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onma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的多义性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8-7-22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在一个中医论坛,还要普及这样的东西,真的是中医的不幸。
42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9:17:09 | 只看该作者
从实践,即对人体的诊疗实践到产生与形成概念、理论,是对同一实践标物的同一实践形式的所产生的认识知识。是对人体存在现实的认识的深化。是人体客观形式的反映。
一般地,概念、理论与客观间,是互应与对等的。有何样的客观形式。则产生相应的概念、理论 。
那么,中医五行脏腑理论所对应到的人体客观形式是何呢?
中医五行脏腑理论所对应到的人体客观形式是人体内的稳态,或人体内稳 态。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00:4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8-7-22 23:26 编辑

人体稳态,即维持人体进行生命 活动所必须的体温、PH值、体内压力环境等物理的和生化的指标环境,即人体内环境保持正常的自体自反馈 系统。
在这样的自体自反馈 系统内,体内各组织器官既是此一稳态系统的参与者,同时也此系统的受益者。各组织器官单元依据着稳态指令或反馈指令, 通过它自身功能(比如分泌功能)参与着内环境管理,使内环境动态稳 定。
在正常的体内环境里,进行着正常的生命活动,延续着生命 。

稳态,稳 态系统、内环境和稳态系统内各组织器官单元的功能示显特征以及它间的相互关系等人体现实,不断的被古 中医人的诊疗活动所触碰和这种触碰的累积,形成了对这些人体现实的认识。然后再借助五行与五脏藏象形式,把这些认识拟化地表达出来,进而形成了现存的中医五行脏腑理论。
此即中医五行脏腑理论所对应到的人体现实实体。
基本的, 中医的概念、理论,都必定有它所对应的人体现实实体。但都 在以拟化或喻化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因当时的局限而不得已而为之!

点评

这样认识很深刻,赞一个!  发表于 2018-7-23 05:0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07:45:13 | 只看该作者
在总体上,中医五行学说是从物质内容进入到法则内容,然后进入到人体。进入到人体后,既有法则内容,也有物质内容,同时还有,而且主要是五行五脏腑物态内容及它们间的相互关联、影响的内容。对这些,务必要有全局性的清醒认识把握,如此了,才不至于执其之一义而偏失其它。
45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08:42: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8-7-26 06:49 编辑

内稳态,即人体内稳态系统的主旨目标是维持人体内环璋的恒定而使人体内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内稳态各参与体的功能特征显示,形成了中医的藏象、脏腑学说,即所谓功能性脏腑学说;稳态内各参与体的功能间存在的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客观形式。这种客观存在形式在支撑着产生和形成着中医的五行五脏的生克制化关系形式的理论。此即中医五行五脏理论所对到的人体实体形式。
此即中医的从法则五行到人体实体五脏五行的过程。
所以,中医理论总是关联与对应着人体的实体形式。这是把握中医理论的关键点啊。
46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09:2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8-7-26 06:51 编辑

内稳态,即人体内稳态系统的主旨目标是维持人体内环璋的恒定而使人体内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在此正常的人体内环境里,人体细胞的生命活动在正常进行着。细胞内、外正常的物质交换、细胞内外物质分布、物质功能形态、细胞膜的功能形态。。。等,都处于正常状态,如此了的人体细胞内、外状态时,则就为中医所主旨强调的阴(即细胞 内)、阳(即细胞外)平行了。

人体细胞内、外状态正常时的状态即中医所主旨到的阴阳平行,即人体处健康状态。
人体内环境正常是人体细胞内、外状态正常的前堤条件。人体内稳态系统则是经对各参与内稳态参与体的功能调控实现对人体内环境的维持和维护。
所以,人体细胞内外状态正常有依正常的人体内环璋;而正常的人体内环璋则有依内稳态参与体功能即功能五脏功能的调控,如此就形成了调治五脏实现对人体内环境的维持;进而实现对人体阴阳,即人体细胞内、外的调治,即所谓治五脏以调阴阳。

此即为五行五脏与人体阴阳间的相互关联与关系形式。

47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09:29: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8-7-23 02:13 编辑

中医的伟大与亘古不朽是在于中医理论、概念着实在于着着实实的入实着人体实体的结构与人体实体结构的功能形式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6 10:58 , Processed in 0.0661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