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压力和威胁显而易见, 并且已经兵临城下,
国外的研究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对植物药的成分研究我们可以说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药研究, 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是中医, 但是市场根本不管你是不是传统中医药研究, 如果中医药失去了市场, 发展也就失去了源动力! 奎宁的合成取代了天然的金鸡纳, 青蒿素的使用影响了青蒿的使用, 黄连素的使用必然影响黄连的使用, 不管辨证论治还是不辨证论治, 近二百年来中医的衰败是和中医药使用比例的减少和化学药物的使用比例逐渐增多并行的,中医的纯正性和中医药生存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大,纯中医已经越来越少, 甚至真的如论坛上多位网友指出, 已经成为民间, 甚至生存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长此以往, 纯中医能否生存可能真的会变成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中医要不要变? 我始终认为, 中医要变, 中医药的研究要落实到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上, 中药能够有治疗作用,到底是什么物质和疾病或者致病因素之间的什么物质,如何产生相互作用,如何起到治疗作用,我认为是现在进行中医药研究的重点, 也是保存中医药疗效的重要手段质疑(当然保存中医临床疗效,保存老中医的疗效是更加直接的手段).
前一段时间我发了个帖子,讨论关于中药成分研究和破坏中医破坏传统文化是不相干的两回事儿, 主题居然被删除,今天看到这个帖子, 觉得更加觉得中药成分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认为, 需要有人继承疗效, 也同样需要有人去研究疗效下面的中药成分的作用机理, 两者的脱节只能使我们的中医中药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保存传统文化和进行成分作用研究要互补,可以指出各自和对方的不足,别人指出你的研究脱离中医理论, 也许是有道理的, 同样, 别人指出你的临床疗效是有疑问的同样可能有道理,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是为了你死我活, 讨论都要据理力争, 言之有据, 言之有物, 而不能互相谩骂.
个人见解, 欢迎批评, 谢绝谩骂, 多积口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