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02|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此病一直无法确诊,麻烦各位网上的专家看一下。谢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8-17 21:3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丈母娘得了一种病,
状况如下:
现在天气很热,
她生理上表现有热的现象:会出大量的汗,
但心里却很怕冷,不能吹风,有时摸上去手很冷,
有时打开冰箱也会被冷到。
起因是,
我丈人先前得了结核性胸膜炎病,
后来在治疗时,
丈母娘一旁照料,
后来就得了这个病。
现在在我们那儿都无法确诊。
在我那里的中医院也看过,
也吃过很多大热的药,都不见起色,
估计是药没对症.
临床症状:舌苔较厚,大便较稀,小便还好.脉象还好,现在天气越来越冷,所以我心很急,
拜托各位大夫了.
2
发表于 2003-8-17 23:49:48 | 只看该作者

此病一直无法确诊,麻烦各位网上的专家看一下。谢谢!

我认为是寒实里症,可使用单味大黄18g煎汤,煮沸5分钟即可
3
发表于 2003-8-18 06:11:21 | 只看该作者

此病一直无法确诊,麻烦各位网上的专家看一下。谢谢!

xulll先生:你学了中医?
4
发表于 2003-8-18 11:27:18 | 只看该作者

此病一直无法确诊,麻烦各位网上的专家看一下。谢谢!

那么请问错在何处?桂枝汤先生以桂枝名,当喜用辛温
该病我先认为应该用温补法,但该病人
“也吃过很多大热的药,都不见起色,”不知是否变坏
细想最后方推荐先泻后补,是为破前人弊,药行险,期一战建功
再用人参建脾丸或归脾丸加开胸顺气丸可愈也,
不知桂枝汤先生,及秦越人先生如何看待
欢迎讨论
另附:本人中医确为自学,没有任何文凭,喜行险着,每有奇效,
自认为擅长各类骨病(不含骨折),肝炎乃因家有绝方而已,
愿意请先达为师,不吝赐教,小子九叩谢之
5
发表于 2003-8-18 12:14:28 | 只看该作者

此病一直无法确诊,麻烦各位网上的专家看一下。谢谢!

这位先生,你是不是觉得除了用热药和寒下药就没有别的治法了?
况且病人自述服了许多热药,你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应该让病人将药方贴先出来研究一下嘛!
6
发表于 2003-8-18 12:28:47 | 只看该作者

此病一直无法确诊,麻烦各位网上的专家看一下。谢谢!

"她生理上表现有热的现象:会出大量的汗,
但心里却很怕冷,不能吹风,有时摸上去手很冷,
有时打开冰箱也会被冷到。"
据上分析所用热药似以姜桂川草乌为主,而寒未得退,
“舌苔较厚,大便较稀,小便还好.”病在腠里也
敢问学海无涯先生高见   

7
发表于 2003-8-19 09:10:54 | 只看该作者

此病一直无法确诊,麻烦各位网上的专家看一下。谢谢!

[这个贴子最后由黄岐建中汤在 2003/08/19 09:32a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xulll2003/08/17 11:49pm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是寒实里症,可使用单味大黄18g煎汤,煮沸5分钟即可
这看法,是对的。
只是 xulll 君的理论观点,有待商榷。“桂枝汤先生以桂枝名,当喜用辛温该病我先认为应该用温补法,但该病人……”,提示您误把桂枝汤视作辛温之剂了,而不知桂枝汤其实是“和剂”:芍药  与  大黄同功,又怎可以桂枝一味定性?欲知其详,请参看“理论争鸣”论坛的“桂枝汤与建中汤的‘中和’之义”一文。
“据上分析所用热药似以姜桂川草乌为主,而寒未得退”,这说明 xulll君对“温”与“热”的的区别不甚了了,不知草乌头“主中风、恶风、洗洗汗出”(《中药大辞典》引《本草经》)。其实,这病人用姜桂肯定是越治越虚,而若单用附子、乌头、干姜之类(不可与发汗之剂合用故强调单用),或竟以四逆汤辈主之,亦不远,不至大误,只是小误,也就不是仲景所谓的“此为逆”。您也以为“先泻后补,是为破前人弊,药行险,期一战建功,再用人参建脾丸或归脾丸加开胸顺气丸可愈也”,好像已经悟到了只有不出汗才是“补”的道理!只是没把它说出来,我的理解不知对不对?
先生 悟性极佳,多加琢磨,定可成器,望先生百尺竿头,更上一步!
有一句经文,共勉: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
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
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
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
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
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
足以乱经。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
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
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
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
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
天之道毕矣。”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
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
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
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
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方士的“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就是墨守成规;只知道“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就是不知道“变更其道”,而只会生搬硬套!以至于“胃中寒”被生硬地改作“胃家实”,白虎汤的治厥阴病,也不被重视,反而说“里有寒外有热”是误笔,慎之!
以上论点,也算是对  志一 先生要求对第一段经文作解的一次回答,就算是开个头吧,因为 志一 先生的题目 比较大,请允许我用这种方式“开个头”。不知先生意见如何?请谅解。
8
发表于 2003-8-19 10:08:18 | 只看该作者

此病一直无法确诊,麻烦各位网上的专家看一下。谢谢!

To xu111 先生:
首先声明,论坛会员发言讨论是平等的,不需要任何文凭学历。
由于你公开E-mail 信箱呼吁患者寄资料到你的信箱,这样做论坛是不欢迎,不提倡的行为。而且任何会员都会考察你的能力,是否能胜任。
从你的信息反馈,知道你是无心之失,请自已去删除掉那个E-mail 信箱帖子,在下也会删除掉回帖的。最好是在论坛公开讨论病例,这样对你也有帮助。
欢迎留在论坛讨论!
9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20:01:52 | 只看该作者

此病一直无法确诊,麻烦各位网上的专家看一下。谢谢!

各位好,麻烦大家了,
看了大家的发言,心中着实感激,
只是病人现在还在吃大热的药,
心中着实不安,
我们那儿的中医给她开出的药中,
好象有什么参和什么姜之类,(这字实在看不出,不好意思)
看来各位的发言,
似乎此病不能大补,
现在病人汗很多,
但又很怕冷,
常常是一边流汗,
一边不敢吹风,
一吹风就说冷,
我们家属看了也很心酸,
真的很可怜,
望各位能给我个具体的治疗方案,
并请赐个药方,
真是不胜感激了.
谢谢了.
10
发表于 2003-8-20 08:59:22 | 只看该作者

此病一直无法确诊,麻烦各位网上的专家看一下。谢谢!

[这个贴子最后由普济在 2003/08/20 09:01am 第 1 次编辑]

nbcl君:您好,
在您的描述中我没有看到病人口渴是喜欢饮热水还是喜欢饮冷水。如果病人喜欢饮热水,您可以试试下面这个方子,同时停止服用其他一切药物:
桂枝30克 白芍15克 防风5 生甘草10 生姜15克 大枣10枚(掰开)
上药一剂,用水泡两小时,大火煮开,小火煮10分钟,取汁,再加水煎煮一次,两煎兑入一大碗内分三次温服,服后盖薄被休息片刻,避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06:46 , Processed in 0.0537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