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5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光依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8-9 19:3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集体经济村庄创奇迹
--------------------------------------------------------------------------------
● 张从兴
  在改革开放后,不随波逐流、坚持走集体经济路线却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华西村和南街村,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村庄争相仿效的对象。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青年学者刘德中博士透露,中国目前有许多村庄走上了集体经济的道路,其中著名的有20多个,如山东龙口的南山,山东临沂的沈泉庄,北京的韩村河、窦店等。
  他说:“走集体经济道路的村庄拥有的资金与人才优势,是一般村庄没有办法比的。许多这种村庄已经企业集团化而且上市了,例如河南的刘庄,就已经进军生物制药产业并且卓有成就了。”
  《南方周末》近日发表了三篇系列专题报道文章,介绍了华西村、南街村和大邱庄这“中国三大明星村”的现状。
  刘德中昨日接受本报通过电邮专访。他针对这组报道发表意见时说,以南街村和华西村为代表的集体经济道路,是中国农村今后发展的方向。
  据《南方周末》报道,华西村和南街村目前的固定资产已分别高达人民币30亿(约6亿多新元)和10多亿,但显赫一时的“首富村”天津大邱庄,却随着“庄主”禹作敏的入狱、逝世和大邱庄的撤村建镇,不仅光环不再,还背负着数十亿元的债务包袱。
  华西村在江苏省江阴市境内,有2000多村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它就是“全国典型”,历经数十年风云变幻,始终屹立潮头,“红旗”不倒,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华西村原任村支书是曾官居江苏省委委员的吴仁宝。在他长达48年的“统治”下,以“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为标志的华西村,从当初负债2万5000元起步,如今发展到固定资产30亿元,拥有村办企业58家,2003年销售额预计100亿元。
  如今,华西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高达6000美元(约1万500新元)。村里还给每户配备了汽车,给每家建起了400平米以上的别墅。
  吴仁宝在今年7月宣布退休,其四子吴协恩经选举接班出任村支书。吴协恩就任后表示会推行一些新政策,但是不会背离“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
  在“三大明星村”中,河南省临颖县的南街村可以说是最独特的,因为它至今仍然坚持毛泽东思想,村民“人人佩带毛主席像章,天天在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
  在村支书王宏斌的领导下,这个面积只有1.78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在“政治挂帅”的同时创造了不少经济奇迹:拥有几百万元建造的漂亮的绿地,上千万元建造的公园,7000万元投资的学校和幼儿园,以及在中国农村也许是最昂贵的、有中央空调系统的普通居民住宅楼群等。
  南街村为何能坚持毛泽东思想却也取得经济成就?刘德中说:“南街村发展得很好,说明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是可以创造一切人间奇迹的。我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都是不能简单地用极左思潮加以否定的。”
  华西和南街的建村理念是同中有异。刘德中说:“南街和华西之同在于,都是农村的老典型,都是因为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而名闻遐迩的,并且至今还在坚守;之异在于华西传统文化的色彩比较浓厚,南街则是旗帜鲜明地坚持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大张旗鼓地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
  刘德中对大邱庄的没落感到惋惜。
  他说:“我是很为大邱庄可惜的,我认为南街和华西是代表方向的,集体化的道路是没有错的,非如此不可能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小农经济是不可能产生这种明星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03-8-9 19:33:31 | 只看该作者

