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当版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3 19: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斑竹好!
本人申请当针灸推拿版的版主!

-=-=-=-=- 以下内容由 长命平安2008年07月24日 10:50am 时添加 -=-=-=-=-
杜宜征,2006年毕业于山东力明职业学院针灸推拿专业。
2005年7月--2006年6月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实习。
其后在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进修一年。

-=-=-=-=- 以下内容由 长命平安2008年07月24日 11:06am 时添加 -=-=-=-=-
针灸治则
针灸的处方与中药的处方一样,也要辨证施治,同样要分清标本,从而控制针灸强度。前面将疾病主要分类为脾虚(阳虚),肝郁,湿热,阴虚,外感等证,针灸治则的分析也围绕此展开。下面的分析是理论为主,并参考了部分实际操作,仅供读者参考,由于对穴位解剖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必定存在很多错误。因为针灸不同的穴位同样可以获得相似的疗效,所以针灸的处方是可以变化的,但其基本原理是不变的。
单纯的针灸往往效果有限,并且治标快而治本慢,所以配合药物治疗是最理想的。针灸的针对性很强,这是药物所不能及的——药物的弥散性较大,所以针灸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不论什么样的疾病,针灸强度宜根据脉象而定,脉象是针灸的重要根据。
1.脾虚
脾虚之症必见脉象缓、弱、沉、细等特点,若见脉象极其弱,则不宜针灸,以免针灸后血管扩张而血压进一步降低,使脑供血不足,引起晕针。但可以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待病情有所好转,脉象转强后再针灸。脾虚的针灸以健脾生血为治本之法,所以可以选脾之募穴章门,肝之募穴期门为治本之穴。针灸章门和期门,能增加脾和肝的血流量,增加供血和供氧,使脾肝氧化代谢增强。肝脾功能增强能使消化功能增强,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加身体能量供应,提高血容量和血压。肝脏又是重要的造血器官,虽然成人的肝脏不能制造红细胞,但能制造血浆蛋白,肝脏功能对血容量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但需注意,若过度针灸期门,可能会出现肝郁之症,
脾虚是本证,而身体的其他组织因为各种因素并发标证,则可以选取标证所在位置的穴位针灸。例如,食少纳差,可以加胃之募穴中脘,便溏加小肠募穴关元,便秘加大肠募穴天枢,足跟痛加昆仑、大钟,生殖系统诸症加气海,小便不利加膀胱之募穴中极等。下面对一些病症分述。
由于本病血压偏低,不宜选取过多的穴位针灸,也不宜针灸强度过大。
一、 眩晕(头痛)
由于脾虚而使气血不足,血压偏低,脑供血不足而眩晕(头痛)。
处方 章门 期门 风池 翳风
风池和翳风是营养脑部血管途经的重要穴位,针灸这两个穴位可以增加颅内血流量。
二、 腰痛
由于脾虚而使腰部组织供血不足,或夹寒湿。
处方 章门 期门 肾俞 腰阳关 命门
肾俞、腰阳关、命门为腰部组织穴位,针灸这几个穴位可以增加腰部组织血流量。
三、 呕吐(胃痛)
由于脾虚而使胃脘虚寒呕吐(胃痛)。
处方 章门 期门 中脘
中脘是胃之募穴,针灸该穴可以促进胃血管扩张,增加供血供氧。
四、 泄泻
由于脾虚而使血容量不足,血管收缩,小肠的吸收能力减弱而泄泻。或者因肾脏排泄能力减弱而五更泄泻,即为肾阳虚泄泻。
处方 章门 期门 关元
关元为小肠之募穴,针灸该穴能促使小肠血管扩张,增加消化吸收。
五、 便秘
因气血不足腹压减小而便秘。
处方 章门 期门 天枢
天枢为大肠募穴,针灸该穴可以促使大肠血管扩张,增加大肠供血供氧,促进排便。
六、 癃闭
因脾虚而肾虚,小便淋沥不爽。
处方 章门 期门 气海 中极
中极为膀胱之募穴,气海是营养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血管旁边的穴位,针灸这两个穴位,以期增加相关组织血流量和供氧,促进排尿。
七、 咳嗽
因脾虚而痰湿咳嗽。
处方 章门 期门 中府
中府为肺脏之募穴,针灸该穴可以促进肺脏血管扩张而化痰燥湿。
八、 痹症
风寒湿痹都是以脾虚为病理基础的。
根据病症的不同部位选取相关穴位针灸。
处方 章门 期门
如,肘关节酸痛,加曲池、天井;膝关节酸痛,可以加内外膝眼、梁丘、阳陵泉等。
九、 阳痿
脾虚所致阳痿,是因为血压偏低,血容量不足,生殖系统供血减少,以及肾脏激素分泌减少,神经控制功能减弱引起的。
处方 章门 期门 气海
气海是营养生殖系统血管旁边的重要穴位,针灸该穴位,可以增加生殖系统血流量。
十、 漏下
女子漏下是因脾虚而气血亏虚,血容量不足,血管收缩所致凝血性出血。
处方 章门 期门 气海
针灸气海以增加生殖系统血流量,促使血管扩张而止血。
2.肝郁
肝郁之症可以选取肝俞做治本之穴。肝俞和肝脏的位置比较接近,针灸该穴位,可以减少肝脏的血流量,降低肝脏血压,从而使肝脏氧化代谢强度降低。其他穴位则可以根据症状选取。如,胸肋酸胀可以加天池穴;乳房酸胀,可以加乳根穴;泛酸、呕吐,可以加中脘、章门;便溏加关元;痛经加气海等。天池、乳根、中脘、章门、关元、气海——这些都是营养相关病症区域组织血管边缘的重要穴位。
