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方治疗消渴病临证发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11 00:2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方治疗消渴病临证发微
张 宁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论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法方药。消渴的病机关键是胃气有余,胃热亢盛。
  《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多首治疗消渴的方剂,如肾气丸、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等。另外,书中的其他方剂,有的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经方治疗消渴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白虎加人参汤——用于肺胃热盛、燥热伤津证
  消渴的发病多因燥热内盛,阴津耗伤,其病机以燥热阴伤为主。在消渴病的发病之初,尤其是青壮年、阳盛体质者最为突出。《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明确记载白虎加人参汤可用治消渴病。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病机系指里热内盛,津液耗伤,其临床表现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大汗出”、“大烦渴不解”等为特征。消渴病之上消证,属燥热内盛,耗伤阴津,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病机相吻合。运用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临证要点有:口干咽燥,烦渴多饮,饮不解渴,或见有大汗出、尿频量多、身体消瘦等。这些病人多为初患消渴,或属素体阳盛之人。也有些病人在发病之初为以汗出过多为主要表现,此时的汗出过多,属燥热内盛,迫津外泻所致,系实热证的表现。可在白虎加人参汤的基础上,加用生地、葛根、花粉等生津养阴之品。
  调胃承气汤——用于胃火炽盛、胃肠燥热证
  调胃承气汤出于《伤寒论》阳明篇,用治阳明燥热初结而致的心烦里实证。为热邪内阻于胃腑,循经上扰于心神,其人心烦,躁动不安,甚则谵语,腹胀满,不大便,蒸蒸发热等症。《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第2条论述了中消的病机为胃热亢盛,以消谷善饥、小便数、大便坚为主症。文中虽未提及治法和方药,但据证测方,可以调胃承气汤为主方治之。调胃承气汤方中以大黄苦寒泻热,芒硝咸寒润燥,硝黄合用清泄胃肠之燥热,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胃气。全方清泄中焦胃肠燥热,以防胃火消灼水谷津液,胃热除,则消谷善饥、大便干结症可除。而且清泄胃火,可以防止炽盛之火上迫肺津,下耗肾液,而成消渴之重证。
  真武汤、肾气丸——用于肾阳衰微、气化不利证
  真武汤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少阴病,肾阳衰微,水气不化,津液不行,口渴不止之证,或用于治疗太阳病误汗后转入少阴之证。而肾气丸治疗消渴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中已有专门论述,篇中第3条:“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关于消渴病的病机,世人多认为以燥热内盛,阴津亏虚为主。而在临证之时,却每每见到阳虚、气虚之证。原因在于消渴病的病程漫长,起病之初证候多以阴虚燥热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阴虚诸证可以演变为气虚、阳虚之证,以肾气虚、肾阳虚最为多见,为消渴之下消证。由于阳虚气弱,肾阳衰微,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必受影响。气不化津,水液不能上承,故患者亦可表现为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小便量少或小便反多。但患者没有燥热内盛的表现。此时患者的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并不是由于燥热消灼阴津而造成,而是由于阳气虚衰,气不化津而致。患者没有燥热内盛的表现,可伴有舌质偏淡,边有齿痕,苔滑,体倦乏力,不耐疲劳,浮肿少尿,少气懒言,面色恍白等症。这类患者多为素体阳虚、气虚之人,或为消渴发病多年,或已兼见肾病损害者。
  临床应用真武汤、肾气丸的症状要点以面色恍白、四末不温、少气懒言、小便不利或下肢微肿,或见口渴多饮,饮不解渴,伴有小便清长,舌淡等为特征。真武汤证的病机要点是肾阳衰微,气化不利,津液不布;方中以附子为主药,壮肾阳,补命火,助气化,散寒饮;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淡渗;生姜辛散水气,化气行水;白芍阴柔。合方能温肾阳,助气化,利水湿,行津液。肾气丸证的病机要点是肾阳衰微,固摄无权,蒸腾气化无力,清浊相混,可见于消渴病肾病的并发症阶段。
2
发表于 2006-10-2 15:35:23 | 只看该作者

经方治疗消渴病临证发微

顶一下
3
发表于 2006-10-13 20:01:04 | 只看该作者

经方治疗消渴病临证发微

4
发表于 2007-5-23 22:52:12 | 只看该作者

经方治疗消渴病临证发微

其论重点突出治法方剂分析中肯、启发作用强、阴虚燥证为其本。若燥与津联系糖尿病据临床所见伴高血压者为多、若个别有低血压者葛根宜慎用为佳。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9 03:57 , Processed in 0.0706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