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调整经络的方法,乃临床治疗中之根本大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6 21:3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                 调整经络的方法,乃临床治疗中之根本大法
    经络,是我们医学前辈,几千年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现在人体内存在的,非常活跃的、非常奇特的一种物质。
    经络,是为人体输送气血物质的主干道,在人体内纵横交错,布满全身。通过经络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五官七窍,调节脏腑的阴阳,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经络,是祖国医学之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已被国、内外一些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对经络的不解之谜,仍在坚持不懈的研究,不断的推出新的成果运用于临床。但经络的临床价值,经络的奇特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宋.窦材《扁鹊心书》说:”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别病症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经络为识病之要道.”
    临床实践证实,在我们的医疗中,无论中医、西医,还是中医的外治法,必须要了解经络,掌握经络,运用经络,这是行医之根本。窦材在《扁鹊心书》还说“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经络故也,”“今人不明经络,故无能别病所在,”可见经络在临床中何等的重要。
    常有人到医院看病过后抱怨说,“到医院看病,什么病也看不好,看病前各种仪器检查一大推,最后结论为四个字,未见异常,开点小药给你打发走了。”这句话除反映医院里医生的医德外,还有个诊断方法的问题。搞西医基本上不懂得经络,甚至搞中医的人,在院校学到一些经络知识,但到临床上却不讲经络、忘掉经络。有的人会说,学经络是搞针灸的事,这事与我无关等等。这些观念在当前医疗界中带有普遍性,是目前中医止步不前的“毒瘤. ”经络果真无用吗?
    经络是行医之根本,是治疗中之大法。经络并不是舶来品,是我们地地道道的中国“货”,是我们老祖宗探索出来的人体科学,这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是国人的骄傲。
    窦材作为宋朝一名医学家,为《扁鹊心书》作序中有一段名句,讲的非常精彩,可为一读。“余初学医,尽博六子之书,以为是之理尽矣。然调治小病,百发百中,临大病百无二三,每怅已术之不精已。后遇关中老医,叩余所学,笑曰:汝学非是岐黄正派,特小技尔。只能调小,挨其自愈,岂能起大病哉!余即从而师之,三年,师以法授我,反复参详,遂与《内径》合旨,由兹问世,百发百中,再观六子书,真儿戏耳。但师授固简而当,意欲梓行,恐有未尽。遂将追随先师所历之法,与已四十年稔之所治验,集成医流正道,以教万世夭枉。后人得此,苟能日夜勤求,自能洞观其理,以见余言非谬。至若贤良忠正,孝子仁人,再为广布,俾天下后世,上可以救君亲,下可以济斯民。”
    人体的主要“部件”是什么,是五脏六腑,为其输送气血物质的通路是什么,是经络。五脏六腑如果没有经络传输气血物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因为有经络这种特殊物质的传递,才维持脏腑的运转,才有生命的存在。当脏腑患病,首当其冲受到创伤的是经络,使经络运行缓慢,阴阳失衡,气滞血瘀,然后,在身体一些部位,出现一系列的病症反映。但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整患病脏腑的经络,点按(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就会改变气血循环的速度,及时满足了脏腑缺血的需要,恢复脏腑的运转功能。
