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7-12-24 05:11:1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3 14:13
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是连续的三个阶段。中西医融合产生一个新的医学体系。

查了一下,去年国务院发表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没见到中西医融合的字样。即使未来的文件中有这样的字眼,我敢肯定,它也决不会是“以[传统]中医理论(即阴阳五行)为主体”的“新”“医学体系”。管它包装成理论还是体系,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中医是用来治病的”这个根本上来,即是说,除非能提供客观真实且可重复的证据,让人们看到它确实能带给无论中西医还是病患“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 想想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有过百万的非洲人民为它背书 一 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主观想象而已。


点评

我敢肯定,它也决不会是“以[传统]中医理论(即阴阳五行)为主体”的“新”“医学体系”。管它包装成理论还是体系,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中医是用来治病的”这个根本上来,即是说,除非能提供客观真实且可重复的证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4 12:05
谢谢先生能够如此认真地向我提出质疑,如果院士们能够这样,我真是三生有幸。我得到的最高奖赏就是:精神可嘉,潜台词就是:傻的可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4 06:19
2007,1,11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的《3.战略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4 06:14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06:14:59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7-12-23 21:11
查了一下,去年国务院发表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没见到中西医融合的字样。即使未来 ...

          2007,1,11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的《3.战略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06:19:57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7-12-23 21:11
查了一下,去年国务院发表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没见到中西医融合的字样。即使未来 ...

       谢谢先生能够如此认真地向我提出质疑,如果院士们能够这样,我真是三生有幸。我得到的最高奖赏就是:精神可嘉,潜台词就是:傻的可爱。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06:35:33 | 只看该作者
        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中医是用来治病的”这个根本上来,即是说,除非能提供客观真实且可重复的证据,让人们看到它确实能带给无论中西医还是病患“实实在在的利益”
==========================================================
        回复:
         中西医融合是要建立一个【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案】这样一个体系。
           这样一个体系的意义何在?不言而喻!但是,人们对此并不感兴趣!
          1      这个体系能不能重复?有没有充足的证据?这些质疑,我用了40多年的时间,写了四本书,就是为了找证据。证据就在四本书里,三本书已经在本论坛全文发表了,先生可以去查看,是不是可重复的证据。
           2     中医、西医、患者能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需要慢慢地说,不知道先生有没有耐心。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06:5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23 22:54 编辑

           2     中医、西医、患者能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需要慢慢地说,不知道先生有没有耐心
        【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案】这样一个体系,其核心就是证态。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
        上世纪末,40多年的证本质研究失败,在西医那里没有找到“证”的西医诊断指标,在证态理论体系中,每一个具体的证,都具有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的诊断标准的具体指标。中西医结合学派在这一次中西医结合大会上追求建立一个【证的中西医统一的,包含中医与西医的诊断标准】,院士们似乎,隐隐约约的,试图得到了一些灵感;而证态理论体系,已经完成了每一个证的中西医统一的诊断指标。例如:热实结胸证的诊断指标就是热实结胸证的诊断标准与急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二者缺一不可。同理治疗的标准评定,治愈、好转、恶化的标准也是中西医统一的。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07:07:38 | 只看该作者
        在证态理论体系中,【西医诊断,中医辨证】,自动废除。中医诊断热实结胸证,西医就是急性腹膜炎,反之亦然,只要诊断急性腹膜炎,就是热实结胸证。在这个转换中,有一些细微的差别需要临床经验把关,这对于中西医都是一样的。
        中医医生与西医医生有了共同对话的平台。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07:21:55 | 只看该作者
       理论体系是由概念与理论构架构成。理论构架就是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概念能够在理论构架中流易,才是鲜活的理论。如果概念不能在理论构架内流易(运动、交换),这个理论就是失败的理论,或者说不成立。
       在证态理论体系中 中医的证可以在西医的理论体系中流易,同理西医的病理状态通过证态理论体系到中医理论体系中流易。例如:急性腹膜炎可以引起太阳蓄血证,急性腹膜炎需要与热实结胸证相鉴别;大柴胡汤证、痞证可以演变为急性腹膜炎,而且急性腹膜炎需要与大柴胡汤证、痞证相鉴别,……
        中西医结合不可能做到这些,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原基概念、理论构架,因此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理论。
        证态,是中西医融合的原基概念。不是可有可无的累赘。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07:2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23 23:25 编辑

     
病理状态不仅仅是对于证的西医解释,证态理论体系还有许多内容,相信没有人感兴趣了。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10:13:18 | 只看该作者
      以本论坛而言,摆事实讲道理,作用不大。没有哪一个人承认自己不正确,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别人,即就是那些业余爱好者,甚至于纯粹的外行,都敢于挑战经典,断章取义,任意篡改经典,何况我这个无名小卒!可想而知那些院士们怎么能够承认我的书呢?
        所以,我也想通了,自己走自己的路吧。让社会实践检验、时间去检验。也许一文不值。
110
发表于 2017-12-24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7-12-23 10:00
Well,从一开始,中医、西医已经是2个客观存在的独立体系,然后再加上中西医结合,这中西医结合本质上是中 ...

双盲瞎马,胡说八道,中西医结合的确是中国人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对中西医学的本质没能深刻了解的幻想。结合的过程教育了人们,中西医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医是活生生的人的医理,西医没有理论,只有解剖,西医能让人站起来吗?结合的结果是西医把中医吃掉了,把生命的理论用手术刀割裂了。现在的中医院有几个医师懂中医辨证,有几个中医能治病?比如咳嗽证成年累月治不好,原是不辨阴阳。你知吗?你懂吗?危害中医是危害人民的建康,青蒿素救了非洲人的命,中医的失传又使多少不应失去性命的人没有了命。
  中西医都是人类的医学,应当融合,融合的前提是认识中西医的本质,比如,西医的心为什么跳动?血管的血为什么会流?细胞繁殖的原理是什么?内分泌产生的原因何在?中西医表象的结合是画饼充饥,是水中月,镜中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25 10:40 , Processed in 0.0989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