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修改易于混淆的穴名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4 14:2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MINOPE=灵异怪医|郭祖荣|奖励积分 50|好贴|1223115682][watermark]修改易于混淆的穴名之我见
              
---------从计算机所排穴名音节索引谈起
郭祖荣
1982年, 中国针灸学会公布了” 关于针灸穴名国际化方案”. 使用汉语拼音来拼写经络和穴位名称.
但笔者在将针灸穴名用计算机按汉语拼音音节编排索引时, 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容易混淆的穴名, 它们的字母完全相同, 仅四声不同. 如: 二间(Er jian), 耳尖(Er jian); 扶突(Fu tu),
伏兔(Fu tu); 腕骨(Wan gu), 完骨(Wan gu), 中渎(Zhong du), 中都(Zhong du); 龈交(Yin jiao), 阴交(Yin jiao); 中渚(Zhong zhu), 中注(Zhong zhu); 紫宫(Zi gong), 子宫(Zi gong); 巨醪(Ju liao), 居醪(Ju liao). 此外, 还有关元(Guan yuan) 和关元俞(Guan yuan shu); 金门(Jin men) 和京门(Jing men); 腹通谷(Fu tong gu) 和足通谷(Zu tong gu); 腰阳关(Yao yang guan) 和膝阳关(Xi yang guan); 头临泣(Tou lin qi) 和足临泣(Zu lin qi); 鼻禾醪(Bi he liao) 和耳禾醪(Er he liao);等等.
     如果说后面提及的四组穴名已经用其所在部位作为” 定语” 区分开来了, 那么前面八对穴名怎么办呢? 笔者查阅了部分古典医籍发现好多穴名不只是一个穴名, 如<针灸大成>穴同名异类中就有一穴两名, 一穴三名, 一穴四名, 甚至一穴六名的. 为了区分上述这些易于混淆穴名, 建议不妨使用它们的别名, 如: 二间可以改用间谷(Jian gu), 扶突可改用水穴(Shui xue), 或伏兔改成外勾(Wai gou); 中都改用中郄(Zhong xi), 中渚改用水歧(Shui qi), 关元可改用丹田(Dan tian) 或大中极(Da zhong ji); 气海改用脖映(Bo yang)或下肓(Xia huang);
金门改用梁关(Liang guan), 完骨改用寿台骨(Shou tai gu), 头窍阴改用枕骨(Zhen gu), 阴交改用少关(Shao guan) 等.
      笔者以为这样一修改, 不仅可以避免针灸穴位的混淆, 减少计算机针灸处方出错, 还有利于国际间针灸学术交流, 使<针灸穴名国际化方案>更完善.

(注: 该文章发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年9期, 并被收录<现代针灸文献精萃>第二辑)
[/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28 00:34 , Processed in 0.0550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