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4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2 00:4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68653586/1.html
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

  作者:黎莘 于 2009-07-11 21:17:42.0 发表   
  

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图)
人民网北京7月11日电(记者文松辉)记者今天从国家图书馆宣传科获悉,国学大师、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于2009年7月11日4时30分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任继愈先生生平
  任继愈(1916.4.15—2009.7.11),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1916年4月15日生于山东省平原县。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毕业。1939年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师从汤用彤和贺麟教授攻读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史。194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佛教著作选读、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课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中国哲学史课程。1955-1966年担任《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1956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副博士研究生。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1978年起招收宗教学硕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国家培养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1999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87年至2005年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1978年以来,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哲学组召集人,国家古籍出版规划小组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中国西藏佛教研究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社会科学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作为学术界的代表,当选为第四至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任继愈先生始终坚持以科学无神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宗教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学术研究的优秀代表,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哲学、中国宗教学领域中高瞻远瞩的学术研究领导者和优秀的学术活动组织者。
  他一生勤奋治学,勇于创新,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他提倡沉潜笃实的学风,主张在学术上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几分把握说几分话,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在佛教研究方面的成就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凤毛麟角”;他撰写与主编的多种著作多次再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学者,其中《中国哲学史》四卷本长期作为大学教材,获国家教育部特等奖;他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论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性质的总体认识和定位,是认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理论贡献,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为了民族的文化振兴,他以整理传统文化资料为自己重要的历史使命,先后组织领导乃至亲自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典》、新修《二十四史》、《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多项大规模的文化工程。他主编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上编)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他还致力于推动民俗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我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创办了《世界宗教研究》、《科学与无神论》等杂志,在提倡学术研究、宣传科学世界观、健全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任继愈先生在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和名誉馆长期间,牢牢把握国家图书馆的办馆方针和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业务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国家图书馆新馆及数字图书馆建设、国内外图书馆交流与合作、文献保护与抢救等工作,使国家图书馆迈入了世界图书馆先进行列,为中国图书馆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任继愈先生还十分关心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和青年图书馆员的成长,赢得了全国图书馆界同仁的敬仰和爱戴。
  任继愈先生曾先后到尼泊尔、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南斯拉夫、印度、巴基斯坦访问讲学,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任继愈先生一生坚持真理,追求进步,毕生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奋斗。他把传统贤人的风范转化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情操,把传统道德的忠孝转化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为人与为学都是中国学者的典范。任继愈先生的去世,是我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任继愈先生主要著作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自选集》、《墨子与墨家》、《韩非》、《老子新译》、《天人之际》、《念旧企新》、《任继愈哲学文化随笔》、《竹影集》等;与人合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讲授提纲》等;主编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典?哲学典》、《中华大典?宗教典》、《中国哲学史》(大学教科书)、《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道藏提要》、《宗教词典》、《宗教大辞典》、《佛教大辞典》、《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国历史文化丛书》等。
著名学者任继愈接受《大家》采访谈教育
播放视频

  
帖子附图:

  
关闭窗口  

2
发表于 2009-7-12 02:26:0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

痛悼一代哲人任老仙逝!
3
发表于 2009-7-12 02:56:0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

得,又没了一个老乡!
4
发表于 2009-7-12 06:30:3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

   深切哀悼!国医大师国学大师都已走了两位,可见混到大师级离死也不远了,我看大师评选年限应该缩短点好。
5
发表于 2009-7-12 17:28:4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

或许乐极丧生,平安是福,健康是乐,不尊能用能讲能评能......任老一路走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21:47:0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

任老晚年治学提倡“科举制”————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反对死记硬背————这一思路应当引进中医治学领域,为中医的生存与发展打开一条康庄大道————这就是吾辈纪念任老逝世的意义所在!
7
发表于 2009-7-13 21:51:0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

文圣孔子;武圣孙子。。。。。。
俺家乡山东可是礼仪之邦,是圣人之乡。。。。。。
8
发表于 2009-7-13 22:04:1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

深鞠躬,///永远静息、、、
9
发表于 2009-7-14 18:22:0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9/07/14 06:23pm 第 1 次编辑]