    经和络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经,是纵向的,它决定气血运行的方向,路线,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络,是横向的,布满全身,络有子络、孙络,是络将经联系起来。通过经和络的作用,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维持脏腑的各项生理功能。所以,经络在脏腑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经和穴在临床意义也不相同,经是通往脏腑的通路,穴位是经脉中的一个点,经脉通过穴位之间的传递,调节气血运用的速度及容量。从经、络、穴的特性看到,在治疗中如果不按照经络判断和治疗疾病,就要犯“方向性、路线性”的错位;点按经络上的穴位,如果要是不准确,力量不适宜,就会影响气血传输的速度和容量。有时选用几个穴位,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于脏腑病症的治疗,仅仅依靠几个穴位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确定经络(路线)的前提下,点按穴位,通过穴位的传输,才能达到对脏腑的治疗作用。因此,经络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经络无处不在,经络无所不能。
我从医二十余年,运用经络从事于临床治疗,发现人体无论患何种疾病,均需在五脏六腑中查找患病的病因,通过调整患病脏腑所属经络,绝大多数病症,包括疑难病症,都能得到治愈,而且,有些病症的治疗,立即见效,使病情及时得到控制。如此可见,运用经络在治疗中的奇特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运用经络于临床,并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治疗中之大法,医者须精而从之。运用经络不仅医治脏腑以外之小病,而且能医治脏腑中之大病。
发生在脏腑之中的病症,都要经过脉诊,根据脉诊得到体内的信息,然后,确定发病的病因,调整患病脏腑的经络辨证论治。
    我行医初期,接受治疗的第一个病例,是股骨头坏死。这位先生六十五岁,家住农村,在头十年前,从拉苞米杆的车上摔了下来,经医院拍片检查,诊断为无菌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走路一瘸一拐的,因腿痛走到几百米就要休息一会,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股骨在人体中是一块非常特殊的骨组织,它要承受人体自身的重量和各种负荷,但股骨周围肌组织的血管极不丰富,除一些大的血管外,小的血管非常少,因此,血运不发达。当腿部受到外伤或其他因素伤害,血运停止六小时以上,很容易导致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从生理结构上看,股骨的周围有骨膜、经筋、肌肉,以及血管、神经等组织,维持股骨运转的生理功能。当股骨受到损伤,血运停止,股骨及周围组织失其所养,逐渐发生退变,使股骨头等周围组织的功能下降而丧失,发生病理上的变化。
    祖国医学认为,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脾、肝、肾都要通过经络的传输,为股骨周围组织输送气血。为此,治疗股骨头坏死,最简捷的方法,应从调整脾 、肝、肾这些主要脏器的经络入手,扩充经脉,调整阴阳,从而增强股骨的活力,恢复脏器的功能。
    病因确诊后,每天根据脉象的变化,调整患病脏腑的经络,通过穴位之间的传递,不断改变气血循环的速度,满足股骨周围组织(肌肉、经筋、骨膜)的缺血的状态,使病症一天好试一天,共治十五天,基本恢复了股骨的生理功能。可下蹲,盘腿,不仅解决了走路上的障碍,而且一口气可以爬到六楼。
    后来据家人说,回家后能正常地从事农村一些劳动,一直到病故,病症始终没有复发。
乳腺增生是女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用药不当,乳腺增生发展到乳腺肿块,也时有发生。
    有一位女士,四十五岁,因双侧乳腺肿块,到我处求治。这位女士患乳腺病有十来年,曾去过多家医院诊治,其中包括中医 、西医的治疗,均无疗效。后听人相劝又去妇婴专科医院检查治疗,服用一段中药后,病症不仅没得到消除,再次检查时,竟发现双乳形成了肿块,加重了病情,而且需要手术治疗。
