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氏体质学偏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14 11:4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氏体质学偏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
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形成了各种不同学派,但它们在中医的基础理论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阴阳五行学说、形神合一学说、天人相应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理论、病因学说、气机升降出入学说、治未病学说、辨证论治学说、中药的四气五味学说、中医学的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等,使中医基础理论成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学说以八纲辨证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疾病,又有脏腑辨证、阴阳气血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营卫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但八纲辨证一直是辨证论治的总纲。疾病的种类繁多,证候也十分复杂,只要抓住这个总纲,就可以化繁为简。《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就是阴阳。世界上的所有疾病和证候都可以用阴证、阳证来分类,其病机也都可以用阴阳失调来概括。所有的疾病在部位上都可以用表证与里证来划分(自然还有半表半里)。寒证和热证则是疾病的表现形式,疾病总会用不同程度的寒热表现出来(自然还有寒热错杂)。虚实则是对正气与邪气的现实判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子,病理产物等,精气则是指人体的阴阳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只有进一步辨别疾病的证候是虚证还是实证,还是存在着虚实挟杂的情况以及虚实的孰多孰少,才能真正了解疾病的真缔。所以不论那种辨证方法,八纲辨证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某教授的辨体本身就是中医学八纲辨证中虚实辨证的一部分,没的虚实辨证也就没有某教授的辨体。
某教授在《王某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一书中说:“关于学术属性的界定:“中医体质研究是在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进行的,任何偏离中医理论指导的体质研究,不属于中医体质学的范畴。”某教授的体质研究是否偏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这是要用事实来证明的。
由于某教授把中医的八纲辨证中的虚证,阴虚、阳虚、气虚;实证中的痰湿、湿热、气郁、血瘀病证,说成了他的偏颇体质类型,把病证当成了体质,中医的辨证论治也就名存实亡了。没有了阴虚、阳虚和气虚,八纲中的虚证就没有了;没有了痰湿、湿热、气郁、血瘀八纲中的实证也没有了。如果某教授还承认自己的体质学还叫中医体质学的话,那就是说在中医学系统里有了两套标准。在中医学中叫做阴虚、阳虚、气虚、痰湿、湿热、气郁、血瘀的病证和证候,王氏体质学就变成了先天所决定的病理体质。虽然是病理表现但不是疾病,而是在非疾病状态下。世界上的任何一门学术,都不可能同时对一个事物使用两个标准。如果使用了两个不同的标准,就非要乱套不可。
我们在研究《中医体质学》时发现,某教授对什么叫中医的疾病总是躲躲闪闪的。有时他也说在疾病的起始阶段就产生了病理现象,阴阳失调了就是疾病,但一接触到他的八种偏颇体质类型,观点马上就变了。他一方面承认他的八种偏颇体质是病理体质、是病理表现,是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又不能承认它们是疾病,这使他陷于两难的境地。在他的两万多流调报告里,没有疾病的份额;在他引入西医亚健康概念时,也不敢面对中医的疾病。甚至说出了“以后应用更完善的诊断方法区分可疑患病但实际无病的人和真正的病人”中医用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病物产物滞留来定义疾病观点,某教授是不认可的。某教授更完善的诊断方法又没有研究出来之前,中医体质学是无法去定义疾病了,中医学的观点某教授又不认可,那就只有认可西医对疾病的诊断了,这是某教授想说又没有说出的话。某教授的《体病相关论》就是某教授的体质类型与西医疾病的相关论。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293页,中医痰湿体质量化诊断标准一节里说:“痰湿体质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发现痰湿体质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中风等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说明某教授的《体病相关论》是他的体质类型与西医疾病的相关论。特禀质则表现的更为明显,除去了先天性疾病、遗传病,过敏体质和西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完全可以划等号的。
在《中医体质学》里中医疾病的概念被抹杀了,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被肢解了。这算不算偏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如果算的话,中医体质学还属于中医学的范畴吗?
某教授关于中医疾病的论述我们抄录几段在下面: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244页)中说:“发病即疾病的发生,是疾病的起始阶段,标志着人体从健康状态进入病理状态”。“疾病的过程实际上是邪正斗争的过程。人体内环境从生理平衡向病理异常的变化,病的变化发展就取决于正邪双方的斗争结果如何。”同书在(246页)说:“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或健康状态应为‘阴平阳秘’。这种平衡状态是动态的、相对的,它随时可以因人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干扰而被破坏,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就是说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生理平衡被破坏,导致紊乱失调。”“说明情绪的变化而致情感剌激过激,超过正常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从而影响整个人体气机的调畅,升降出入,进而导致生理平衡的破坏,导致疾病的发生。”从这四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病理现象的产生、心理平衡向病理异常的变化、生理状态被致病因子的干扰而被破坏、情志的过度剌激导致生理平衡的破坏,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他的八种偏颇病理体质阴阳气血已经失调却不是疾病。这与中医学理论是不着边际的。

2
发表于 2022-1-14 16:13: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2-1-14 08:55 编辑

某教授的辨体本身就是中医学八纲辨证中虚实辨证的一部分,没的虚实辨证也就没有某教授的辨体。
某教授在《王某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一书中说


一一所谓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是将中医诊疗模式复杂化了(概念不清,体质与疾病、证候,生理与病理不分)。所谓的辨体(八种病理体质),本质上就是疾病与证候(病理过程或状态),是慢性病迁延期或缓解期比较常见的八种证候(病理过程或状态)。
3
发表于 2022-1-14 16:35:24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的辨体质(八种病理体质),实质上可以看作是对慢性病迁延期或缓解期进行辨证论治的简化版(脏腑及气血津液辨证)。
4
发表于 2022-1-17 16:59:47 | 只看该作者
但此人却成了院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 00:43 , Processed in 0.0467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