任继愈先生语录  韩振峰的blog
http://blog.gmw.cn/u/36971/index.html
2009/7/13 21:43:00
我国著名学者、哲学家、宗教学家任继愈先生去世了,但他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我和任继愈先生有过多次书信来往,他在书信中的鼓舞和勉励至今仍是我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为了缅怀任继愈先生的崇高精神风范,笔者搜集整理了任先生的部分经典语录,谨与大家共同欣赏与学习。
▲有效的生命方能使人幸福。
▲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形态,而且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有人提出中国文化有四种基本精神: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我的看法是:在每个社会变革时期,中国文化都是迎接这个变革的,而不是抗拒;以后再消化、再吸收,不断发展、进步。孔子的影响大,也是后人对他不断解释、丰富和发展的结果。
▲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而且比政治课更有效。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
▲中国有很多传统美德,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换一个“己所欲施于人”行不行?你爱吃辣椒,不能让别人也吃辣椒。对待朋友应该是这样,对待家人也应该是这样。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所以经典的东西很有价值,是经得起推敲的。
▲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源泉。对于祖国的一切优秀历史文化,我们都要继承它们,让它们发扬光大。
▲中国历史这么丰富,可以给人以启发和鼓舞的事例很多,有奋发图强、克服困难的典型,有抵抗侵略的英雄,也有发明创造的杰出人物。这都可以让人长志气、长知识。历史上的榜样多的是,比如岳飞,让青年记住并学习岳飞就很好,爱国主义有了,凝聚力也有了,知识也有了。这样,他就会知道我们民族有怎样光荣的历史,凝聚力自然就强了。
▲我一辈子搞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华文明的发展是5000年,但真正深入发展到一个高度,是5000年的后半段,这是大踏步前进的2500年。老子、孔子思想的形成是2500年前左右的事。2500年中,后1000多年又比前1000多年更丰富,而最近的500年变化就更大了。从世界范围来说,工业革命、产业革命,蒸汽机、电报、电讯,都是近500年内发生的事。社会的发展加速度前进,人类进步越来越快,变化也越来越显著。最近这100年,进步最大。人类进入宇宙,进入太空,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不能需要的时候就说五千年,不需要的时候就说六十年。五千年就是五千年!
▲我看现在不是有什么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吗?我们有那么伟大的历史文化,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竞赛?
▲社会科学,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但社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一旦违背了它的规律,人类也会因此而受到惩罚。如果不去研究社会的规律,就不会懂得如何遵守它,一旦出现失误,那是多少科学技术都弥补不上的。不重视社会科学这个社会通病由来已久。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如果给社会下一个诊断书,就是人们对外界了解得多,对自身了解得很少,完善自己很不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总起来看就好像人的两条腿,但自然科学这条腿很长,社会科学那条腿很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自然不会协调。
▲解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不能求速效,恐怕还得从基础教育做起。如果说政府能够做的话,应该把基础教育一包到底。抓教育,看起来似乎很慢,若干年以后,效果就出来了。
▲文科培养一个人才要比理工科难。理工科人才,比如说搞建筑,十年完全可以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而十年要培养出一个理论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培养人才不能像蒸馒头,个个都一样。比如音乐家,他离数学很远,有偏才的青年升不了学,最后,音乐的特长也得不到发挥。文科、理工科都有这种情况。历史学家吴晗、文史家钱钟书,当年他们的数学成绩都不好,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专家、大家。
▲世间没有纯学术的社会科学,不关注人,不关注社会的学问是假学问。
▲不了解中国的农民,不懂得他们的思想感情,就不能理解中国的社会;不懂得中国的农民、中国的农村,就不可能懂得中国的历史。
▲哲学的发展,不是少数几个哲学家的事情。以后的哲学时代应该是群星灿烂的时代,是哲学家群体的时代。
▲要重视人才。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钱办不了事,有了钱,没有人才,照样办不好事。同样一个工厂,如果有合格的管理人才,它就能发展起来;如果厂长水平差,工厂就亏本,就会倒闭。
 ▲善于发现各类优秀人才也是一门学问,这不是自然科学用量化方法可以解决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我们不光要看报表,要看博士生、硕士生的数量,关键还要看出人才没有。
▲现在的年轻人中理想主义太少了。应该多一些理想,哪怕是幻想都值得鼓励,甚至空想也好。不要太现实、太功利。
▲年轻人要有一点理想,甚至有一点幻想都不怕,不要太现实了,一个青年太现实了,没有出息。
▲年轻人要实现自我价值,这个价值要看怎么理解。价值不能折合成人民币来计算。人是集体的一员,在集体里头,你做了什么,贡献了什么,这才叫价值。我们的很多运动员,都是很优秀的。可在奖牌的背后,有多少不拿奖牌的人在支持啊!有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认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成绩。如果单纯表现自己就谈不上什么价值,因为离开群体就没有个体了。
▲人们把很多精力用在征服外界,征服地球,征服世界,进而改变人类生存的环境。现在已经接近于掠夺和榨取了。现在面临一种什么情况呢?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显著,发展比较快,原因是这方面只要投入,马上就能见效,也容易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兴趣。比较而言,人们对人类自身、社会发展等方面却研究得很不够,进步也很慢。比如,关于道德问题、人的本性问题、人怎么改善自己的问题,2500年以前的说法现在还没有过时。对2500年前的思想,我们究竟丰富了多少,加深了多少?似乎还很不够。
     ▲二三十年内,中国不会出现真正的文化大家,但是三十年后,中国真正的文化勃兴时代将会到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6:19:5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者任继愈今晨去世享年93岁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68802856/1.html