    乳腺由增生发展为肿块的原因,是对病因的判断上有误。乳腺疾病的病因历来认为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所致。肝胃之气如何达于此,元代医学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一书中解释:“乳房阳明胃经所经,乳头厥阴肝经所属。”
    从经络运行的通路上看,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甲内侧后缘,在此接纳足少阳胆经之气,从丛毛起上行于足背,经内踝前方,沿肱骨内缘上行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叉于足太阴脾经后面。向上经膝关节内侧和股内侧正中,入阴毛中,分支分布于外生殖器,在生殖器两侧上行,入腹中,------并穿过胸腔分布于乳头。
    脉象上判断,肝脉弦而余脉平,病因也在于肝。
    根据古人的认定、脉象的诊断、及经络的走向,对乳腺疾病病因的结论是一致的,病因在于肝。所以,治疗上应以治肝为主,调整肝胆的经络,然后,再加上奇穴,和其他的一些治疗方法,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乳腺病得到治愈。
    在我处经运用经络调整法,近三个月的治疗,双侧乳房手触摸甚至用手敲打均无痛感,乳腺肿块不翼而飞,经医院再次检查,诊断意见为,双侧乳腺正常,解除了需手术的”警报”。
    骨折,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愈合吗?古人对接骨曾有过论述:“筋动骨此当续筋接骨,非调治三、四个月不得”。(疡医大全)现代医学也认为,骨伤从骨痂的生成到愈合要分三期, ……… 。从骨折开始到骨连接一般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运用经络调整法治疗骨折,仅需十五天就痊愈了,是经络调整法在治疗上的奇妙作用,改变了骨折在百天内才能愈合的历史。
    一年春节前,一位十七岁的男孩,仅在一米距离的冰面上溜冰时不慎摔倒,站立不起,其姑姑急忙带到医院,经X 片照像检查,诊断为:左胫骨下端不完全骨折,医院建议腿部打石膏处理,其姑姑是我的老患者,了解我的治疗方法,没有同意医院的意见,当天就带孩子来我处诊治。
    治疗前,孩子关切的问,爷爷,我到开学只有三十天了!能不能不影响我的上学呀?我说,有病了,就不要考虑的过多,现在治病要紧。不过,我和你双方努力,每天为你治疗两次,你要积极配合,病期很有可能缩短,不耽误你上学。
    现今医院对骨伤的治疗常用的方法是外治法,或者用石膏包裹,或者用木板包扎,然后静养等待伤势自然恢复,除此以外,好像无其他更好的方法。这种消极静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外治不如内调,外治是标,内调才是本。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何处患病,都是人体当中的一个部分,都离不开五脏六腑营养的灌注。因此,骨折虽伤在外,而病应在内,必须从内脏而调治,加快体内气血循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使骨的生长,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古人对骨伤的内治有很多精辟的论述。李东垣说:“夫从高坠下,恶血流于内,不分十二经络,医人惧做中风”。 又说:“血者,皆肝之所生,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所伤,必留于肋下,盖肝主血故也”。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又说:“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郁结之肿,其患可愈”。
    《伤损论》又说:“夫伤损必须求其源,看其病之轻重,审其损之深浅”。又说:“伤损后有当先表里而后服药者,为医者当循其理治之。然医意者,不知意者,非良医也”。
陈远公说:“内治法宜活血祛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出,瘀不出则骨不能接也”。
    古人对骨伤,伤在外而治在内早有明训,但至今仍不尊从祖训而妄行,使多人仍受骨伤疼痛之苦。
