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茯苓四逆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7 08:3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方为治疗肾阳虚烦躁轻证的主方,以烦躁,肢厥,脉微细为主证。方中用四逆汤回阳救逆,人参益气养阴,茯苓重用安神。现代用于各种心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慢性肠炎、大汗等见阳虚而阴液不继者。
学友余传广医案——病毒性肺炎:
董某,男,1岁。94年2月28日诊。
其母诉:患儿15天前发病,在镇医院诊为“病毒性肺炎”经输液,打针,口服中药(药不祥)病情不见好转,来本所就诊。
刻诊:面色咣白,鼻流清涕,神萎欲寐时烦躁不安,咳嗽气喘,鼻翼煽动,低热不退,动则汗出,大便清稀,稍一咳嗽则肛门流出清水,舌淡苔白,脉微细。
辩证:太阴、少阴合病,正虚邪恋,治以温阳益气,扶正祛邪。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茯苓四逆汤。炙麻黄3g,附子4g,细辛3g,炙草3g,茯苓12g,红参8g,黄芪12g,干姜3g,五味子3g,蚤休6g。2剂,水煎服。
服1剂咳喘减半,2剂服完热退喘止,大便转正常。唯有轻咳,此邪气未尽,正气未复,仍按原方稍事加减而愈。
按语:病毒性肺炎,多发于冬春季节,抗生素治疗无效,西医没有理想的方法。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肺胀”、“咳嗽上气”、“马脾风”、“肺炎喘嗽”范畴。发病后可因体质不同,治法不妥而出现不同的变证,或邪陷厥阴,或心阳虚衰,或正虚邪恋等。麻附细辛汤,茯苓四逆汤均出自《伤寒论》,一为太少两感而设,病机为肾阳虚衰,客寒袭表;一为阳虚厥逆烦躁而设,病机为肾阴阳俱虚。本例见神萎欲寐时烦躁不安,脉微细,是少阴阳虚之象;大便清稀,咳嗽则肛门流出清水,鼻流清涕,咳嗽气喘,鼻翼煽动,低热不退,动则汗出为邪伤太阴。太(阴)少(阴)两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茯苓四逆汤。方中麻、细、干姜宣散寒邪,温肺化痰治其标;参、芪、苓、草、附子温阳益气治其本。五味子散中有收,蚤休化痰解毒标本兼顾。二方所主病证虽与病毒性肺炎不同,但病机相同,药证吻合,故服后可收到如鼓应桴的效应。
2
发表于 2007-11-27 21:19:45 | 只看该作者

经方临床应用实录-茯苓四逆汤

疾病不同,病机相同,异病同治,同样效佳,正是中医的优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7 04:18 , Processed in 0.0610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