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uanqilu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二:千古一“脉”(上)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3-13 01:37: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二:千古一“脉”(上)

回5、7、10楼:欢迎商讨。
    请读本人已在本栏发表的《纵横谈...》一文中的两段:据专家考证,马王堆帛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前后,且早于《黄帝内经》。帛书中还没有经或络的称谓,只有脉字,所以其相应部分被称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灸经”。尽管当时经络学说还不够完善,但仍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文献中首次表明了经络的三大特点:其一是首次明确提出了四肢与躯干或头部通过“脉”的相关联系性,由此展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整体观;其二是在人体结构中首次表明了“脉”传注的方向性,由此展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运动观;其三是在临床医学中首次强调了通过“脉”可以反映和治疗疾病的实践性,由此展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物质观。
可以认为,医学帛书通过对“脉”的记载所体现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整体观,正是整个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所在。如果说单以一个“脉”字还不能全面表达中国医学特色的话,那么后来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关于“脉”“经脉”“经络”的大量论述,也就显示出了更为明显的答案。
   请再读《千古一脉》文中此段:可以认为,医学帛书通过对“脉”的记载所体现出的,并且后来由《黄帝内经》等经典所归纳和发挥的物质观,以及由“脉”的属性所导致在诊治中广泛应用的整体观(统一观念)和运动观(辨证施治),正是整个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所在。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我国古代对“脉”的深刻理解和广泛应用,从而形成了中国医学特色。简言之,这就是本文所强调“千古一‘脉’”的缘由和端倪。
   本人在此强调,“脉”有三个根本含义,即物质性(解剖结构)、运动性(辨证论治)和整体性(整体观念);但物质性是后二者的基础。也只有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属性为基础,才能够具有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两大特点。许多人包括老外都没有认识到中医的物质性,所以否定中医。许多假说也恰恰不能讲出这三大特点,所以只是假说而已。请再体会上述两文的意思,看来也有必要再写专文或专段来阐释和会友,笔者是会努力的,敬请关注后续。
12
发表于 2006-3-13 12:12: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二:千古一“脉”(上)

經絡學本是辨証論治的基本理論所在
13
发表于 2006-8-17 21:05: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二:千古一“脉”(上)

本人是一名中医临床医师,最近在临床上发现了经络腧穴与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但还有些问题有待阐明,希望与相关的专业人员共同合作,以期取得一些突破.赵先生(13655763694)
14
发表于 2006-8-18 08:27: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二:千古一“脉”(上)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27 04:18 , Processed in 0.06356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