    实际上骨伤后,其神经、肌肉、韧带、骨等组织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伤害,然后,通过经络传递到所属的脏腑。所以,骨伤后必造成多脏器受累,增加体内血运的阻力。
中医学认为:骨伤后的肌肉、韧带、筋膜、骨等组织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损伤,每个受伤的组织与脏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韧带筋膜,主疏泄,调整和分配血量;肾主骨生髓,化精血。所以,治疗中要以调整肝经为主,脾、肾经为辅的治疗原则,通过针对性的治疗,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整气血,才能加快骨伤的恢复。
    根据伤外治内这一治则,以调内为主。运用经络调整法为其治疗,当治疗进入到第十五天的下午,学生对我说,爷爷,我摸骨折的地方好像没有缝了!我开玩笑的说,可能是电焊把骨头缝焊好了。第二天到医院做了X片检查,骨缝愈合良好。为了增强骨的密度,又继续治疗十五天,总共治疗三十天,孩子就高高兴兴的上学去了 。
    治疗骨伤迅速好转的原因有三:一、遵循古训,坚持外伤必治内的原则;二、坚持中医学的“整体观”,全面调整患病脏腑的经络;三、取决于经络传感的速度,经络直达脏腑,有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
     五官方面疾病的病因,绝大部分也与内脏系统有关,这是脏腑与目相通的原故。
我曾遇到了这样一例病例,这位患者是过去的邻居,因眼睛红肿来我处就诊。看病之前问我,眼病能不能治疗?我说看什么眼病,如果是单纯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之类的病症,应属于眼部疾病。但好多五官上的疾病,并不是眼病,而是内脏患病的一种表症,其病因都来源于其脏腑。
    我观察其眼部情况,见右眼红肿,睁眼困难。询问病情时,这位女士说:眼睛红肿一月有余,在医院开了不少消炎药,但红肿始终不消,不知何故?我说,诊脉后再说,她说,眼病还看什么脉呢?我说,这你就不懂了,分布眼部的经脉竟高达18条,说明眼睛与其他器官相比,是何等的重要。经诊脉为,肝脉弦,余脉平,病因在肝,是病在中焦,肝胆火旺所致。肝火为什么如此旺盛?根据脉象的变化,已猜到她心中一定有隐情,于是我问到,何事如此大的火气呀?她反问说:何以知之?我说:肝脉弦而盛,脉象告知。接着向我叙述前几天发生的事情,心情非常不悦地说:一朋友有一事托付于我,事情办成之后不仅不诉感激之情,反而反目成仇,第二天晨起,我就发现眼睛红肿,至今不愈。
    〈灵柩.脉度〉说:“肝气通于目”。〈灵柩.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 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脉的传递,皆上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有着内在的联系。“肝开窍于目,”肝主目,肝血养目,眼睛又为肝的外候,所以,当生气大怒的时候“血余则怒”,“怒则气上,”眼睛红肿不消,应是肝火上逆所致,所以,在治疗上并非消炎药能达到目的,应采用舒肝理气、平肝祛火为主的方法治疗。
    根据患病的脏腑,运用经络调整法治疗。首先调整肝、胆经,使肝胆阴阳平衡,然后,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接着,又调整心包、三焦、小肠经脉,以泻去体内的肝火,达到疏肝理气,平肝熄火的作用。
    治疗后,眼睛症状立见功效,眼睛睁大,视物较清晰;第二天来诊,眼睛又见红肿,治疗后,症状又有所减轻,眼睛的感觉非常好;第三、四天的症状相同,但是,每相隔一天,眼睛却一天比一天红肿。到了第五天,眼睛的分泌物已经把眼睛遮住,使眼睛视物不清,红肿越发严重了。这时,这位女士问到:每次治疗后,眼睛的感觉都非常好,但到第二天晨起,病症又重了一些为何故?我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特定的规律,当事物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事物必然向它相反的方向转化,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眼疾的治疗也应同理,它的治疗是一个过程,谁也不能违背自身的规律。你的眼睛红肿,是由肝火过盛引起的,毒火各走一经,就像有的人上火嘴唇起泡,有的人上火拉肚子一样,你上火是上到眼睛,眼内的毒火必须从眼内排出。眼睛治疗时感觉好,相隔一天又见肿大,是体内排毒的表象,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并不是病情加重,因此不要多虑。经讲解明白了这个道理,虽然明白了道理,但还需以疗效来证实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治疗到第六天,眼睛开始消肿,而且一天好似一天,治疗到第十天,眼睛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