3.湿热
湿热是血压偏高,氧化代谢较强的病症,常因为血压偏高而发生渗出性炎症,或是因为血压偏高而使组织液滞留,引起缺氧,或是因为血压偏高而出现发热等症。所以治疗方法是采取远端取穴,通过降低远端组织血流阻抗而降压,减少炎症物质渗出,降低氧化代谢强度并解热,还能减少组织液滞留,缓解缺氧。治疗本病的治本之穴位可以从五输穴中选取,根据脉象强弱,选择合、经等穴位,脉象强者选合穴,稍弱者选经、输等穴。治疗时,应该随时观察脉象,以便获得最理想的效果,也可以避免针灸强度太大而使血压过度下降。外感风寒、风热的病症也表现为血压偏高,其治疗方法可以参考湿热的治法。下面是简单分述。
一、 中风
中风是因为血压偏高,而引起意外脑出血,或是因为脑血压偏高而使组织液静压升高、组织液滞留,所以出现脑缺氧,常因为外感或内伤所致。不论什么病因,针灸的急救治疗方法基本一致。中风多见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舌强言蹇,口眼歪斜等症,脉象弦滑有力。(传统理论中,有所谓脱症中风,脉象细弱,不适合下面的治疗方法)
处方 足三里 阴陵泉 少海 曲池 水沟 百会
五输穴的选取可以根据脉象添减,以促进四肢血管扩张而降压。选取水沟和百会是使颅外血管扩张,降低颅外血流阻抗,由于颅外血管和颅内血管紧密相连,因而可以有效降低颅内血管血压,从而减少脑出血,或是减少脑内组织液滞留,增加脑组织供氧,是治标急救之法。
本病经救治后,虽然清醒,而往往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如果脉象已经基本平稳,病情也已稳定,可以选取风池、翳风、哑门等穴位治疗,以增加损伤组织供氧供血,促进这些组织修复。
二、 头痛
湿热所致头痛病因与中风基本一致,同样由于血压偏高,氧化代谢过强而缺氧,或是因为组织液滞留而缺氧。但症状相对缓而轻。
处方 足三里 少海 地仓 百会
与中风比较,症状相对较轻,所以选取的穴位也可以较少,刺激的强度也可以减弱。
三、 热痹
表现为关节酸痛,局部红肿,痛不可触,多有发热,口渴等症。脉象滑数。本病是因血压偏高,血管过度扩张,组织液中的血液回流物质增多,而出现渗出性炎症。
可以选取无炎症、无症状四肢之五输穴针灸治疗,也可以选取背部各俞穴,以降低血压,减少血液中物质渗出。对于有炎症关节,可以选取下游组织之穴位针灸,促进下游组织血管扩张,从而降低上游发炎组织血压,减少炎症物质渗出。
四、 腹泻
湿热所致腹泻,或因为食用不洁食物(如痢疾),或因为内伤所致。病因虽然不同,但都表现为脉象有力,舌苔黄腻等证。都是因为血压偏高而使体液渗出增多,肠道吸收减少,引起腹泻,并往往伴有因为组织液滞留而缺氧疼痛症状。针灸治法一样。
处方 足三里 胃俞 小肠俞 可以根据脉象及症状轻重,选取四肢五输穴及背部各俞穴,以促进血液分流,降低消化系统血压,减少体液渗出,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五、 癃闭
湿热所致癃闭,常因血压偏高,致使泌尿系统出现炎症,因而尿路受压迫而堵塞不畅。所以针灸治疗以降压、消炎为目的。
处方 委中 膀胱俞 选择上述两个穴位,以降低泌尿系统血压,减少炎性渗出,降低组织液静压,促进组织液回流,改善缺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可以根据实际效果添改相关穴位,但选穴的原理不变,只在于调整血压下降程度。
六、 咳嗽
湿热所致咳嗽,因组织液滞留过多,气体交换不利引起。表现为痰粘色黄,或有身热,舌苔黄,脉象有力。
处方 尺泽 肺俞
选择上述两个穴位,以降低肺脏血压,降低组织液静压,减少组织液在肺脏滞留。起化湿祛痰作用,从而止咳。 也可以根据症状轻重选择其他穴位。
七、 咽喉肿痛
湿热所致咽喉肿痛,常见吞咽困难,咽干口渴,或有寒热头痛等症。
处方 尺泽 合谷
选择上述两个穴位针灸,以降低咽喉部血压,降低组织液静压,促进组织液回流,从而起消炎作用。可以根据症状轻重添减上肢穴位。
4.阴虚
阴虚之症,由于血管已经过度扩张,血压偏低,组织液静压较低,组织液量不足,而针灸容易使血压进一步降低,组织液量更不足,所以不太合适针灸。
但如果见阴虚火旺,血压上升,也可以适当远端取穴针灸,以降低血压。
另外,如果气阴两虚,可以考虑针灸补脾。
2
发表于 2008-7-23 20:01:29 | 只看该作者

申请当版主

  请附上个人简介和有关你的针灸学方面的文章连接,我将其转斑竹专区讨论。
3
发表于 2008-7-23 20:40:33 | 只看该作者

申请当版主

增加版块,扩大中医药论坛版面,对广大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有好处,好想法,支持!!
4
发表于 2008-7-24 01:47:45 | 只看该作者

申请当版主

积极参与,精神可嘉!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0:34:38 | 只看该作者

申请当版主

谢谢各位!!!
6
发表于 2008-7-25 08:35:42 | 只看该作者

申请当版主

“阴虚之症,由于血管已经过度扩张,血压偏低,组织液静压较低,组织液量不足,”
如此阴虚之说,可有理论根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7 04:03 , Processed in 0.0516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