《风光依旧》

两面不倒的红旗
--------------------------------------------------------------------------------
● 张从兴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有两个根据地红旗不倒,一个是陕北延安,另一个是海南琼崖纵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行了农村改革,广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南街村和华西村却以不同的形式坚持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色彩浓郁的集体经济制度,还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新时代的“两面不倒的红旗”。
  现在,这两面红旗已经成为不少中国村庄模仿的对象,譬如南街村附近的北徐庄和龙堂村,都成功地“学习南街精神,走出特色道路”,成为产值逾亿元的富裕村。
  此一趋势,是否标志着中国的一些经济形态正在向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回归呢?又是否标志着一些政治形态也正在向毛泽东路线回归呢?
  这两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有一个重要的标尺,就是南街模式和华西模式是否能战胜或至少顶住浪头越来越高的市场经济大潮。
  如果这两面红旗能屹立不倒,就会有越来越多村庄加入它们的阵营。久而久之,形成气候,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也许会是肯定的。反之则否。
  换言之,这是个“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然而,当前的一些迹象却似乎预示着,这两面红旗打得不了多久。
  南街村的一个孩子说:“我们村的那一套没有意思,好多大人讲的我们都不想听。这个社会早就变样了。”
  华西村的新当家吴协恩,也不排除村内个人股本将持续增长,最终超过集体。
  不过,也许会出现另一种情况。
  改革开放后的实际情况证明,城市搞市场经济是对路的,但是20多年来的各种新经济政策,似乎在广大的农村制造了更加严重的“三农问题”,因此集体经济可能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需要,对农民更有利。
  这样看来,中国出现集体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形态,并非不无可能。
3
发表于 2003-8-10 18:06:25 | 只看该作者

《风光依旧》

[这个贴子最后由caoxibai在 2003/08/10 06:08pm 第 1 次编辑]

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move]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move]
4
发表于 2003-8-10 22:06:42 | 只看该作者

《风光依旧》

下面引用由caoxibai2003/08/10 06:06pm 发表的内容:
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分有分的好处,合有合的优点,分合之间必须保持必要的张力,过则生弊
在中医的合和西医的分之间也要保持必要的张力,强调一点就否定另一点不是正确的认识
谁主沉浮?不是唯祖宗马首是瞻的人,不是两个凡是主义,是尊重事实,是真正掌握事物背后蕴含的矛盾斗争的规律并且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于实践的人,中医需要更多的这样的人
如果南街村只是继承了毛泽东时代的"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黄军服形式的话,不会有南街模式,如果把斗争哲学和血统论也继承下来,就更不会由现在的南街模式
所以说南街模式不但是个继承,更是个创新,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创新
我们也呼唤中医的"南街模式"

5
发表于 2003-8-10 22:19:45 | 只看该作者

《风光依旧》


如果继承下来的是那一套文化大革命的无限上纲,扣帽子\使棍子的批斗哲学,我不知是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呢,还是玷污了毛泽东思想
可是这种诡辩的幽灵却在论坛上阴魂不散,大约还是要再风光风光的
桂枝汤先生,您说是不是?!
6
发表于 2003-8-12 19:07:36 | 只看该作者

《风光依旧》

还是人心的问题,还有是现在没有毛主席的铁碗杀贪官。
7
发表于 2003-8-12 19:34:20 | 只看该作者

《风光依旧》

洪七公先生未明王君用意也。
8
发表于 2003-8-12 20:33:15 | 只看该作者

《风光依旧》

下面引用由李大侠2003/08/12 07:34pm 发表的内容:
洪七公先生未明王君用意也。
请李大俠明白指导,俺水平低,真的看不明白。
9
发表于 2003-8-14 07:31:49 | 只看该作者

《风光依旧》

下面引用由小乔2003/08/12 08:33pm 发表的内容:
请李大俠明白指导,俺水平低,真的看不明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5 11:30:50 | 只看该作者

《风光依旧》

告别香港:退役驻港女兵去打工new!

(2003年12月《打工》下半月版    作者:贾优敏)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在举世瞩目的回归仪式上,一队英姿飒爽的驻港女兵走过镜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那么,驻港女兵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她们都来自哪里?退役后,她们过得怎么样?

本文主人公任小庆,是香港回归后面向社会招收的首批驻港女兵中的一员。2000年底退役后,她谢绝了组织上的分配,开始了半工半读的打工生涯。三年里,她换了近10个工作,一度为自己的“落魄”苦恼不已。如今,从打工坎途之中走出来的她,已经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的销售部经理。

下面,让我们通过她的经历,一睹驻港女兵退役后的风采。

三生有幸,职高女生成为驻港女兵

任小庆1980年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文革期间下乡到吉林白城当了几年知青,后被安排到石家庄国棉三厂,做仓库管理工作。父亲是一名军人,1986年从野战部队转业后,被安排在石家庄某养护管理局。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任小庆一直跟姥姥生活。12岁那年,任小庆的父母考虑到北京的师资力量比石家庄强,便给任小庆办了转学手续,让她到北京去读书。环境的突然改变,使任小庆大受影响,结果她没有考上预期的重点高中,只勉强上了一所职业高中。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了,17岁的任小庆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回归仪式。当她看到驻港女兵英姿飒爽的形象后,第一次动了去当兵的念头。当时,她已经是黄庄职业高中外贸英语专业的三年级学生,摆在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是毕业后找工作,另一条是考大学。