    病症可分为脏腑疾病,经络疾病两种类型。脏腑发生的疾病,通过脉诊易做出判断,但在经络运行上出现的障碍,在脉诊上无法断定,只能通过经络辩证,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根据经络走向判断疾病的方法,是绝无仅有的好方法。
    一位女士,四十岁。大约在上中学时,双侧下颌关节就出现了障碍:嘴嚼功能受限,嘴不能张大,张大嘴时不仅疼痛,而且发出咯咯的响声等。为此,曾去过几家医院诊治,采取的治疗方法,不是在下颌部揉搓,就是在下颌部向下压,结果病情不仅不见好转,而且挂钩部红肿严重,为此,不得不放弃治疗。最近这位女士又看了一位骨科医生,这位医生检查病情后,说出一句结论性意见,你这种病症无法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功能减退,下颌很容易脱落,你平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张大嘴,如果张大嘴挂钩每天都要脱落几次。这位女士不听到好,听过这为医生的“良言”相劝,心情越发紧张。
挂钩痛的病因按照经络走向的方法,不仅很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治疗方法非常简单,治疗后可立见功效 。
    这位女士,因挂钩痛长期得不到治愈,加之这位医生的良言,更加心有余悸,所以,来我处治疗前首先问到,我这种病能否治愈?我说,所谓挂钩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不是难症的范畴。患病的病因既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又便于治疗。这例病症近几年治愈多例,基本上是屡试屡验,你用不着害怕,治疗后你自然就会明白了这个道理。
从病理上看,挂钩痛是由于外伤、劳损以及无菌性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组织之间的功能失常。此病症可出现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处慢性疼痛,疼痛可向耳后放射,张口活动受限,并出现局部牵拉性疼痛,颞下颌关,节运动时常出现关节脆响,而且常因嚼硬物、打呵欠、受寒而加重。
    挂钩位于面部的一侧,分布的经脉有,胃经、胆经、小肠经等,由这三条经络,维持面部(挂钩)的生理活动。
    足阳明胃经经脉,起于鼻旁,挟鼻上行,左右交于鼻根凹陷处,旁行入目内訾,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复出,环绕口唇,左右下交于颏唇沟,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至大迎。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在此接纳于少阳三焦经经气。向上行至头角,在向后屈而下行,至尔前上方,绕耳后,沿颈部下行至肩上,-------。
    手太阳小肠经经脉,起于手小指尺侧端,-------经过胃分布于小肠,在锁骨上窝分支,沿颈侧上行,经过下颌角处斜行至外眼角---。
    这三条经络均运行于面部,正由于这三条经络的运行受阻,气滞血瘀,才使得嘴嚼肌等组织的功能失调,肌组织供血出现了阴阳失衡,满足不了嘴嚼运动, 导致嘴嚼的功能障碍,开阖受限而出现疼痛,这是患病的直接病因。正是这三条经络统辖面部的生理活动,但由于不是脏腑的病症,在脉上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患病的脏腑,这种病症只能从经脉的走向上判断病因,才是最佳的诊断方法。因为病因判断正确了,那么,在治疗上就容易见效了。
