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治病是理论还是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6 00:5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3-6 01:06 编辑


曰∶膀胱不约为遗溺。又曰∶
督脉生病为遗溺。
-------------------------------------
又云
∶肝脉生病亦遗溺。
---------------------------------
(二经循阴器系廷孔,病则荣卫不至,气血虚劳,不能约束水道之窍,故遗失不禁也。)
《玉机微义》云∶遗溺为病,本于经虚,亦有过服寒凉之剂而致者。如东垣曰∶立夏前误服白虎汤过多致遗溺者,宜温药升阳以解之是也。故用药者当审诛罚无过之戒。
董氏云∶人之漩溺,藉心肾二气之所传送,盖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若心肾气衰,阳道不运,则传送失度,必有遗溺失禁之患。故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是也。

三焦气虚皆足以致遗溺,肺从上焦,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上连肺,故两脏更是子母脏也。母虚子亦虚,肺属金,肾与膀胱属水,所以金乃水之源,膀胱乃渗泄之腑,肾者主之,此则三焦不足可知
首先什么是虚热在古代并不是很清楚只是简单的知道虚热表现症状而已。
然后又简单的将并不清楚的虚热与膀胱失约相联系,且这种联系是一种物质移动的联系,就是古代中医以为有某种虚热的物质跑到或现代一些物质扩散到膀胱产生了遗溺失禁。
但是这种联系解说对于医学科学是完全不可理解也不能接受的,不知中国古代中医是如何有这种奇怪的想像结论。
而对于现代中医却认为这就是中医理论,是超科学理论,因为他们以这种理论指导能治疗失禁。
说明这种理论一定是正确。
现代医学科学古代中医的互不理解互不相信就这样产生了。
然而实际也基本没有人能说明这其中分歧原因是什么
各说各理。
要解开其中迷团,就要有逻辑分析及对中药技术的应用的理解。
实际中医热虚是对于一些症状的分类
如烦症状,渴症状,有虚或热的不同
虚烦症状,热的烦症状,热的渴症状,虚渴症状,
主要以脉像分别
虚脉实脉
但是这种症状本身的虚热相关生理系统生理物质并不会直接到或扩散到其它生理系,如心肾失眠的睡眠生理物质不可扩散到而加强或减弱膀胱功能产生失禁
是应有某种相关非睡眠生理本身物质扩散到膀胱系统有反应失禁。
而古代以为直接有虚热的睡眠物质扩散到膀胱系失禁当然是非常不合理不能理解接受。
也是实际并不存在,是简单认为想像的
而现代中医应用这种理论指导实际就是用治心肾气虚衰药治愈,确是能有效果,但并不能说明的正确准确,有更深的原理就在心肾气虚症状中有不是心肾生理信号的物质扩散而加强影响膀胱功能失禁。
由于与虚热症状结构相关中药恢复结构扩散膀胱物质消除的失禁治愈,却以这是虚热本身扩散消除失禁治愈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4 14:47 , Processed in 0.0805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