任小庆把形势研究了一番,觉得职高毕业肯定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考大学心里也没底,与其去做没把握的事情,还不如到部队去锻炼几年。于是,1997年10月初,她到北京市武装部填了入伍报名表。不久,她被通知到复兴医院去体检;体检顺利通过后,她再次接到通知,要求到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复查。一般新兵都只做一次体检,自己为什么要做两次呢?任小庆正暗自嘀咕的时候,突然得知,驻港部队正面向社会招女兵,她因为1.67米的身高、端正的五官、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想当兵的那股劲,在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初选!得知这个好消息,任小庆高兴得哭了。

复查的项目名目繁多,光是检查有没有狐臭,医生就花了好几分钟。至于肝功能等重要项目,就更仔细了。与任小庆一同复查的一个女孩,各方面都合格,偏偏有轻微狐臭,结果被刷了下来,得知结果后,那女孩在医院里当场痛哭失声……

任小庆捏着一把汗,等啊等,一直等了20多天,才收到复查通过的消息。随后,驻港部队的接兵干部专门到任小庆家做家访,将任家祖孙三代的职业、政治面貌问了个透。

12月初,任小庆接到驻港部队的入伍通知。

12月20日,任小庆与其他9个女孩一起离开北京,前往驻港部队设在深圳的龙井训练基地进行集训。临走前,她们受到了北京卫戌区副司令的接见,北京电视台还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记录这个难忘的时刻。

到达深圳后,任小庆才知道,她们这一批驻港女兵一共有40名,是从北京、湖南、湖北、浙江、山东五个省市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里挑选出来的,其中北京10名,湖北和湖南各5名,山东和浙江各10名。由于她们是香港回归后面向社会招收的首批驻港女兵,极受社会关注,因此招收条件异常苛刻。比如:身高必须在1.65米以上;五官端正,言谈举止大方得体;身体素质过硬;家庭没有海外关系等等。为了挑出这40人,驻港部队先后筛选了几万人。

此外,任小庆还了解到:在她们之前,一共有过三批驻港女兵。第一批只有10来人,是1995年驻港部队刚刚组建时,从现役女兵中选拔出来的,如今都已退役;第二批有20人,是1996年面向社会招的,马上就要退役;第三批也是20人,1997年招的,正在香港服役。

任小庆正为自己误打误撞进了驻港部队暗自庆幸时,艰苦的新兵连生活开始了。

作为香港市民的保卫者,驻港部队对每个官兵的要求十分严格。走路,必须两人成行三人成列;训练,天天两个三公里,负重训练一条龙。从早上6点起床一直到晚上10点半熄灯,中间没有一点休息时间。为了对付香港无处不在的狗仔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女兵连窗帘也不准拉开,当然更不能出军营半步。所有驻港女兵在服役三年里,只有一天可以自由活动,那就是即将退役离开香港的前一天,部队会组织大家去购物游玩。

1998年11月,在进行了将近一年的军事、政治和纪律强化训练后,任小庆和其他女兵接到了即将正式进驻香港的通知。然而,由于深圳基地的工作需要,40名驻港女兵需要留下10人。

几乎所有人都期盼着进港。因为毕竟都没到过香港,好奇;再说,好不容易到了驻港部队,如不进港,岂不是白来一趟?