讲清了挂钩的生理及病理后,开始运用经络调整法为她治疗。首先从调整胃经起始的点承泣穴开始,点按仅几分钟,挂钩部开始微微出现热感,接着又点按胃经、胆经、小肠经在面部的几个穴位后,她的挂钩部上下活动了几下,感到嘴有所张大,痛感有所减轻,这时我发现在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之后病症一天好似一天,总共治一周,二十几年的病症,就在非常轻轻松松之中,得到了治愈。
    有一年的秋天,我的左小腿外侧突发酸痛,也就是腿肚的外侧,在膝关节下大约近两寸长的一段距离,感到有沉、涨、酸等症状,属于阵发性的发作。病情发作时,腿部酸胀的这一段,感到疲乏无力,而且涉及到整个腿都没有劲,有站立不稳,欲倒欲摔失控之感。为了研究病情,我连续几天品查病症的变化,其病症的位置、痛感,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
    根据病痛部位的隶属关系,应属于胆经经脉偱经路线的范围内,是胆经经脉供血失调,经气运行受阻所致,是胆患病。
    足少阳胆经经脉,起于眼外角,在此接纳手少阳三焦经经气-------从髋关节后方沿股外侧,经膝关节外侧,下行经腓骨、外踝前面、沿足背至第四趾的外侧端-----。
病因确诊后,采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根据“左病右治”的原则,选用与左腿相对应的右腿,取胆经的阳陵泉穴、风市穴、外丘穴拔火罐,拔罐近一个小时,启罐后腿部的症状立即恢复正常。因及时治疗,仅此一次拔罐治疗,腿部的病症,就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以后这种病症再也没有复发。
    一位女士、五十三岁,年轻时身体就不太好,多病缠身,多年来基本上天天嘴不离药,靠药来维持,因为自身的素质差,一种病没见好转,另一种病又接踵而来,真是“按住葫芦又起来了瓢”,听说我这里运用经络调整法治病不用药物,就前来我处诊治。
    在我处治疗十几天,头痛、胃痛等等的一些病症,均见好转,而且疗效显著,但下颏下弯时,枕骨(后脑)痛并没见好转。王说,从治疗开始到现在,枕骨痛就一直没大的变化,因为每时每刻都在痛,心里总有负担。我说,治疗这些天枕骨痛不见好,出现这种情况的病因非常特殊,我为你每次治疗后,脉象都为平,出现平脉说明患病的脏腑,经过治疗阴阳得到平衡,各种病症应该好转,但枕骨部没见好转,是因为枕骨痛属于经络上的病症,因此这种病因不上脉。据我多年临床观察,一般说不上脉的病症,病情并不十分严重,只是对病因如何做出的判断,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治疗而已。接着我对她的病情,又进一步解释说,你的这种病不上脉,是说明病症还没有侵入到脏腑,而是在经脉运行的通路上徘徊,游离于脏腑之外,所以,在脉象上不能真正反映出患病的病因。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起于两眼内角,在此接纳手太阳小肠经之气,上行督脉两旁颅顶卤会穴两旁。 …………其主干线下行于 督脉两旁至项,在枕骨下方又有一分支进入脑 ,并联系于脑后的络脉,…………。
    我对她说,从膀胱经经脉的走向上看,枕骨痛的部位属于膀胱经的范畴,只要调整枕骨的临近的穴位,就有可能抑制枕骨痛,我判断的正确与否,从治疗后的效果便可得到验证。于是治疗从膀胱经的起始点睛明穴开始,向后用手点按,直到天柱穴为止,然后,又选用临近的奇穴,治疗后病情立即好转,下颌下弯时,枕骨一点痛都没有了,接着,又为她连续多天治疗,患病病痛的位置逐渐缩小,一天好似一天,仅治疗几天,就解除了王女士多年的忧虑。
    在临床上所谓的疑难病症,实际上不是疑,更不是难,是采用什么样方法治疗的问题,如果方法运用得当,病症并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运用经络调整法判断病情,有很多病症就一目了然了。
    我一位连襟,一天晨起,大腿内侧突然出现锐痛,疼痛的直哼哼,不能下床走路。
病发当天,曾去附属医院拍片检查,怀疑为股骨头有病,因病因不清,又住院做了进一步检查,几经检查因病因不清自己要求出院。
    第三天来电请我到家为他诊治。根据他病痛位置判断,病因发生在脾经循经的通路上,是脾脏患病;通过诊脉,脉象为脾脉虚,余脉平,病也在脾脏,两种诊断方法,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病因均在于脾。我对他说,病因很明确,大腿内侧痛是为撞伤后损伤到大腿肌组织所致。他说,我没有过撞伤!我说,撞伤的当时,因为大腿肌肉组织丰富,毛细血管破裂微量出血,可能无太大的感觉,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代谢受阻,气滞血瘀时,才出现了西医所说的锐痛。没有无缘无故的痛,因为你种下了撞伤这个因,所以,出现了大腿病痛这个果。
