕是可能的原因。
其实,何首乌作为已经使用的上千年的成熟的中药材,,唐代始供药用,《开宝本草》谓:"治瘰疠,消痈肿,疗头面风疮,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医方如长生不老丹、延年益寿丹、延龄广嗣丸、七宝美髯丹、《和剂局方》何首乌丸、《食鉴本草》延寿丹等,均以何首乌为主药。 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云:"肾主闭藏,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濇,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而在历代的中医文献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过多的有关其毒性的描述与记载,为什么现代会出现这么多的由何首乌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案例呢?
据研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何首乌确实有毒,因此不宜不宜擅服、久服、超剂量服。历代本草书籍记载生何首均有小毒,而生何首乌临床上仅仅用于阴虚型“便秘”,生何首乌没有滋补作用。而现代人往往直接将生何首乌粉作为保健品食用,如此又怎能不伤肝呢?如《通告》中的案例1患者即是因“1年前因白发症,按民间偏方将单味中药何首乌研成面状,每日两勺(约10克)口服”所造成。
    2.制何首乌“中毒”可能与炮制不力有关。现代药典制定的何首乌炮制方法有多种,既有黑豆黄酒制、又有蒸制、甘草制、姜制、熟地制等多种方法,我不知道这些炮制的根据和来源,但我们只要看一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制首乌炮制方法,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巨大差异了。“用首乌赤白各一斤,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浸一宿,切片,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过,砂锅内铺豆一层,首乌一层,重重铺尽,蒸之豆熟,取出去豆,将何首乌晒干,再以豆蒸之,如此九蒸九晒,乃用。”我只想请教一下各位看官,现在还有这么耐心地将何首乌蒸九次、晒九次的药工和厂家吗?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增效和减毒,而和黑豆汢的九次蒸煮,不但有效运用黑豆的丰富蛋白质吸附掉了何首乌的毒性,还增加了其滋补肝肾的功能。如果我们能按照李时珍的要求去炮制何首乌,还何毒之有呢?
3.近年来“苏丹红”“三聚氢胺奶粉”“瘦肉精”“地沟油”事件屡发,中药材以次充好、以假代真事件层出不穷,不少中药已经没有以前的野生“质量”,加之农药过度使用、保存过程中用硫磺熏制、杀虫药等非常规手段,这些情况是否在何首乌生产、贮藏过程中真的不存在,确实不敢随便否定。
  由此看来,我们确实还要冷静地想一想,不能因为因为一些人错把生何首乌粉当保健品服用,或者因为我们的炮制不力,或者因为我们给何首乌增加了不该有的成分而错怪了她,革了她的命。
  “倒洗澡时不要把婴儿一起倒掉了”,相信很多人都记得这句哲学课上的话,那么,我们在没有确实研究之前,就做出如此举措对待“何首乌”,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呢?要知道,如此这样做,影响的不但是庞大的何首乌产业,更可能让众多中医大夫从此失去了一味治疗疾病的“良药”利器,最终影响的还是广大的患者。


2
发表于 2016-12-19 21:20:46 | 只看该作者
炮制不力对中医药的发展危害大!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08:50:28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用制首乌,用个二三十克没问题,现在用十五克心里都打鼓。中医亡在中药上,嗨。我整天接到开中医会议通知,我一律拒绝。为什么正事没人管!熟地还九蒸九晒吗?鬼才相信。
4
发表于 2016-12-23 20:30:14 | 只看该作者
溪流 发表于 2016-12-20 00:50
以前用制首乌,用个二三十克没问题,现在用十五克心里都打鼓。中医亡在中药上,嗨。我整天接到开中医会议通 ...

但确实,中药质量问题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03:28 , Processed in 0.0474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