当连队干部私下问任小庆如何看待进港问题时,她说:“我去不去都行,都是为驻港部队服务,在哪里都一样。再说我还这么年轻,以后来香港的机会有的是。”

但任小庆还是上了进驻名单。11月11日,她们30名女兵来到了香港昂船洲军营,在这里集训了10天,然后进驻驻港部队在香港的大本营──九龙塘军营,当起了话务兵。

在任小庆当兵的三年里,驻港女兵不断被媒体关注着:军营外面经常可以看到记者们架设的“长枪短炮”,随便一张训练照片,都可以成为报纸上的新闻。社会的关注,给驻港部队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机遇:1997年从驻港部队退伍的185名上海兵,受到上海市长的亲自接见,分配工作异常顺利。前两批退伍的女兵,除选择继续读书的一部分人外,也大都分配了不错的工作。

艰难求职,退伍女兵连连受挫

转眼到了2000年12月,任小庆三年服役期满,要退役了。按规定,22日,女兵们终于可以走出军营自由活动一天。任小庆和战友们集体上街购物半天,又去海尾公园玩了半天。然后离开了驻港部队。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城市兵退役后可以安排相应的工作。回到北京的任小庆,被分配到国谊宾馆(前国务院招待所)做前台接待。

在了解到新工作必须三班倒后,任小庆对这份工作失去了兴趣。因为,她一直有一个梦想——上大学。当时,很多战友都报考了军校,任小庆也动了心,但最后考虑到读完军校后依然存在二次就业的问题,于是她放弃了。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她选择了到石景山业余大学去读广告设计专业。任小庆之所以选择业大,除了不想给即将退休的父母增加经济负担外,她认为以自己当过驻港女兵的经历和能力,找份工作应该不难,完全可以半工半读,养活自己。正是凭着这份胆气,她毅然辞去了国谊宾馆的工作。

可任小庆很快就发现,她把一切想像得太简单了。整整三个月,她去人才市场参加了无数次面试,递交了上百封简历,可仍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差不多每位面试考官都对她当过驻港部队通讯兵的经历感兴趣,但一旦他们了解到任小庆在读业大,每星期必须上5个晚上和一个白天的课,不能加班,不能出差;除了打字速度快没别的特长时,就以种种理由拒绝了她。

到这时候,任小庆才意识到情况不妙。

2001年4月,一位在IT公司上班的朋友听说自己公司需要一名前台接待,便把任小庆推荐给了公司老总。老总一看任小庆长得很精神,又在驻港部队呆过,当即同意录用她,试用期月薪800元。

那是任小庆步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为了给同事们留一个好印象,她特地去买了一件带领的T恤,配上漂亮的牛仔裤,兴高采烈地穿着去上班了。结果,她在位置上才坐了5分钟,就挨了老总的一顿批评:“你怎么把牛仔裤都穿来了?是不是没有别的衣服啊?从明天起,你必须穿套装,化淡妆!”任小庆看看周围,只见所有人都穿得很正式,没有一个穿旅游鞋和牛仔裤的。她的脸顿时红到了脖子根。

当天下午,任小庆特地请了假,花了280元买了一套西服。到现在,每当想起这件事情,任小庆都羞愧不已,要知道,在驻港部队,她们可是天天喊着“形象重于生命”口号的!

在IT公司,最吃香的是一线的技术和销售人员,最没有地位的就是前台接待,不仅要接电话,收发邮件,打字,接待客人,还要负责定餐和送纯净水。全公司100多号人,每天上午,任小庆要逐一统计,当天有多少人在公司吃午餐,然后将餐票发给每个员工。这些事情,特别琐碎,不动脑子就可以完成,任小庆做了半年,就彻底厌倦了。任小庆想去做销售,为此,她试探过销售部的经理,经理告诉她:公司销售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是本科,如果她拿到了本科文凭,可以来报名。

任小庆掐指一算,按照公司的规定,自己要做销售,起码也得等三年。看看周围的同事一个个要么考研,要么读MBA,要么读商务英语,只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任小庆感到特别沮丧,便以学业太忙为由辞了这份工作。

2001年11月,任小庆听说北京电视台需要一名资料录入员,赶紧跑去应聘。任小庆在驻港部队受过专门的训练,一分钟可打120个字。凭着这手绝活,她最终没费什么周折就获得了这份工作。由于是临时工,每月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在这里工作唯一的好处就是上班时间比较灵活,不需要整天待在办公室。