温家宝总理与任继愈先生交往纪事
作者:九斤老太 于 2009-07-17 15:52:12.0 发表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共同目标
------温家宝总理与任继愈先生交往纪事
 发布时间: 2009-07-15 22:23 新华网

这是温家宝总理给任继愈先生的复信。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
题: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共同目标——温家宝总理与任继愈先生交往纪事
新华社记者 李斌 廖翊
2009年7月11日,93岁的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悄然离世。
消息传来的当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即委托办公室工作人员给国家图书馆负责人打电话,转达他对任继愈先生辞世的深切哀悼,并向任老的亲属表示慰问。
“儒者之风道家之骨,从来学人本色;中华大典佛教大藏,毕生文化传灯。”任继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在教书育人、宗教研究、古籍整理等方面卓有建树,为人为学堪称楷模。虽然平时很少见面,但是温总理对任先生始终怀着深深的敬意,任继愈也将总理视为知己,多次赠书、致信,就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教育改革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每当收到任继愈的赠书和信函时,温总理总是认真阅读,及时复信。
一位是矢志振兴民族文化的学术大家,一位是对民族文化倾心关注和支持的共和国总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共同目标将两颗心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段墨香四溢的忘年之谊,因此穿越时空隧道,镌刻在岁月的纪念碑上……
“把这项光辉的事业进行到底”
数十卷《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整齐摆放在书橱里。庄重的色调和装帧,彰显出这套巨著特有的厚重与大气。
“《大中华文库》得到了任继愈先生的倾力支持和热情参与,更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大中华文库》总编辑杨牧之对记者说。


这是任继愈在伏案笔耕。7月11日4时30分,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3岁。新华社发
《大中华文库》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出的中国古籍整理和翻译的巨大文化工程,选收了历代以来百余部经典性著作,由古汉语译成白话文,再由白话文译成英文。
2004年8月12日,《大中华文库》出版了第一批图书24种52册,作为“该项工程的参与者”,任继愈先生代表文库工作委员会将第一批书送给温家宝,请总理“在百忙之中审阅,并请提出指导性意见,以便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
多年来,温家宝与许多文学家、艺术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经常把自己的著作寄给温总理。收到任继愈先生寄来的《大中华文库》图书后,温家宝十分高兴。8月16日,他便给任继愈先生回信:“谨对您及从事这项浩繁工程的各出版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这部巨著的出版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益实践和具体体现,对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部文库翻译和出版质量之高,反映了我国的出版水平。”
温家宝在信中还写道:“我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希望你们以伟大的爱国热忱、宽广的世界眼光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地把这项光辉的事业进行到底。我坚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也期待看到你们新的成果。”
“接到总理的回信后,任老非常高兴。他说,总理对这项工作和这套书评价这么高,我们一定要好好做。”杨牧之告诉记者,温总理能在百忙中认真倾听一个学者的心声,关注文库出版的进展情况,给了任老及全体工作人员极大的安慰和激励。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大中华文库》加快了编译出版的速度。
温家宝总理始终关注着这一重点文化工程的进展,文库参与者也始终心系总理。“2005年8月,文库第二批书出来后,我代表任老和文库工作人员给温总理写了一封信。”杨牧之说,“三天后,温总理就回了信,对我们一年来工作所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示振奋,并向全体工作人员致谢。2006年春节,温总理还委托秘书打电话给《大中华文库》全体同志,祝大家春节愉快。”
“后来,听说温总理在参访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时,将《大中华文库》作为国礼馈赠校方,任老和我们都感到特别高兴。”杨牧之说。目前,《大中华文库》计划出书110种,目前已完成80种、8000万字,还开始翻译出版西班牙文、法文、德文、俄文、阿拉伯文、日文和韩文等多种文本。“我们将尽最大努力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工程,把这项光辉的事业进行到底。这是总理的期望,也是任老的心愿”。

