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16~1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25 17:2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25 09:33 编辑

        16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释义】
  寒水内停,湿困于脾,脾失转输之常,不能升清降浊,水湿聚于中,而流走四肢,故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为水谷的精微,皆由脾胃所生,脾气虚,津液不生,故少气,口渴;脾虚不散精于肺,肺不通调水道以行决渎,故小便难。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脾水的辨证。

        17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7:28:37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一、水气病与水肿证态:                                                                 (2018-07-08 21:59:12)
[url=]转载[/url]

标签:                                                                                                                                                                 365                                                                                                                                                                 文化                                                                                                                                                                 中医                                                                                                                                                                 伤寒论                                                                                                                                                                 金匮                                                                                                                                 

为什么说中医是前科学/超科学?
——古典中医理论的现代重说
正本清源谈中医基础理论背后的科学性
健康管理硕士  马桢伟  20169
第八章:《金匮要略》“病脉证并治”
『副标题:《金匮》内伤病与现代慢性病比较』
《金匮》治内伤杂病,内伤病首先责之在人【阴--气内为宝】,但也离不开天【阳--气候环境因素】,以藏象【表里关系】辨证与整体的相互联系为理论依据,以虚实为轴心,进而辨其寒热问题。
一、水气病与水肿证态:
五脏水
细胞风水量子能量
异常
五脏死水证态:
水气-细胞间液水肿;
水饮-第三间隙积液;痰--炎症;
瘀血--血液凝固纤维化
金匮
十四
13.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14.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15.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16.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17.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分类
1.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链球菌感染不仅能够引起肾炎,
而且能够引起风湿热、
风湿性关节炎(
伤寒174
风湿性心脏病
伤寒
175
急性肾病
证态:
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
肾炎性水肿轻型
[卫表气虚
肾炎性水肿较重
[卫表夹热
金匮
十四
1、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2.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
3.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凹陷性水肿)
4.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风湿性关节炎)
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外台》防己黄耆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23.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古今录验》)
防己黄芪汤
加白术甘草
寒湿历节
水气病
内湿代谢
越婢汤加术
瘾疹
荨麻疹
证态
金匮
十四
2.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
皮水
皮下黏膜水肿
皮下水肿
慢肾/蛋白尿/心脏性/肝硬化/粘液性/特发性/充血性心衰/贫血各类水肿
金匮十四
1、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4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
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加桂耆草/低血钠  
27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加滑石/低血钾
防己茯苓汤
蒲灰散
里水
慢性肾病证态:
金匮十四
5.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25.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现代用真武汤加减】。
越婢加术汤
甘草麻黄汤
正水
营养不良水肿证态
下丘脑--脑垂体各轴功能低
金匮
十四
1、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营养不良气虚引起呼吸加快加深,运动明显。)
26.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
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现代多与真武汤变化合用】;
杏子汤(未见,疑麻黄附子汤加杏仁)。
不宜生脉饮人参固本丸,
都气丸类;
麻黄附子汤
杏子汤方
石水
肿瘤性
腹水证态:
盆腔/腹部包块、肿瘤引起腹水
金匮
十四
1、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2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己椒苈黄丸
五苓散
黄汗
汗腺异常分泌证态
历节黄汗/水气黄汗/脓疡黄汗/黄疸黄汗/腋臭黄汗
金匮
十四
1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2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4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
28.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耆芍桂酒汤主之。
29.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耆汤主之。
耆芍桂酒汤
桂枝加黄 耆汤
气分臌胀
肝脾肿大纤维化证态:
金匮十四
30.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31.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32.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
枳术汤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7:4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25 23:23 编辑

         《金匮要略第十四》五水: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
         《金匮要略第十四》五脏水:心肝脾肺肾
         《金匮要略第十二》水在五脏:心肝脾肺肾
         《金匮要略第十二》四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根据分布范围,水肿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全身性水肿时往往同时有浆膜腔积液,如腹水、胸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全身性水肿主要有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黏液性水肿、特发性水肿、药源性水肿、老年性水肿等。根据水肿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水肿,轻度水肿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的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凹陷,体重可增加5%左右。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
      




        全身性水肿时往往同时有浆膜腔积液,如腹水、胸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第三间隙积液。
        全身性水肿主要有: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黏液性水肿、特发性水肿、药源性水肿、老年性水肿等。
病因分类。

         这两种分类方法有重叠,又有侧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6 07:34: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25 23:35 编辑

         16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西医:营养不良性水肿,血浆蛋白质降低,胶体渗透压降低,
          17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西医:(肾)阳虚水泛水停证。
         词解
        阴下湿如牛鼻上汗      西医重度水肿: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30 18:01 , Processed in 0.0541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