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29|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牛山活套:三国演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9-3 22: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09/03 10:33pm 第 4 次编辑]

史先生年逾六十,别无所苦,唯慢性咽炎久治不愈,咽喉时常干疼破溃难忍,久治不愈,甚为所苦。
一日,就诊于闻大夫。诊其脉:双寸皆浮,重按无力,关尺皆涩。其色尚可。
问其:腰竣酸楚否?
答:然也。
思水否?
答:非也。
少思片刻。
闻大夫:我有一计,
                 可治疗此病,先生可否愿意一试?史紧伏其旁:愿闻其详!闻伏其耳边:须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依闻大夫之计,史先生购得附子理中丸两盒,取一丸,温水化开后,置冰箱内,三小时后,方冰凉透彻后取出,顿服。早晚各一次。三日为限。
三日后,史先生告知:和原先一样,唯感觉痰似乎减少。闻曰: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需长久打算为是,切莫贪图近功。
数日后的一天,史先生健步进入门诊,开门即曰:闻先生,数年之疾,今已痊愈,先生真乃妙计也!
诊其脉:双寸已不浮,尺部已隐约可见。闻大夫面色一沉:此乃病之治疗刚刚开始,离痊愈还相距甚远,还望先生配合吃药,史先生满脸疑惑,正欲求其故。
闻大夫:我现授第二计:大剂六味地黄汤:肥熟地30   山茱萸15   炒丹皮9    怀山药24    云茯苓9     福泽泻9   
嘱其:无不良反应,此药可吃五到九副,如有变化,速速前来告知。史先生领命而去。
约七日,史先生来到门诊,告知:服药一切都好,吃的好,睡的香.....唯增腹涨,略有短气,肠中矢气颇多,口苦,不知何故?
闻曰:我现授你第三计:张景岳左归饮:肥熟地60     山茱萸15    甘枸芑15    云茯苓9    炙甘草9    嘱其五日为见。
五日后,史先生上症皆除,一切都好,嘱其:六味丸连续服用三月善后。
席间,史先生不解其故,问:请先生讲讲第一计是何故?闻笑曰:此乃苦肉计也,附子理中,热药也,咽喉炎,热证也,以热投热,魏军非奋力一战不可,此理不知医者皆知,先生体质,阴阳早已俱亏,岂能受此一战?唯有老将黄盖诈降于魏军(置冰箱之中),带领少数兵马,恐人马数多,魏军起疑,故用丸剂,潜伏于魏军之内,魏之地,本我大汉之属,虽有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但民心多不服,
见故军相来,必然同气相求,但此计需慢慢缓施,将士须少量分批进入,方不致魏起疑。等到机会成熟,发动政变,不用攻魏,魏自破也。史先生一听,连连惊呼:想当年,吴蜀联合,虽大破曹军,但双方死伤无数,但比先生此计,不费一兵一卒,魏军已破,真乃下策也。请教先生第二计如何?
闻大夫端起一杯麻黄老酒一口喝干,点燃一支手卷的关东烟,猛吸一口......稍顷,言道:此第二计,乃捉放曹也。魏军大败,大军应乘势进入,此乃熟地将军之所为也,山药乃督粮官,命茯苓守住胃之下口,泽泻守住膀胱子处,只等魏军一过,趁势掩杀,务必放曹操过去,我已命丹皮将军把守小肠关,此关乃曹操败北必经之路,念丹将军和曹素有旧情,我料丹必放曹归魏。我等和山茱萸坐守东山大营,近慑吴军,远窥魏国。
史先生忙问:为何不杀曹操于小肠之道?
闻答道:非也。如令白芍将军杀曹于小肠之内,魏国必乱,此之乱,不利于我军之现在,势必又形成群雄争霸之局面,我军尚无安稳之地,岂能再战?此于吴有利,于蜀则百害也,不如放曹回去,等蜀国发展壮大之后,那时伐魏也不迟。“西安事变”乃现代历史之“捉放曹”也。
听到这里,史先生早已惊叹不已,继续追问到:那第三计呢?
“短气,腹涨,口苦皆丹皮,泽泻之过也,敌之已经败北,安有再战之理?故重用熟地将军,安抚民众,发展生产,管理国家财政,也是枸芑之长。
“为何汤剂之后,又转变为六味地黄丸剂?”史先生继续追问到。
“国家发展之后,战事也是必须,不把矛盾转向敌国,内乱非起不可,故继续伐魏,但只需少部人马,威慑而已,故有六出岐山之典故”





  
[move]此贴根据本人临床医案所改编。[/move]

※※※※※※※※※※※※※※※※※※※※※※※※※※※※※※※※※※※※※※※※中国茶道:功夫茶[图解]
悬壶高冲意在扬香
春风拂面实为刮沫温茶
若琛出浴也叫洗茶
洗茶的水也可以洗杯
若琛是清初发明小瓯杯的江西人,以其名代指小茶杯。