    从经络循经路线上看,足太阴脾经经脉,起始于大趾端内侧,在此接纳足阳明胃经之气,…………,经膝关节膑骨内侧,股内前侧,直行至腹股沟部入腹中,…………。
    根据脾经经脉循经的路线 ,病因也在脾脏。确诊后,我对他说,我说的对不对没关系,“不看广告看疗效。”我为他调整脾、胃经络,治疗后,他的痛感立即减轻,下床可以走路。他高兴对我说,这真怪!你摸几下怎么就好了呢?我说,这是因为对症。这叫做科学,是人体经络的科学。经过二十五天的治疗,经诊脉,脾脉为平,这种脉象的出现,标志脾胃恢复的正常功能。连襟说,我这几天感觉非常好,上两天骑车爬坡、跑步、快走什么的还都不行呢,现在,这些活动都没事了。
有人曾说,运用经络治病多难呀!果真难吗?古人把现成的东西奉献给你,你有什么难的!实际上难是难在你没有用心而已。
    一年严冬的一天,我的孩子去外地上货,因对天气估计不足,穿羽绒服而没戴帽子,进完货上车后,发现耳朵向下淌黄水,这才知道耳朵冻伤了。回到家我发现他耳朵发黑,用手摸时没有痛感,这些病症说明病情很重。我安慰说,不用怕!不是大病,治疗后你的病症马上就会好转。这次,我不给你治疗,用你自己的手治疗,看看疗效如何!其实,是想用他自己治疗的切身体会,诱导他学医的兴趣。于是我说,你这是什么病呢?是冻伤,不用药怎么能治疗呢?首先你要明确,耳朵的部位,分布在手少阳三焦经运行的路线上。手少阳三焦经起于第四手指端背面尺侧,在此接纳手厥阴心包经之气,---------从胸中分出一支,出锁骨上窝,上项行于耳后,分支上行耳上角,绕至耳前到颧骨弓上缘-------。从三焦经运行的通路上看,耳朵冻伤是在三焦经,是病在三焦。因此,经络上发生的病症,不用诊脉,只要按经络走向治疗就完全可以了。这回你按照腧穴图谱自己治疗,三焦与心包互为表里,你先调整心包经,然后再调整三焦经,两条经脉调整后,气血循环立即发生改变,使经脉运行形成一个环路,达到了阴阳平衡。然后,再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调整肝、胆经脉,治疗后,耳朵开始微微发热,每天自己按照腧穴图谱治疗一次,仅仅治疗几天,一个没有接触过医学,没有学过医的孩子,用自己的手,就将那么严重的冻伤治愈了。
    我多年从事临床,包括自我治疗,运用调整经络这种疗法,治疗诸多脏腑疾病和经络走向上的疾病,均取得极好的疗效,有的病症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疗效的取得,并不是我的高明,而是老老实实遵循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通过调整经络这种方法的治疗,得到的丰硕成果而已。
    用经络法诊断疾病的方法有两种:
    一,脏腑疾病。病在脏腑的疾病,这种疾病只有通过脉诊,洞察体内脏腑的微妙变化,确定发病的病因。
    二、经络病。经络病是病在经络的周围,然后,根据病痛点的位置,确定临近的经络。
掌握经络诊断和治疗的这种方法,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只要具备一定经络学的常识,用你的一双手,就可以远离医院,完全可以自我治疗,健康就握在你的手中。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9-5-29 00:45: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调整经络的方法,乃临床治疗中之根本大法

对楼主所言深有同感 支持 !
2楼的可不可以把话再说清楚些 脏腑之病靠脉诊诊断很正常 有什么吹大蛋之说  

-=-=-=-=- 以下内容由 yatte2009年05月29日 00:46am 时添加 -=-=-=-=-
像2楼的话可以无视
3
发表于 2009-5-29 04:51: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调整经络的方法,乃临床治疗中之根本大法

多谢lqs先生分享。如此好文,难得。

-=-=-=-=- 以下内容由 fans2009年05月30日 07:02am 时添加 -=-=-=-=-
许多中医人忽视了经络。可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9 03:05 , Processed in 0.0748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