这个工作做了半年之后,任小庆所在的部门重新组合,她失业了。

2002年4月,任小庆从报纸上得知一家杂志社需要招聘几名发行人员,就赶紧跑去应聘。她顺利地接到了上班通知,但命运却偏偏跟她过不去──上班第一天,就遇到了杂志社搬家,从上班极其方便的阜成门搬到了东四环。从此住在石景山的任小庆,每天上班都必须在路上浪费四个小时。碰到晚上有课,如果不向老板请假,到学校就会迟到。任小庆苦苦支撑了三个月后,发现工作和学习实在无法同时兼顾,便忍痛割爱,辞去了这份工作。

这之后的几个月,任小庆又陆陆续续做过其它工作,但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份工作都不长久,有的只有一个月,有的是一个星期,有的上了一天班,看着不对就不去了。

转眼到了2002年底,任小庆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看着当年和她一同读职高的同学,如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的还迈入了管理层;而当年与她处于同一起跑线的驻港部队的战友,读书的读书,接受分配的都干得不错。只有她,还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这种对比让任小庆备感沮丧和困惑。

在最失落的时候,任小庆经常想:为什么别人退伍后都顺顺利利的,而我老是不顺?明明我比人家还要努力,为什么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老是在底层挣扎,收入还从来没有超过2000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主动出击,打工打亮一片天

2003年春节过后,已经从单位内退的任小庆的母亲,说在家闲得发慌,又找了一份工作。看到五十多岁的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只为了挣几百元一月的薪水来补贴家用,任小庆很难过,觉得自己特没用。

因为心疼母亲的缘故,2月底,当任小庆看到首创集团前锋和平数据通信技术公司招前台接待时,已经发誓不再做这种简单工作的她,还是去报了名,结果,还真给聘上了。

到新公司才上了一个星期班,任小庆便听说公司准备招一批销售人员。她来不及多想,便立即找到销售部经理毛遂自荐。经理看任小庆性格外向,脑子灵活,是块做销售的料,便把她调了过去。

当时,和平公司销售的产品是一种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士和私家车只要装上这种装置,无论开到什么地方,监测系统都能发现,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对数据通信一无所知的任小庆,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恶补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她发挥自己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优势,拎了一袋子产品,四处推销起来。

因为海淀区公司云集,创业族多,富人多,私家车也多,任小庆便将目光锁定在这块宝地。她首先把区域内所有的汽车销售店、装饰品代理店扫荡了一遍,然后拿着一本北京黄页,挨个儿跟里面的单位办公室打电话,推销公司的产品。

只要对方表现出一丝兴趣,任小庆都会在第一时间把卫星定位器送到对方公司,阐述该产品的好处。有的客户犹豫不决,任小庆也不着急,每隔一个月打个电话,送最新的资料,通报最新的产品和价位情况。

上门推销最频繁最尴尬的就是被一口回绝,有的态度还十分恶劣。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任小庆绝不气馁,而是换个时间,换个电话再打过去。有好多次,同一个单位,第一个人拒绝了,找第二个人,往往就把事情办成了。还有的人,第一次拒绝是因为对产品不了解,等他第二次接触后,接受这个东西了,往往就会购买。

销售工作最需要的是勤奋。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任小庆踏遍了海淀区的大街小巷,跑破了三双鞋子。她的业绩因此一路猛升,成了整个公司的销售状元。

2003年9月,公司老总将任小庆提升为海淀区经理,当时,全公司一片哗然!因为任小庆做销售的时间实在太短,只有半年;而且,年龄那么小,公司里资历比她老的人比比皆是。但短暂的哗然之后,大家都服了,因为她的业绩摆在那里,足以让所有的老资格汗颜。

在跳了很多次槽后,任小庆终于杀进了一线,同时也找到了打工的感觉。回首那段误打误撞的日子,任小庆方才明白:要在打工这所学校里获得成功,就不能被动接受,不能温良恭俭让,不能老是按照老板的口吻问自己:我行吗?我可不可以?我会不会被炒……而应该当机立断主动出击,大胆表白:我行!我想!我可以!我能够!

机遇,从来只有在主动的情况下才能抓住;命运,从来只有在积极的心态里才能改变!

任小庆从不后悔当初放弃分配的决定。经历过风雨的她深信,前面一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自己!

编辑/汤馨敏(电子信箱:txm@zhiyin.com.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01:50 , Processed in 0.0570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