(续)“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批下来” 1987年至
作者:九斤老太 于 2009-07-17 15:54:27.0 发表  

(续)“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批下来”
1987年至2005年,任继愈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在他的倡议下,经过批准立项,以馆藏的《赵城金藏》为基础编辑《中华大藏经》。
经过16年努力,107卷、1.2亿字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编纂完成。之后,任继愈继续组织力量整理编纂《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预计5年内完成2.6亿字的点校编纂任务。
由于《续编》规模庞大,所需经费多,进展比较缓慢。2007年,任继愈先生致信温家宝总理请求帮助。温家宝很快就作出批示,明确要求财政部予以支持。
“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批下来。当时,任先生非常高兴。”长期和任继愈共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前所长杜继文说:“迄今,有关部门已拨付500万经费,已有6000万字的任务落实到人。《续编》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我相信,5年之内能够完成。”
“履霜坚冰人未老,天风海浪自悠悠。”上世纪80年代末,数百名学者发起编纂全面展示浩瀚中华文化、总规模超过7亿字的类书《中华大典》,由任继愈担任主编。
进入新世纪,由于经费问题,《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进展缓慢。2004年3月18日,任继愈和几位专家联名给温总理写信,将《中华大典》的编纂意义予以说明,将遇到的困难告诉总理。
“温总理很快就复信,感谢编纂人员的辛勤劳动。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总理的重视和推动下,中央财政给《中华大典》拨出专款2亿元,《中华大典》工程再次启动。”《中华大典》办公室副主任伍杰说,作为大典主编的任继愈特别激动,表示一定要将这部前无古人的巨著编纂好,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留给世界。
“有了这笔财政支持,我们重新组织人马,调整了以前的计划,将原来的21个典扩大成24个典。到现在,大典已经出版了1.3亿字。一共7亿字,今年底可出版到2亿字。”
“当认真吸收您的意见”
2007年9月17日,有关部门受温家宝总理委托看望任继愈先生,送上花篮,致以亲切的问候。
“盛情关怀,无以回报,谨以此信作为回报。”深受感动的任继愈致信温家宝,以学者特有的方式表示感谢——就教育问题向总理建言献策。
任继愈在信中结合抗战时期自己在西南联大上学的亲身经历,回顾了西南联大英才辈出的情形,并就学者培养、学风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坦言:“我国教育面临危机。我常为此长夜不眠。”
温家宝收到信后不久,就复信任继愈先生:“您对我国教育事业十分关心,所提意见中肯,给人以启示。十七大报告已有教育方面的内容,会后国务院还将就教育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当认真吸收您的意见。”
时隔一年多,2009年,我国开始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仅参考了任继愈等专家学者的意见,还通过各种方式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210多万条。
“一定要把他们照顾好”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立的机构,是党和政府联系文史知识界知名人士的重要渠道。
去年,当温家宝总理得知任老虽年过九旬、但仍关心中央文史馆工作后,明确表示要聘请任老为文史馆馆员。温家宝说,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关键在人才,在一批领军人物。文史馆有敬老崇文的传统,像任继愈老先生这样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界代表人物,年龄大一点不要紧,吸收他们作馆员,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国家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2009年1月15日,温家宝签署了《关于聘任任继愈等6人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通知》。
得知自己被聘为文史馆馆员后,任继愈十分高兴。他对家人表示,一定要为弘扬中华文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温家宝对任继愈先生的身体状况十分关心。今年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温家宝到国家图书馆考察。在国家图书馆,温家宝告诉这里的负责人,前不久收到了任继愈先生寄赠的著作《老子绎读》。总理还详细询问任先生的身体状况,请他们代为转达他的问候。
5月中旬,得知任继愈先生生病住院,温家宝专门委托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专程前往北京医院探望。5月17日下午,陈进玉、袁行霈在北京医院向任老转达了温家宝总理对他的亲切问候和衷心祝愿。任老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并请陈进玉等转达他对温总理的谢意。
7月11日,获悉任继愈先生去世后,温家宝总理心情十分沉重。当天下午5时左右,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国务院参事室负责人指出,参事室、文史馆还有一批年事已高、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一定要把他们照顾好。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6 00:57 , Processed in 0.0613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