如果是茶壶泡茶,还有:
孟臣沐霖: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面,又提高壶温。
在盖杯泡茶里面就省了这些手续 :)
第一泡茶迅速洗茶,用滚烫的茶水洗涤茶具,意在消毒,所用器件要求不能沾手,以免手上汗水玷污茶具。


鉴赏色香强调茶品
在茶艺表演里还有:
游山玩水:将茶壶底沿茶盘边缘旋转一圈,以括去壶底之水,防其滴入杯中。
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
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剩少许后,则往各杯点斟茶水。
三龙护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
这些是茶壶和闻香杯才有的。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两道省略合并为观音显灵,意为铁观音茶汤已经泡好,可以通过过滤网倒入公道杯,进入喝茶程序。


茶艺表演中还有
初品奇茗: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再斟兰芷:即斟第二道茶。
品啜甘露:细致地品尝。
三斟石乳:即斟三道茶。
令略音韵:即慢慢地领悟铁观音茶的韵味。
敬献茶点:奉上品茶之点心。
自斟慢饮: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听曲赏舞:三五朋友品茶则呤诗唱和、谈古论今。
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有些纯属艺术夸张,于茶本身的滋味无关,但随着生活好过了,欣赏表演也属于业余消遣。


闲时泡茶 ,时泡茶闲 。
泡茶闲时 ,茶闲时泡 。
2
发表于 2003-9-4 14:45:44 | 只看该作者

牛山活套:三国演义


     果然足智多谋,堪称用兵典范。只是贼既为火,入冰箱乃贼子弃暗投明之象,云何反道老将军黄盖诈降于魏军呢?尚望不弃,赐告因由。
3
发表于 2003-9-4 14:48:00 | 只看该作者

牛山活套:三国演义


    莫非黄老将军内心实藏反意不成?
4
发表于 2003-9-4 15:14:41 | 只看该作者

牛山活套:三国演义

用药如用兵之典范力作。
中医治病,能如此面面应付自如,真是帅才。
中医治病,有士才;有将才;有帅才。
一个优秀的中医,必须是帅才。
5
 楼主| 发表于 2003-9-4 17:02:03 | 只看该作者

牛山活套:三国演义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3/09/04 02:45pm 发表的内容:
果然足智多谋,堪称用兵典范。只是贼既为火,入冰箱乃贼子弃暗投明之象,云何反道老将军黄盖诈降于魏军呢?尚望不弃,赐告因由。
火分虚实之辨,案中脉象先生可解?
6
 楼主| 发表于 2003-9-4 17:07:02 | 只看该作者

牛山活套:三国演义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3/09/04 02:48pm 发表的内容:
莫非黄老将军内心实藏反意不成?
至于阳格,阴格之证,还犹须细分。
7
发表于 2003-9-4 17:11:25 | 只看该作者

牛山活套:三国演义

此方用法之妙在将“附子理中丸”放入冰箱一法。
病在咽,是药物必经之路。如果直接用附子等热药,无异是火上加油。而寒在腹,又不能不用“附子理中丸”。
所以,借了“附子理中丸”冰冻之寒,过其要道。直达病所。
把药进行了冰冻,所谓是苦肉计。实是为了诈降而过关也。
8
 楼主| 发表于 2003-9-4 17:26:17 | 只看该作者

牛山活套:三国演义

下面引用由桂枝汤2003/09/04 05:11pm 发表的内容:
此方用法之妙在将“附子理中丸”放入冰箱一法。
病在咽,是药物必经之路。如果直接用附子等热药,无异是火上加油。而寒在腹,又不能不用“附子理中丸”。
所以,借了“附子理中丸”冰冻之寒,过其要道。直达病所 ...
[move]何谓知音?此之谓也![/move]
9
发表于 2003-9-4 18:35:17 | 只看该作者

牛山活套:三国演义


     如此说来贼子本是寒水,老将军赤胆红心身陷冰箱方有诈降之意。何不径云阴盛格阳,翻道“咽喉炎,热证”耶?既为阴盛格阳,反以六味地黄丸收功,不知又作何解?还望五军师不吝赐教。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9-4 19:00:34 | 只看该作者

牛山活套:三国演义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3/09/04 07:07pm 第 1 次编辑]

1:咽喉炎一证,大致有虚实之分(当然血淤证:血府逐淤汤证。痰饮:四七汤证.....)当然此案断定为虚火,是有脉证为依据的(腰浚,不思饮......)但是虚火上炎自然也有阴八味之证,但是阴八味之证,脉证绝非如此。说格阳也可以。和本论“虚火”含义一样。
2:至于先生理解不了为何用六味,又为何用左归,推荐先生看看《张景岳医学全书》
就是书厚了点:)
至于用温经汤重用麦冬,加生山药治疗阴虚泄泻,先生也是不理解。
如果先生不相信阴虚还能泄泻,建议先生翻阅《柳选四家医案》----《继志草堂医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4 01:54 , Processed in 0.0701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